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颜》老孙为何在金条的事情上,宁愿出性命也不肯退让分毫

米米视圈 2023-09-09 15:37:12

01

《欢颜》在故事开篇,就点明了故事背景和时间线。

1930年的春天,正是中国社会处于黑暗前的黎明时刻。

故事起点,在广东汕尾。

剧中多次提到了苏区,而广东,正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苏区。

中国第一个苏区诞生于1927年11月。

南昌起义失败后,彭湃分别在广东的陆丰县、海丰县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

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在湖南茶陵建立了县工农政权。

中国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从此开始。

他们家叔伯三人,做生意,开工厂,长年累月支持革命。现在,叔伯两家的人都死光了,只剩下一根独苗。

从没开口要我们帮忙,把人平安送到上海,出了差错,谁都没面子。

负责这个护送任务的人,就是老孙。

他要护送的,除了徐天,还有徐家对革命支持的经费:三根金条。

老孙在接受任务时说“谁动他,谁没面子。”不过,他还问了一句这样的话。

如果一定要分先后,是金条重要,还是他重要?

他得到的回答是:徐天重要,金条也重要。

从那一刻起,在老孙眼里,徐天和那三根金条,是一个比自己的命都更为重要的任务。

在火车上,遇到几个当兵开小差出来打秋风,在车上一个一个的要钱,徐天一脸无奈的生气。

可老孙,平淡的很,似乎这些事都跟他没关系。

看着那几个兵匪走近,他只是低声提醒徐天只要低下头,不盯着他们看就可以了。

徐天听了,却没有照做。

这个从南洋来的富家公子善良、正直,却不知道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乱世。

他认为,凡事都是可以论一论道理的。

皮夹被抢走了,里面有他的未婚妻仰止的照片,和她最后一次写给他的信。

徐天起身就追了上去,要自己的皮夹。

皮夹还给我,放开她,向她道歉。

徐天要的不只是自己的皮夹,他还要救那个被劫匪拉走了的女孩。

不只是救,还要给她讨回公道。

当他说出“向她道歉”这个话时,估计当时懵的不只是那个打劫的,还有那个女孩也愣了。

徐天,就是这样一个还活在自己理想世界中,还没有机会看到这个残酷现实世界的人。

而他的真诚和善良,与那个被拉走的女孩,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整个车上,徐天是唯一一个敢为她说话的人。

可她在脱身后,转身跑了也就算了,她还把过道的门给关上了。

这道门一关,是彻底把徐天和老孙的退路,给堵死了。

更令人难受的是,当车上的劫匪一个不剩时,她又从过道折回来了,偷看到老孙绑在肚子上的三根金条。

等老孙他们回到车厢里,她已经把老孙有三根金条的事,向众人说了个遍。而且还误导了大伙,以为所有人被抢了的东西,都在老孙手上。

手表男向老孙要自己的金手表,被老孙几声响指给吓退了。

当时,乱的可不只是世道,还有人心。

那个忘恩负义的女孩和手表男,就是乱世之下的人心险恶与人性的复杂。

而这个手表男,成了老孙任务里,最大的一个意外和变数。

02

手表男用十块钱,帮徐天把皮夹给赎了回来。

可徐天不知道,手表男大方掏钱,并不是因为他写了借条,而是为了老孙身上的那三根金条。

因为金条被手表男偷走,当到了当铺里,老孙才开始了后面艰难的取金之路。

在看到老孙跟当铺掌柜说话时那傲慢的高姿态,很多人看不明白。

觉得孤身一人,还带着着不能打,还得要人照顾的富家公子,老孙是不是有点拎不清自己的处境?

其实,只要想想,当时那两个扛着三把枪的劫匪到了当铺,掌柜那面无表情的脸,就能想明白老孙的用意了。

面对扛枪的劫匪,掌柜为什么那样高姿态?

那是因为,他知道那两个人根本横不起来,他们本就是向郭旅长进贡的。

当兵的再横,也是郭旅长的手下。

所以,如果老孙一开始不把话说狠,让掌柜觉得老孙背后的人,是自己惹不起的。

老孙,是连半点谈判的资格也没有。

一开始说狠话就对了,扣五成不干,扣三成也不同意,都是只能硬着头皮刚下去的。

不然,只要同意了扣三成,那个掌柜估计也会猜到老孙其实就是在装气势。

不管结果如何,气场先得稳住了。

不然,下场也只会和那两个劫匪和手表男一样。

乱枪打死,拉下去,水一冲,地面上就只剩下点血迹了。

后面,老孙见了七爷吴达,也是打着同样的主意。

只是,他也没有料到,吴达,居然有要取代俞亦秀,当头人的野心。

在老孙身中两枪之后,他就知道,要送徐天出这个地界,只有留下自己的命。

他没有见过俞亦秀,却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俞家三寨,估计是被组织上研究过的对象,已经有一定了解。不然,老孙不可能,在土楼面前就那样大喊。

老孙有用自己的命,赢了这个赌局。

五年未出过寨的俞亦秀,读了万卷书,却一直待在土楼这一方天地中,当着一个“泥菩萨”。

吴达也以为,俞亦秀就只是一个真的“泥菩萨”,他自己才是护着三寨上下的真主。

吴达低估了俞亦秀,更高估了自己。

他想当头人,却没有一个罗汉为他立牌,连他自己的牌,都被二爷给取了下来。

吴达自以为对外面的世界看得清楚,却没有看清自己。

徐天口中的革命和新的世界,打动了俞亦秀。

也许,是俞亦秀终于给自己找了一个最适合的理由,可以丢下头人的枷锁,去行走自己的万里路。

徐天不知道,老孙最后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换他离开。

还把护送他的任务,也交给了俞亦秀。

老孙,除了把徐天当成自己必要完成的任务,还把自己对早夭的儿子的那份感情,放在了他身上。

一开始,他不让徐天喊他“孙叔”,后来说他比自己儿子大一岁。最后说儿子如果还在,应该是和他差不多样。

徐天,就是老孙口中说的:革命,是为了后代。

老孙在徐天身上,看到了自己后代的样子,也看到了革命后代的样子。

在与徐天在草地上行走时,老孙就说了这样一番话。

革命,是为了后代。

成功搞不好没福气看到,路一步一步的走,死的时候,还在这条路上就对了。

为了未来更多后代的欢颜,他们选择前仆后继,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把手中的接力棒传下去。

老孙之后,是俞亦秀; 俞亦秀之后,又会是谁?

老孙,是第一个让我对自己失望的人,之后还有四个,他们在一九三零年的春天,匆匆而过,搞得我一生无法安宁。

从徐天在故事一开始的独白里,就知道他的这一趟上海之行,注定不会顺利,前后至少会有五个人,为护送他而付出了生命。

开始时,看不懂老孙为何执意要拿回金条,而且在当铺掌柜放软话说只收三成时,他也坚决分毫不能少。

俞亦秀不理解,老孙为何对三根金条有如此执念的?

徐家世代经商,是个有钱的生意人,三根金条对徐家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这样拿命去要回来,值得吗?

一开始和俞亦秀同样想法的徐天,在看到老孙受伤后,他终于明白了。

他给俞亦秀讲了一个在大唐贞观二一年,王玄策做文书正使,出使天竺(印度)的故事。

王玄策在使团三十多人被杀之后,觉得没有颜面回大唐,一个人翻越了喜马拉雅山,找吐蕃王借兵五千。

一个使臣,兵怎么借?(俞亦秀问)

就凭两句话,人从大唐来,兵是大唐借, 喜马拉雅山再翻回去,王玄策一个人,灭掉天竺国。还兵吐蕃,千里走回长安复命。

俞亦秀真的被打动了!

这时才明白,原来,老孙从一开始打俞亦秀的主意,就不只是要救徐天,还要让俞亦秀接过他这根棒,护送徐天。

老孙要完成的,不只是一个任务,更是一份信仰。

同时,他还希望这份信仰,可以感染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

比如,俞亦秀。

因为,老孙他们护送的从来就不只是徐天,更是革命之火,是对理想世界的坚信和期盼。

少了分毫的,都不叫革命信仰。

0 阅读:0

米米视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