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场、棺材、墓碑全被中国垄断,日本人到死都离不开的中国制造

韩知许说文史 2024-06-25 05:35:42
前言:

作为我们的邻国日本和我国的关系一直以来都不太好,尤其是前些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任时期更是让两国的关系降至冰点。

可就是这样一个对我国没有丝毫好感的人却在死后用汉字在墓碑上写着“安倍家之墓”这是为什么呢?

日本和汉字的渊源

日本和汉字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

当时的日本文明尚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到了奴隶社会中期,出于生活的需要日本人开始尝试把语言变成文字。

可是由于地域狭小加上人口不多所以即使他们但他们了绞尽脑汁,也没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字。

所以直到公元一世纪时日本人还只能通过结绳刻字来记录事情,可以说是相当原始。

而反观我国当时已经进入了汉朝,不仅有了成体系的文字甚至还有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于是日本人便动起了向我们学习的心思。

日本考古界曾于1958年发掘出了一座古墓,并在其中发现了许多印有汉字的陪葬品,根据鉴定这批文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战国时期。

也就是说从那时起日本就开始向我们学习汉字了,而汉字真正开始大量流入日本则始于东汉。

根据日本最早的官修史书《日本书纪》记载,公元258年时,中国大陆一位叫王仁的学士,从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古国进入,将汉籍传到日本,日文从此开始渐渐形成。

到了唐朝中日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时日本在经过了数百年的熏陶后对于中华文化更加的渴求,又恰逢唐朝对外极度开放所以他们便派遣了海量的留学生前往中国。

这些留学生不仅为日本带来了先进的中国文化还有海量的汉字,由于当时唐朝国力极度强大,所以在日本不少人以会中文为荣,中文也从那时开始在日本定下了文化和尊贵的象征。

同时日本人也发现经过多年的演变之后他们之前学习的那些汉字已经经过了极大的演化,有些甚至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作为一个连自己文字都没有国家日本见此也是大感头痛,最后索性破罐子破摔直接选择了拿来主义,以汉语为基础开始设计日文。

不过由于日语的发音和汉语完全不同所以在创造日文的同时,日本人开始尝试用汉字来表达日语的意思,就像我们现在学的拼音。

随即假名和片假名诞生,假名是有自己的读音的,同时汉字的音也是用假名来标注的,就这样慢慢形成了日语现在的语言文字体系。

可以说在日文发展的这几千年里日本人已经深深地依赖上了汉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日文中见到许多汉字的身影。

不过又由于汉字相比日本更加的生僻难懂所以渐渐地汉字就变成日本只有在正式场合才会大量使用的文字,通常来说使用的汉字越多往往就代表着这件事越重大,就比如当初安倍的墓碑上就几乎全是汉字。

所以对于这件事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毕竟除了墓碑上刻有汉字之外,就连火花安倍的遗体都是一家由中国人控股的企业进行的。而这家企业几乎垄断了东京的火葬场!

那为何日本的火葬业务会由一家中资企业垄断呢?这家企业的背后又是哪位国人大佬呢?

到死都摆脱不了中国的日本人

作为一个火葬普及率几乎达到了100%的国家,如今日本全国约有5100家左右的火葬场。这些火葬场绝大多数都由地方政府负责,如果私人想要经营则需要当地政府进行审批。

可在日本东京却有些例外,在东京共有九家火葬场,而这9家中有6家都由同东京博善株式会社运营。

作为一家百年企业他们不仅包揽下了东京的绝大部分火化业务,甚至还承接了附近几个市县的火化业务。而这家公司的背后老板则是一名中国人——罗怡文。

罗怡文是上海人,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先后从事过多种工作,但都非常乏味且待遇极差,所以他便萌生了前往日本闯一闯的想法。

来到日本之初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也迷茫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在日本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初来乍到对日本缺乏必要的了解。

在那个网络还不普及的年代,他们唯一能够快速了解日本的方法就是看报,可晦涩的日语又让他们读起来颇为困难,所以在看到这一情况后罗怡文立刻来了灵感。

那就是将日本报纸上的重要消息整合下来翻译成中文然后卖给国人,就这样靠着卖报罗怡文挣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之后他又相继创立了“乐乐中国”电视台(SKY)和中国旅游网“JCBus”。迅速积累起了一大笔资产。

新冠疫情发生后,日本乃至全球各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罗怡文手中的几家公司也没能例外,此时的他迫切的需要一个转型的机会。

可当时各行各业都不景气这又谈何容易,直到2021年上半年他突然看到了一则新闻:日本知名的麻生集团正在抛售广济堂的股份。

当时由于疫情的影响日本不少老人都因病去世,所以罗怡文对于广济堂下属的殡葬部门非常看好,随即他以大价钱拿下了广济堂40%的股份一跃成为了其真正的控股人之一。

自此,广济堂正式成为中资企业,罗怡文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东京博善的幕后老板,而罗怡文一上场就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直接将原来的火葬业务拓展成了殡葬一条龙业务。

作为日本第一家这样做的公司,博善公司很快就碾压了其余的火葬场成为了日本首屈一指的殡葬服务机构。

被国人垄断的日本棺材

其实日本百姓不知道的是他们除了殡葬服务几乎被我国垄断了之外,就连管材和墓碑也几乎被我们垄断一空。

在我国由于近年来推行火化政策所以很多曾经生产棺材的地区都濒临破产,可在日本不同,在这里棺材一般被认为是送给死者的最后一件礼物,无论如何也不能缺少。

而他们如此重视棺材的原因也很简单,在日本火化时要连棺材都要一起烧掉,这就导致近年来随着日本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一口好的棺材也开始变得日益稀少起来。

和我们要求棺材千年不腐万年不烂不同,日本人对于棺材一般都是要求“皮薄好烧”,所以桐木棺材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但是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他们本土的桐木极其稀少,所以长期以来只能以进口为主。

之前在日本通常一口桐木制成的棺材能够卖到一两百万日元,折合人民币大概要10——15万元,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不过在近些年这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日本殡葬企业突然发现这些棺材在中国曹县居然便宜的不可思议。

作为中国最大的桐木生产加工基地从20世纪80年代起曹县就已经开始生产泡桐木的家具和工艺品。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桐木制品逐渐走向了没落,就当曹县人民一筹莫展的时候日本商人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商机。

在此之前曹县百姓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会有人使用桐木的棺材,毕竟作为一种生产周期极短的树木,桐木质量极差且易于燃烧,放在古代都是贫民才会选择的材料,更不要说放在现代了。

可他们不知道的的桐木的这些缺点放在日本来说那就是一个个的优点,有味道无所谓啊反正都是要烧了的,易燃那就更好了,正愁它烧的不够旺呢。

就这样在得知了日本人民的需求后热情的曹县百姓充分发扬了好客山东的特性,一口口楠木棺材在他们的手下打造成型,然后漂洋过海被运往了日本。

经过他们的不断努力日本国内的棺材价格被成功的从10万一口打到了2000一口。而且他们还能根据雇主的要求对棺材进行“定制”。

无论是浪漫多情的樱花棺,还是热门跟风的网红棺亦或是奢华大气的镀金棺,只要你花得起钱,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甚至曹县还一度派人前往日本学习,以此来改进自己的制棺工艺,让它们更符合日本人的选择。

靠着低廉的价格和过硬的质量曹县棺材在日本混的是风生水起,一度占领了日本棺材业的90%份额。

而在找到了合适的棺材之后日本人又在我国发现了另一个了不起的“大宝贝”——惠安石碑。

惠安是福建泉州的一个下辖县,在这个县里有00多家墓碑石加工企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产值超300亿,而他们每年最大的订单来源就是日本。

可能有人不知道惠安石碑对于日本来说意味着什么。

举个例子,在2020年初惠安厂商由于疫情原因暂时停工,这就导致一家长期采购当地墓碑的日本石材店因此,无货可卖,最终闹出了人们排队买碑的“悲剧”。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日本缺少木材可以理解,可是他们总不能连石头也缺少吧,这个倒是真不缺,不过他们缺的是另一样东西——手艺。

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石雕有着1600余年的历史,2015年惠安还被联合国授予了石雕之都的称号,由此可以看出这里手艺有多牛。

总的来说如今有相当一部分日本人从火葬到棺木再到墓碑,都被我们被一条龙式包揽了。

在千百万日本人的一生当中也许从未到过中国,但却是中国送了他们最后一程。

参考资料:

0 阅读:0

韩知许说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