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学士可兼管吏部、户部、刑部,为何没有兼管礼部的?

左都御史有料 2023-08-29 00:58:03

清代的大学士,不分满汉一般都有兼管部务的差事。但是很奇怪,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大学士兼管的主要是吏、户、刑、兵、工五部(兼管工部的情况也不多),唯独没有兼管礼部的。

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按照排名礼部排在吏、户二部之后,大学士既然能管吏部、户部,怎么就不能兼管礼部呢?其实只要梳理清楚礼部这个衙门,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委。

一、礼部管的事务太杂

清代的礼部,是天聪五年所设六部中的第三个部。礼部总的职掌,是管理国家祀典、庆典、军礼、丧礼,接待外宾与学校、科举等事。

古代封建王朝对祭祀很看重,因此也就有了“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国家祭祀有一整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程序,操作起来十分繁琐,而且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就是有违国家礼制,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

庆典、军礼、丧礼也是如此,不管是皇帝登基、传位、亲政、婚嫁、庆寿、册封、颁诏、筵燕,或是大阅、亲征、命将、纳降、凯旋、献俘,又或是大丧等等,光是礼仪的各种细节,都要提前一个月或一年准备。

礼部管理的事务表面看起来十分高大上,但实际上干得都是一些行政以外的事务,对国家政务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还身兼多职,如果让他们兼管礼部,花费大量的精力去钻研各种礼仪,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其二、礼部堂官任职门槛很高,有些大学士还不一定够格

礼部尚书、礼部侍郎在六部中任职资格最高,如果是汉臣必须是翰林出身,满人也得进士起步。

汉大学士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从明代开始就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旧制。但是满大学士就不同了,很多都是权贵出身,不受学历的限制。

内阁大学士是有定额的,多时六七个,少时三四个,且都是满汉各半。既然礼部堂有严格的出身要求,那么很多满大学士就不能兼管礼部。为了达到利益上的平衡,汉大学士也不得兼管礼部。

其三、礼部下属的部门太多,大学士兼管有障碍

单纯就礼部来说,在六部中不算机构庞大,仅设四个司,即仪制清吏司、祠祭清吏司、主客清吏司、精膳清吏司,四司之外还有铸印局、会同四译馆等部门。

但是礼部负责的不仅仅是本部事务,正常情况下,礼部尚书还要兼任其他部门的一把手。

第一个部门是太常寺,太常寺是掌管坛庙祭祀礼仪的机关。顺治元年设太常寺,属于礼部,顺治十六年分出。康熙二年又并入礼部,康熙十年又分出。乾隆十四年形成定制,太常寺由礼部满尚书兼领。

第二个部门是光禄寺,光禄寺是掌管典礼预备筵席的部门,光禄寺设于顺治元年,当时是礼部下属的一个机构。乾隆十三年以后,光禄寺特简大臣一人管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礼部尚书管理光禄寺最为常见。

第三个部门是鸿胪寺,鸿胪寺是掌管朝会与国家宴会赞导礼仪的机构,“鸿”是声,“胪”是传,传声赞导故而叫“鸿胪”。

鸿胪寺也是顺治元年设立的,一应事宜都有礼部掌行,此后几经变动,乾隆十四年以后,由礼部尚书兼管鸿胪寺事。

第四个部门是国子监,国子监设立之初也是礼部下属的一个机构,雍正以后开始简派大臣管理。正常情况下,主要是在翰林院和礼部中简派大臣。

除了以上四个部门之外,礼部在清东陵、清西陵还有业务,此二处帝陵都设有“陵寝礼部衙门”,直接向京师礼部负责。

如果以大学士兼管礼部,那么很显然,涉及的部门太多,根本无暇顾及。哪怕就是有兼管之名,实际上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其三、大学士权重,不便参与科举取士

礼部管理的都是一些场面上的事务,真正具有话语权且体现存在感的就是主持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的最高原则就是公平、公正,皇帝可以接受吏部选官暗箱操作,对户部钱粮亏空也可宽大处理,唯独对科举舞弊零容忍。

道理很简单,科举取士是国家的根本,皇帝得罪谁也不敢得罪天下的读书人,一旦出现科举舞弊行为,舆论的压力将是十分巨大,不是皇帝所能承受得起的。

然而科举舞弊往往是从内部引发的,清代很多科举舞弊大案,背后都牵涉到官僚集团。大学士位高权重,如果让他们兼管礼部负责科举考试,那么监督起来就很难。

打个比方,和珅如果以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大学士兼管礼部,如果出现科举舞弊现象,试问有谁敢站出来弹劾?

此外,科举场上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凡是取中之举人、进士都有拜座师的旧俗。大学士一旦兼管礼部,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去钻营,容易出现结党,这是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

有清一代,大学士兼管礼部的情况是极为少见的,至少御史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这样的案例。如果读者朋友们有其他的线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宝贵意见。

11 阅读:4773
评论列表
  • 2023-10-07 14:54

    《清史稿·高宗本纪》:“乾隆五十二年正月丁亥,命王杰为东阁大学士,管礼部事。”

  • 2024-08-25 07:04

    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怎么可能是清水衙门,有古代争议事务的最高裁判权(舆论上的)

  • Mike 7
    2024-04-05 21:44

    你这个自封的左都御史没有文章可写了吗?整日胡编乱造,误人子弟,光乾隆朝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的就有不下十人,比如乾隆朝名臣刘统勋乾隆二十六年授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治学要严谨,对待历史更应该客观,求真,求实,而不是为了博人眼球,赚取流量,毫无底线

  • 2024-01-27 11:14

    油水少

    用户15xxx52 回复:
    油水怎么会少?祭祀不用东西?结婚不用东西?
  • 2023-09-11 02:57

    呵呵,清朝,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辅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6个大学士,文华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一般军机处首班大臣,和副领班大臣都是大学士,大学士下面还有协办大学士,比如刘墉。纪晓岚。六部之首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还有领侍卫大臣,九门提督。各省加尚书衔总都,8大将军,比如盛京将军。各身提督。八旗都统。这些就是正一品,从一品,大员。

    用户10xxx71 回复: Dirichlet
    上面有文华殿了 又写了个文华阁[呲牙笑]
    Dirichlet 回复:
    文华殿大学士
  • 2024-07-30 22:52

    六部之首是礼部 别给我抬杠自己查去

  • 2024-06-30 15:33

    大家为什么如此多知。我看了后都记不住

  • 2024-01-27 13:15

    兼管礼部的多了去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shongking 回复:
    很少,入阁之前必须要在礼部尚书位置上混一下[呲牙笑]
    suzaku 回复:
    挂礼部衔的很多,监管礼部的真不多。礼部尚书有时候都是虚职,礼部很特殊,没啥行政权权,但是牵扯甚广,如果说,官场就是情面场,礼部就是源头。礼部只有在王朝前20和后20年没啥影响。乾隆一直把纪晓岚当成戏子,却也没太多办法办他,因为纪晓岚在礼部,人脉太广,没有大错,很难办理,被流放后,自己出点钱,多人求情,连和珅都敬着
  • 2024-06-21 16:22

    古代礼部太特殊,可不像电视剧一样,像个清水衙门。宋朝之后,坐上礼部侍郎以后,那不叫贪,那叫孝敬,因为这个部门太特殊,以至于皇帝只能睁一眼闭一眼。礼部不管官员升迁,兵马调动,粮草辎运,所以对朝廷实权没有直接干预,贪与不贪对朝廷和皇权真无太多干涉。但是婚丧嫁娶,科举考试,外藩朝贡,官员觐见都是要通过礼部,所以又是皇朝延续所在。礼部是太子党的天然支持者也是太子头上的一把利剑,还是官场源头所在,自汉之后,官场非常注重师生,宋之后,又是天然的党派。任何一位皇子掌握礼部十年,就会形成巨大的派系。大部分时间,礼部尚书是虚职或者无党派人士,即使这样,往往废太子时,礼部尚书不是明升暗降(罢尚书,进太傅,最低也是少师),要不就是封赏归乡。非十恶不赦之罪,不敢轻易治罪,否则他门下之人仕途终止,这是潜在的规矩。礼部自然成党,又不是政党,不会一荣俱荣,但是一损俱损(指的是礼部高官)。大部分时候,礼部除了尚书,都是皇帝平衡党派的筹码。最简单的就是皇帝想扶持某个人压制某人,让他挂个礼部侍郎,开次恩科,负责一届科考。

左都御史有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