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视角下的中越战争:越军是一流部队,解放军政治挂帅斗志坚决

觅翠谈历史 2023-10-09 21:57:0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阿楽

编辑|t

引言

1979年2月17日,中越战争爆发,中国出兵越南给世界带来巨大震撼。

两大社会主义国家兵戎相见,让台湾军方和社会各界看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景象。40多年过去了,中越战争的细节依然难以看清。

(中越战争爆发)

但从台湾的视角来看,无疑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判断:越南人民军是一支顽强善战的一流部队,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极强的政治挂帅和斗志,这支意识形态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坚决与执着。

一、越军顽强抵抗 展现一流实力

这场仅持续一个月的中越战争,却充分展现出越南军队的顽强战斗力。尽管解放军号称“教训越南”,但越军的抵抗远超中方想象,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巨大压力。

(越军)

1、越军灵活调动兵力坚守要点

这场边境战争起初集中在越南北部几个边境省份。越军面对解放军的突然袭击,迅速调动兵力,灵活变化,将主力部队集中使用,坚守几个关键要地。

北部的谅山市是重点防守目标,中国军队对此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快速拿下。但他们低估了越军的防御力量。

越南在谅山布置了一个军级兵团进行防守,配备有大量的对坦克武器。在战斗中,这支军队与解放军在谅山周边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最终使解放军无法突破谅山的防线。

(谅山战役示意图)

东线的解放军试图突破红河三角洲地区,进攻河内。但他们遭遇了越军一个军级兵团和多个民兵部队的联合防御。

尽管解放军占据了临时优势,但最终未能突破越军防线,无法继续推进。

在北部战场上,越军以少胜多,靠着灵活的兵力运用和对关键要地的坚守,使解放军陷入了消耗战,无法达成快速打击的目的。

2、游击战术消耗中国军力

中国军队在越南境内作战时,面临着来自各方的袭扰。越南游击队对解放军后方的交通及补给线进行了频繁袭扰,严重影响了军队的作战与补给运输。

(越军联合防御)

越南游击队对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进行了大量的袭击破坏活动。他们使用地雷、炸药进行伏击,给解放军的行军带来很大阻碍。

有时,解放军需要花费几天时间来修整一条被破坏的公路或桥梁。越南游击队也对解放军的补给队伍进行袭扰,补给车队在狭窄山路上容易成为游击队的目标。

游击队使用轻武器快速袭击补给车队,获取补给品后迅速撤退。这给解放军的后勤补给造成了极大困难。

(游击队)

整个作战过程中,越南游击队与正规军配合默契,让解放军不得不分散兵力应对。这大大消耗了解放军的人力物力,也削弱了军队的作战力量。

越南的游击战术可谓用兵之巧,既经济又高效,充分发挥了越军的柔性优势,让解放军陷入消耗战的泥潭之中。

3、高效的防空系统削弱中国空优

解放军在本次战争中大量投入了空军力量,想以此取得制空权并对越南目标进行轰炸。但越南的防空系统给中国空军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越军使用了大量高射炮与便携式防空导弹对抗中国战机。尤其是苏制S-75防空导弹,其射程可达40公里,对低空飞行的战机构成了巨大威胁。

空战中,越南空军与防空部队击落击伤了数十架解放军战机。其中还包括歼-7战机在内的第三代战机。

强大的防空网抵住了解放军的空中优势,以此难以对越南目标实施有效打击。缺乏空中支援也成为解放军陷入消耗战泥潭的重要原因之一。

越军战斗力超出了解放军的预期,令中国军队付出了沉重代价,充分展现出越军是一支训练有素、作风顽强的一流部队。

二、解放军政治挂帅 斗志高昂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了极强的政治属性和高昂的斗志。意识形态因素是解放军的重要特点,也深深影响了战争的过程。

(越军)

1、动员部队政治积极性

这场战争对于解放军来说,性质十分明确,那就是一个政治任务。上级军官通过政治动员,极大激发了官兵的政治热情。

在开战前,各部队连续开展了大量政治学习和动员活动。主要灌输这样的观点:越南是社会帝国主义的走狗,必须给予教训。参战部队是党和人民的精锐,肩负着保卫祖国和世界革命的重任。

这种强调阶级斗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激发了许多参战官兵的政治积极性。他们自觉肩负起“惩治走狗”的历史使命,矢志不渝投入到战斗中。

(解放军战士)

政治工作贯穿整个战争过程。即使在战场上,政治宣传和鼓动也在持续进行。

在战斗间隙,解放军们还要进行写生活与学习交流,重温政治学习内容,确保军队的政治属性不会被削弱。

2、灵活运用政治优势

解放军还善于运用政治因素影响对手。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广播心理战”。

使用大功率广播电台,对越南境内广泛进行宣传和心理战。广播内容包括宣传社会主义革命观点,揭露越共“修正主义”本质,动摇越方军心。

(广播心理战)

这种心理战对越南军民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越南士兵在听到广播后确实动摇了,这也成为促使越南政府最终选择谈判的一方面原因。

可见,在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环境下,解放军善于利用政治因素发挥战斗优势。这种政治挂帅的作风在今天看来有些生硬,但的确契合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3、顽强的攻坚作风

长时间的政治教育环境,也培养出解放军顽强的攻坚作风。即使付出重大伤亡,军人们也能持续完成战斗任务。

如在东线进攻中,39军117师在攻克一个越军据点时,连续进攻受阻,伤亡惨重。

(117师)

政治部门继续鼓动士气,多次组织部队冲锋。终于,在付出近百人死伤的代价后,这一越军据点被攻克。

在西线部队进攻时遭到埋伏,整个营全军覆没,连营长以下300余人阵亡。但该部仍在第二天发起了新的进攻。

正是这种顽强的攻坚精神,让解放军能够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完成战斗任务。政治因素的影响显而易见。

这场战争中纵观全局,解放军展现了极强的政治属性和意志品质。政治动员、教育、宣传贯穿了整个战争过程,催生出部队的高昂斗志与顽强作风。

这些都从一定侧面反映出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军队的一些特征。

(解放军战士)

中越战争是一场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战争,揭示了越军与解放军各自的特点及不同价值观念下的作战表现。

从台湾的视角下看,无疑可以让我们对两军的历史功过进行辩证的分析,对这场战争有更立体、全面的认识。

参考资料

秦风.越南战争与台湾[J].文史精华, 2015, 000(020):25-27.

0 阅读:0

觅翠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