现在的庙会唱戏大多都是在城里举行,城里的庙会越来越多了。
会场戏未开,人陆续到来
我上周去一个建材市场买东西,发现建市场门口将不大的停车场利用起来在唱戏。才8点多,建材市场还没开门,但门口的摊位和唱戏的舞台下人已经很多了。大部分都是老年人,都是自己带着凳子,坐在台下等着戏的开场。
等待开场的老人
我趁着建材市场门未开,自己也没吃早餐,就找了个摊位吃炒凉粉,味道一般。再随便走一圈,看看都有卖啥的。真是琳琅满目,卖面皮的,卖糖糕的,卖蜂蜜粽子的,卖锅盔馍的,卖羊肉泡馍的,卖麻花的,应有尽有。各种小吃摊是庙会的重要组成,也是逛会的人最爱的,看完戏,再吃上一份自己喜欢的小吃,真是嘹咋咧!
锅盔厚的像锅盖
油炸糖糕
我父亲今年76岁了,他也爱逛会,知道哪有会,就要去看看。看看戏,逛逛庙会,吃吃小吃,应该算是美好的一天了。父亲最爱吃的就是面皮和羊肉泡,每次去都要品尝一下。
炒凉粉
庙会现场也有卖各种百货和日用品的,看着商品也算丰富。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老太在卖她自己做的鞋垫子,儿童枕头,虎头鞋,猪头鞋之类。宝鸡属于民间刺绣之乡,上了年岁的人 大多都会刺绣,现在的年轻人却大多不学这些了,这些手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失传。
老人的刺绣作品小心的用塑料纸盖起来
我和一个小吃摊主闲聊,他告诉我,他们是专门赶会卖小吃的。庙会的承办是有人专门联络好,请来戏班子,然后提供水和电,将摊位出租给这些经常赶会的摊主们。从去年开始生意不怎么好,赶会的人也不是很多,这次这个会地方小,人还比较多,但会期短,只有三天,摊主们也挣不了多少。问起他们晚上在哪休息,他说,他们大部人家都是周边县上的,短短几天,不可能回家,晚上就在车上凑合着睡了,常年在外赶会,已经习惯了。食材类东西人家有专门的人给配送,你要多少,人家给你送多少,也很方便。这样看来,这些摊主也是很辛苦的,挣钱不易啊。
会场路边摊和赶会老人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为了生活努力奔波,大部分上有老,下有小,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退休金,靠的只能是自己的辛勤劳作,取得一份收入,用以养家。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用自己的辛劳,带给这个城市一角浓浓的烟火气。我想也正是这些烟火气,给了我们这个城市一点浓浓生活气息。
戏场舞台下人气爆棚
老年人,不会玩手机,不会网购,买东西喜欢亲眼看到,他们对传统的戏曲很热爱,他们更喜欢的是庙会上浓浓的烟火气,这也许就是老年人为什么喜欢赶庙会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