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前,口含七粒米,喊出一个人名,其中有何深意?

读史局 2022-10-15 14:36:30

“我死后不能发丧,你们作一个大龛,让我的尸体坐于其中,口中给我含米七粒,脚下点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如此则将星不坠。我的阴魂自起镇之。”

这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死前的交代,对于他的死讯密而不发,还要在尸体口中含七粒米,脚下点一盏长明灯。

包括死后埋葬地也没有事先准备,而是要求几个大汉将他的棺材一直往南抬,绳断何处便葬在当地。

这一系列神秘的操作背后,到底暗含怎样的深意,口中含七粒米又有什么说法?

鲁迅:孔明之智近乎妖

在普通百姓心中,诸葛亮是一位撒豆成兵、呼风唤雨、智多奇谋的神人。

无论是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还是制造出来传递消息的孔明灯、运输物资的木牛流马都让当时的人直呼神人。

从《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我们了解到,少年时的诸葛亮曾自比于管仲乐毅。

管仲何许人也?那可是春秋变法第一人,后代的变法强者商鞅都要尊敬的前辈。

也正是在管仲的各项变法下,让苟延残喘的齐国成长为军事、政治、军事都首屈一指的强国。

齐桓公也正是在管仲的扶持下,成功坐上了春秋第一霸主的尊位。

乐毅自是不必多少,在燕国并不被其他诸侯国看重的时候,带领燕国接连拿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那可是后世响当当的榜样。

拿两人自比,可见诸葛亮的雄心壮志,也就是说诸葛亮自小心中就有出将入相的野心。

躬耕于南阳那是韬光养晦的一种手段而已,他真的是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有苟活于乱世的隐士吗?可见不是。

不然刘备不会三顾茅庐就请其出山了,真正的隐士心中对天下大事世事沧桑了然于胸,但并不会干预世间万物的发展。

诸葛亮最终选择跟随刘备出山,辅佐刘备建功立业,一方面是被刘备的诚心打动。

另一方面是当时天下四分五裂,有能力的霸主屈指可数,北有雄踞一方的曹操,当时的曹操手下不论是将领还是军师都有大批人才,对名不出名的诸葛亮并没有兴趣。

东南的周瑜政权有世家大族的把控,而且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周瑜手下,因此诸葛亮不会选择吴国。

除了小有名气的刘备还有刘表可以选择,但刘表此人的表现在诸葛亮看来没有什么大出息,因此甘愿隐居也不愿辅佐刘表。

正当此时,刘备三顾茅庐相邀他出山,此时的刘备可以称为光杆司令,要兵没有兵,要将没有将,地盘也是少的可怜。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刘备,首先看中的便是刘备的野心,二是对自己有信心,自比与管仲乐毅的人自然是对自己充满信心。

如果能辅佐刘备从一穷二白走到称雄称霸,那诸葛亮出将入相的愿望也就实现了。

刘备之所以几次三番不屈不挠地邀请诸葛亮,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诸葛亮之前并没有什么轰动一时的战绩和谋略,所以对于这样一个人他并不敢冒险。

但手下徐庶对诸葛亮此人推崇备至,水镜先生司马徽也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

又因为诸葛亮此人的关系网,无论是两个姐夫还是妻子黄月英的娘家,都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人物,刘备要想起事自然不能硬拼蛮干,需要当地豪强的支持。

得到诸葛亮,他的智谋不仅可以辅佐他,他的关系网也能帮助他在当地扎稳根基。

就是这样,诸葛亮和刘备两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为对方更是为自己,走到了一起,开始了白手起家的经营。

诸葛亮也没让刘备失望,两人联手后力量迅速壮大,最终成为一支可以和魏国和吴国三分天下的劲军。

诸葛亮气数将尽,不忘蜀国后事

诸葛亮北伐之时知不知道蜀国不会成功,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三国的军事力量孰强孰弱,诸葛亮心里自是很清楚。

自从“先帝创业为伴而中道崩殂”传位刘禅时,他就应该知道蜀国的结果。

知道后果还要坚持北伐,其原因有三:

一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当初出山的名义就是跟着刘备兴复汉室,刘备虽然死了但目标还没有实现,所以就要北伐。

二是为保刘禅,刘禅作为蜀国的新国主,如果不北伐偏安一隅的话,诸葛亮死后蜀国被吞并或者刘禅听信谗言失国都是有可能的,只有以刘禅的名义北伐才能让刘禅立信,同时也会打击魏国势力。

三是为旧臣做打算,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天子的上位意味着会替换旧朝班底。

诸葛亮手下的老人都是出生入死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自己死前再为他们博一些立身之本。

诸葛亮续命未成,抱憾离世

在八月十五中秋之际,诸葛亮拖着病体,打算用七星阵为自己续命,却不料被莽撞的魏延打断,续命之事以失败告终。

对于蜀国的局面,诸葛亮并不甘心,总想再做点什么,但命数有定谁又能改变呢?

在死前他交代近臣,他死后在他嘴里放七粒米,并且不要声张他的死讯,对外军务一切照常。

其实他是不希望自己的死讯被敌方司马懿发现,秘不发丧就是迷惑司马懿,就像当初的空城计将司马懿唬得一愣一愣的。

死后他不能为蜀国出谋划策了,只能最后用自己的死讯再为蜀国多争取一点时间罢了。

在影视剧《三国演义》中心有不甘的诸葛亮临死之时大喊三声“庞德公救我”。

庞德公其实是诸葛亮在隐居时的一位密友,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曾被多人邀请都被他拒绝了,最终带着妻儿隐居深山再未出来。

相传诸葛亮会得这些奇门秘术都是庞德公教他的,对于诸葛亮来说庞德公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生前喊他的名字,应该是对老友的不舍,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

对于口含七粒米,这种做法是根据《周礼》的要求,不同爵位的人死后要在口中含上对应身份地位的物品。

一般是“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就像慈禧口含明珠是一个道理。

诸葛亮的身份本不应该含米,但他并未实现当初的宏愿,也源于他本身的低调,最终以庶人自居,口含米粒。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一生可谓是恢弘跌宕的,作为军师他有奇计智谋,在一场场战争中取胜。

作为丞相他以百姓为重,种种政策帮助蜀中百姓发展生产走向富强,作为好友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作为长者他为新主刘禅处处铺路叮咛嘱咐。

现实中的诸葛亮虽没有小说中的出神入化,但能在乱世三国中有一席之地也堪称是强者枭雄,依旧得以名垂千古。

0 阅读:267
评论列表

读史局

简介: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