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令人窒息的“一碗豆面”事件,揭开了多少孩子的噩梦

遮柳衣 2022-12-26 10:05:33

最近,在一个“温馨”的视频下面,评论区一片“哀嚎”。

视频中的一位妈妈,正在慢工细活地做着一种地方小吃:抿尖。

山西的小伙伴应该知道,抿尖是一种豆面食品,工序相当麻烦,不但需要手工和面,还得用工具一点点将面团挤进锅里,一顿做下来很耗耐心,饭后清理工作也不轻松。

视频中就记录了这么一小段做饭过程,单看这个内容,大家或许会觉得这是充满烟火气的家常温情。

可这个视频却用着阴森可怖的背景音乐,配了一句很丧的话:不出意外全家又要挨骂了。

为啥画面与后期反差这么大?女儿在配文里说出了真相。

原来,妈妈自己总爱费劲做抿尖,但是家里人都不想吃。因为每次吃这个,妈妈都会因为做得太累而大发脾气,一家人连带锅碗瓢盆,都免不了挨一顿骂。

久而久之,在女儿眼里,妈妈做抿尖的画面就像风雨欲来的“恐怖片”预告一样,令人心惊胆战。

没想到,视频一发,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深度共鸣。

评论区里大把被同款父母荼毒过的孩子现身说法:

“我小时候最害怕的一点就是我妈干活,稍微打扫个卫生都要把全家骂一顿。”

“一样,我爸做饭不准我们帮忙,然后做累了,提着菜刀骂全家。”

这种大型费力不讨好的吐槽现场,玻璃心一点的父母看了准得炸锅。

自己为孩子掏心掏肺,事事以孩子为先,挖空心思变着花样对孩子好,这把“牺牲自我”的苦情泪,怎么“小白眼狼”就是不买账呢?

这一悲哀的结果,其实恰恰戳中了很多父母的教育痛点:自我感动。

01.从鱼骨到芒果核

还记得那篇学生时代的课文《妈妈喜欢吃鱼头》吗?

小时候家里吃鱼,妈妈总把鱼头留给自己,再把鱼肚上肥嫩的肉夹给孩子。

她告诉孩子,自己喜欢吃鱼头。

时间长了,孩子信以为真,还惊奇发现,没牙的外婆也爱嘬鱼头。

于是得出结论:做了妈妈的人,都爱吃鱼头。

就这样,鱼头式的付出塑造出一个经典的伟大母亲形象,也成了无数中国式父母的缩影。

前阵子看到这么一条新闻。

有妈妈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有俩孩子以后,我只配吃芒果核了。

妈妈自己也解释道,并非是经济困难,只是想把最好的给孩子,自己“舍不得”吃。

但这种“自我奉献”真的有必要吗?

评论区的网友一针见血:

“这不是自我感动是什么?”

“又不是买不起,非要这么做来彰显无私母爱。”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丰裕,他们很难理解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自己节衣缩食。

也许在从前的观念中,奉献和牺牲都是“高尚”的品格,但在亲密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的“牺牲”却往往伴随着压力。

这种压力,既苦了自己,也绑了孩子。

前段时间,一则广告片让全网破防。

一个留学生想要在外国朋友面前露一手,决定做一道番茄炒蛋。

但无奈,从小没碰过锅铲的他不知从何下手,便一通越洋电话打给了妈妈。

妈妈听到儿子的求助,亲自下厨做了一遍,让爸爸帮忙拍下视频发给了儿子。

儿子看着妈妈的演示,成功复刻了这道菜,兴高采烈地去和朋友们分享。

但镜头一转,12个小时时差的国内,却正值凌晨。

这则广告视频的结语是: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一条歌颂父母大爱的视频,看完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父母因为儿子一句话,就任劳任怨地帮忙。

反观儿子呢,不但不会做饭,这种时刻第一反应向爸妈求助的他,还完全没考虑到爸妈正在睡梦中。

这种全然不对等的关系,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父母又苦又累、辛苦操劳,却换不来孩子一个理解的眼神。

02.是谁的不幸?

黄执中在《奇葩说》里说过一句扎心的话:中国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子女的感激,而中国的子女一辈子都在等父母的道歉。

这是两代人的悲哀。

广东深圳有一对夫妻,在女儿高考以11分之差与国内名牌大学失之交臂后,决定送女儿去国外留学。当时家里不宽裕,送女儿出国本不在计划内,但孩子想去,夫妻俩便咬牙把房子卖掉,凑够了钱。

女儿出国读书后,父母一开始很不适应,妈妈常常失眠,甚至一天要给女儿打三个电话。

如今十年过去,女儿告诉父母,自己决定在国外工作、结婚。

这通电话压垮了夫妻二人。

在他们看来,我砸锅卖铁供你出国,现在到了“回报”我的时候,你怎么能一走了之?

爸爸和记者哭诉:“我后悔送她出去读书,这是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

他一气之下,以断绝关系威胁女儿,可女儿仍不为所动。

对女儿来说,一来,她习惯了父母的迁就;二来,父母以爱之名要求她放弃自己人生的言辞,让她更想逃。

我们总以无私形容父爱和母爱,但却忘了,人都是有私心的。

父母为孩子牺牲的背后,藏着对孩子的期待,甚至会把对孩子的“控制”合理化。

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国衍的家庭就是一个典例。

国衍的爸爸出轨、家暴,妈妈为了国衍选择忍受,却把自己的不幸都怪罪到国衍身上。

国衍有学习障碍,妈妈不理解,直接动手打。

渴望母爱的国衍偶然得知,在平行世界杀死一只猫,就能在现实世界考第一名。

为了满足妈妈的期待,他虐猫成性,精神失常。最终一切被揭发,国衍的“第一名”成了泡影。

在和妈妈最后的对峙中,他崩溃地伸手掐向妈妈的脖子。

两败俱伤的结局,根源于国衍妈妈的“自虐式”付出,这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德绑架。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情感勒索,指的是在亲密关系中,利用恐惧、责任、内疚,操纵对方屈服于自己的行为。

父母的自我感动就有这样的风险,陷于情感勒索的教育,很可能造成孩子一边依赖、一边嫌恶的恶果。

03.给亲子关系松个绑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精辟: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当马牛。

这句话大多数人只知道前半截,聊以自我开解,殊不知后半句才是精华所在。

papi酱姜逸磊的原生家庭很典型,她父母感情不睦,经常在饭桌上吵架。

两人足足吵到papi酱20岁,才把婚离了。

从小,她总是听到父母这样的话:

“我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你。”

“如果当初不是为了你,我早就……”

这种言论曾给papi酱很大的精神压力,但善于自我教育的她,没有受制于负罪感,反而在长大以后,主动出击,改变了这种相处模式。

在她的努力下,妈妈转变很大。

她在微博分享过一次聊天,妈妈说:“你这几天很忙吧,心疼哎,照顾好自己哦,我要去K歌了哦。”

papi酱看到这样的妈妈,从心底觉得轻松。

她说:“我希望父母的幸福感不是全都来自于子女,你们的幸福感应该是由很多事情组成的。”

在自己的小家庭里,papi酱更是把这种理念一以贯之。

已经成为一个母亲的她,从不为了孩子割让自己的空间,始终保持自我,注重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

作为孩子,她鼓励妈妈活得“自私”一点,让彼此都无负担;

作为妈妈,她更愿意成为孩子闪闪发光的榜样,给孩子培养独立强大的人格。

《母亲进化论》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内心匮乏、没有好好关照自己的母亲,就像一辆油箱已经空了的车子,无论如何使劲踩油门,都是在空转而已。

深以为然。父母富足的灵魂,是孩子行稳致远的前驱。

要走出自我感动的误区,其实也简单。

为孩子做事之前,我们不妨问自己一句,这件事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还是我们自己非要给的?

很多父母其实正是分不清这一点,误把解决自己的恐慌,当作是在给孩子保驾护航。

如《奇葩说》的肖骁所言:“我们今天告诉孩子找工作要铁饭碗,是怕他们食不果腹,还是我们自己朝不保夕?”

其实,孩子要面对的世界与今天可能全然不同,我们不必囿于自己的眼界,替孩子做太多决定,更不必为了尚远的明天,做出无谓的牺牲。

付出时,我们无需委屈自己;对孩子有要求时,则考虑他们自我需求。

请记住,爱不是愧疚,不是补偿,甚至无需报恩,它是自然而然的陪伴,是水到渠成的理解,是不需要拧巴也能拥抱的温暖。

希望所有父母与小孩“解绑”,自由地爱与被爱。

31 阅读:16762
评论列表
  • 2022-12-26 22:35

    有没有想过,不是做那个食物脾气变大,而是已经忍到爆炸点,需要一个引子发泄出来。反正我打小就知道,这种时候配合下,顺带想想自己有没有干啥,过去了又是大家和和美美。

    用户13xxx33 回复:
    也有道理,有时其实是生活中烦琐小事的情绪累积。不过父母老是过分爱孩子苛待自己也确实有很多,我妈就这样,我买水果一次买几斤,她不舍得吃全留着我吃,然后自然是烂了大半,她还发火:你是钱多了没处花买那么多?我就问她:妈你觉得我是饭桶吗?买那么多只给自己吃,当然是大家都吃啊。真的有时很难理解做父母的想法。后来我就说:你们放心,吃不起的我也买不起,买得起的也大可不必舍不得吃。
    妖孽哪里跑 回复: 用户13xxx33
    心态是舍不得自己花钱,因为自己是自己的,好与不好心里有数,对孩子即便舍不得也要花,因为怕不花,万一怀恨在心心生怨怼被埋怨咋办。表明立场喜欢分享,好东西喜欢大家一起享用就行了。
  • 2022-12-27 02:50

    但并不是只想把芒果肉留给孩子吃,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每次都削好几个芒果,然后芒果胡不能就这么丢了吧,我就边切肉边顺便把胡啃了,然后削完芒果我也差不多吃够了,肉就直接端出去给两爷子吃了[笑着哭]

    童心未泯 回复:
    俺也是,不过孩子爹没份儿,因为他不舍的吃。每次都是我和闺女不吃的,吃够了,他才吃。其实就是心理问题,心中有爱的觉得这是老公,父母疼我。我要好好的,不要让他们担心,长大好好孝顺他们。我要好好对我老公。冷漠的人会觉得咋那么多事,你给的,不是我想要的。以上为个人见解,我认为爱是相互的。如果不喜欢可以认真沟通没必要把他人的付出说的那么廉价那么不耻。
    商雒散臣 回复: 童心未泯
    但凡认真沟通时对方能听都不至于这样
  • 豆豆 11
    2022-12-27 06:28

    反正我不是,比如昨天我买25一斤的葡萄,洗好了放桌上,我就和孩子们抢着吃,那样更甜美,吃完问还想吃吗?想今天早买,如果说不想就换一个。没必要做自我感动型父母。

  • 2022-12-27 00:32

    文章写的挺好的

  • 2022-12-27 03:22

    为孩子付出是自我感动。要不为孩子付出,又是不爱孩子!教育出这种不懂感恩,自私自利的孩子才是父母失败!

    当我有一天站在夕阳下 回复:
    所有的小孩大部分都是在学习自己家长的做人做事,道理也是一点点交出来了的。自己做不到严于利己,确打着为你好的幌子来要求小朋友?
  • 2022-12-27 07:59

    女人自私点才会幸福。其实哪有什么伟大母亲啊那个是牺牲奉献和道德绑架。一个女人首先她是人,是人都有私心。一代一代的PUA终于等到结束的时候挺好的。儿女们都用不着做父母的牺牲奉献殷勤爱心了,太好了。以前的人都活得太累太麻木,没有现在人敏感更追求舒适和私密,大家都能更轻松

  • 2022-12-27 08:31

    可是鱼嘴和鱼脑髓真的好吃啊![开怀大笑]

  • 2022-12-27 08:17

    分着吃,都能吃最公平

  • 2022-12-27 08:25

    我妈只要一找东西 铁定停下来把我和我爸挨个骂几个来回

  • 2022-12-27 08:37

    养儿方知父母恩。我爸也是逢年过节不让我们娘俩在厨房帮忙,但是他有腰椎间盘凸出,脾气也很暴躁,累了就发火,我妈战他旁边挡着他拿东西他都吼: 给我爬!滚球开!可是等自己有了孩子就能开始学着包容和理解。我爸一个人养这个家,从小我和妈确实帮不上什么忙。有一次打地平,让我们帮他倒水,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反复几次他就发火了。这样的事情其实生活中很多。爸脾气为什么暴躁,一方面是遗传吧。我爷爷,爷爷的爷爷,脾气都暴躁,我几个姑姑脾气都不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上上下下支撑这个家,我妈平时会做点小菜,但一到人情往来就啥都不会,甚至电费怎么查都不知道。像这种过年节气真的确实也就只能洗菜,洗碗打下手。他其实是身心俱疲的。可是理解会理解,有时候确实难免会有点伤心。有一次我带孩子回娘家,天天吃爸种的菜翻来覆去就那两三样都吃腻了,想买个南瓜给孩子蒸着吃。我就问了多少钱一斤,我爸转头就在大街上吼我: 你钱多花不完,你有本事今天把冰箱里的菜给我吃完!真的是那种吼,周围十米的人都转头看着我。我默默跟在他身后没买菜,可眼泪就是不争气的掉下来。我都30多岁了,还这样大街上被不留面子被训斥成这样。唉,伤心也就一会,知道他就这脾气

  • 2022-12-27 08:13

    太有同感了,深陷自我感动的父母太多,总是希望子女能够珍惜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所以一件件例举自己的辛酸和不易,一遍遍强调自己已经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了子女。殊不知越是这样越是给子女上上了无形的道德枷锁,听话顺从吧心里膈应,不顺从吧又怕被道德武器狂喷。把本该温暖轻松的亲情关系弄成了沉重的道德负担

  • 2022-12-27 08:32

    我妈也会做各种吃的,从和面开始,从来没有做完还发脾气的,总是吃的很开心

  • 2022-12-27 08:38

    人们往往会做一些只会感动自己而感动不了别人的事

  • 2022-12-27 14:08

    我家的芒果核都是我闺女啃,我才不啃。

  • 2022-12-27 08:00

    我来说两句孩子和父亲,第一,请问,如果真的不想吃,为什么不去沟通表达?第二,请问,母亲做饭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帮忙打下手,让母亲轻松一些?只知道抱怨,不知道去解决吗?有多懒?

遮柳衣

简介:大家好我是遮柳衣,专注做电影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