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凤凰网5月14日的报道,中国海关总署联合国家三部委批复,同意吉林省进一步扩大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作为内贸货物中转口岸。
这意味着,在过了163年之后,中国重新可以获得海参崴港口的使用权。1860年,海参崴被清政府割让给沙俄,在俄方表述之中,该地被称之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随着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原本属于中国内河的黑龙江、乌苏里江也变成了双方公共的界河。
由于失去了海参崴的良港,东北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明显的影响,黑龙江和吉林省不得不舍近求远使用辽宁的港口进行进出口贸易。尽管锦州港、大连港等等港口的现代化建设水平较高,但这些港口在地理位置上的缺陷使得其不能承载振兴东北的任务。
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辽宁省的这些个港口不都是良港么,怎么海参崴的港口就要好些呢?
原因很简单,问题出在了航线上。
途径日本海的货轮直接靠岸海参崴十分容易,但如果使用辽宁省的港口就要绕道朝鲜半岛,同样是将货物送到东北亚地区,后者的航线长度要比前者长1500公里以上。
要知道,从上海出发直达日本东京都市圈的距离也就这个距离。
所以,从货物运输的角度,海参崴港口对于货轮而言,吸引力远大于辽宁省的诸多港口。同时,也使得走海参崴路线的货物能够有更低的物流成本,更高的时间效率。
开发远东,比想象中更难如今,中国重新获得海参崴港口的使用权,对于振兴东北而言是个好消息。根据我国统计部门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速最高的省份不是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而是吉林省,紧随其后的是黑龙江和辽宁省。
东三省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答卷得分超越了传统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成为了全国第一。
这些数据表明,从俄乌开战以来,中国通过使用灵活的外交政策,成功的让俄罗斯的“向东看”战略靴子落地。俄罗斯很难开发的西伯利亚乃至于远东地区,将进一步向中国开放。
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俄罗斯长期以来忽视远东和西伯利亚有点刻意为之的意思。
大侠不反对这种观点,但从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历史过往来看,这种意图应当不是主流。
过去的200年,主宰这片土地的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亦或是后来的俄罗斯,都花了相当的精力尝试进行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
在这片土地上挥洒过汗水的有沙俄的农奴、苏联的青年、纳粹的战犯和如今的俄罗斯新一代,但两个世纪过去了,最大的城市伊尔库兹克的人口也不过二百来万,海参崴的人口还不足一百万。
说到底,受制于开发策略、方式和技术手段,俄罗斯的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的确是想了不少办法,但最终成果也就这样。
对于这样的地方,尽管中国在土地开发方面实力非凡,但实际实施起来的客观难度也是存在的。
中国和俄罗斯另一个区别在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就被极大地削弱了,或许到时候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的中国企业面对的麻烦不仅仅是项目本身层面上的,还有如何对付当地的地头蛇以及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东北振兴地版图已经拼好当前中国立即就能得到的利益除了给东北振兴打开出海口之外,还有能源领域的利好消息。
当前为了支持战争,俄罗斯只能增加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量。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大规模输入,可以立竿见影地降低东北工业成本,提升东北地区工业的竞争力。
廉价的能源、便捷的出海口,东北振兴拼图已臻完成。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此前俄方进度拖延的黑河-布拉格维申斯克界河公路大桥也修好了。这意味着,俄罗斯放弃了拥抱西方的执念,开始向东看。
虽然俄罗斯在远东没啥人,但东三省集中了我国1亿以上的人口,俄罗斯与中国东三省加强交流,远东经济才有发展的可能性。
总之,无论当前俄罗斯情愿也好,被迫也罢,远东和西伯利亚都少不了中国人的身影。
这不得不说是一场外交上的胜利,为中国继续追求更多的利益,更广的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中越在万安滩再次激烈对峙北方传来了好消息,但南海这些天的波浪却不怎么平静。
5月14日,有媒体报道透露,近日越南妄图在我南海九段线内的南沙万安滩附近海域,再次非法实施新的油气开采。中国科考队员、渔民和海警紧急奔赴现场,对越方违法行为予以坚决反制和阻止。双方船队在万安滩海域,正发生着高强度的对峙。
万安滩这个名字,可能很多朋友比较耳熟。
原因无他,这可能是中越之间第二次在万安滩附近大规模对峙了。
在29年5月22日,越南副总理阮春福在访问俄罗斯期间与其达成协议,提出将在南海万安滩区块与俄罗斯共同开发石油资源项目。但万安滩区块实属中国中国南海断续线以内。随后,从6月开始,中越双方进行了大规模对峙,整个事件持续到当年的年底。
而这次爆发对峙的原因则也是越南方面挑起,越南交通部授权越南石油钻井和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从5月上旬开始对万安滩西部海域进行勘探活动,意图是进行新一轮的海上油田扩建。
越南的目标海域在我国南海传统九段海疆线之内,越南的行为直接违反了此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之中的规定。
对于这场对峙的未来,毫无疑问,拼硬实力和智慧,越南不是中国的对手。
处理中越南海纷争,有3点需要注意但此类事件的处理,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
首先,阻止越南方面挑衅和进一步侵权是相对简单的,但中国需要在应对的过程之中留有一定的余地,为双方后续以对话协商为主要策略解决争端留下空间。别忘了,在这个被贸易航线串联起来的世界之中,中越双方在南海的对峙,还要考虑到中国坚决反对第三方域外大国趁机干涉南海争端的需要。
让域外大国没有插手的空间,是在保证中越关系大局稳定的情况下,妥善解决此轮对峙事件的前提。
其次,当前全球刚刚进入后疫情时代,俄乌冲突的余波正在不断冲击亚太的经贸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亚国家为了自己的发展,存在尝试进行南海利益扩张的动力。
对此,这次对峙事件的解决必须要尝试达成一种效果,即借助解决此次事件持续向周边国家强调中国对南海岛屿的领土主权,强调中国对南海岛屿的主权主张是建立在充分历史性和法理性基础上的,这点不容其他任何历史法理证据存在缺陷的周边国家的挑战。
最后,不要给越南方面进行舆论文宣,塑造自己“受害者”身份的机会。在29年的万安滩对峙之中,越南媒体就持续对其国外报道片面信息,忽略越南挑衅在前的事实,尝试将自己塑造成为“受害者”身份以博取同情。除此之外,29年越南在蒙蔽国内的同时还尝试主动勾结域外大国或者利用东盟平台发声,实现“卖惨求关注”的目的。
不过,大侠认为,这些冲突从长远看会逐步缓和乃至于消散。
因为中国抓住了解决南海问题的一张王牌,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
在RCEP协议正式生效之后,东盟如愿以偿的依托协议成为了亚太经济舞台的核心之一,中国可以通过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机制来稳定南海地区的局势,同时遏制域外大国干涉南海问题。
当下,东盟与美国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尤其是东盟对于美国主导的亚太秩序之中忽视东盟国家的利益和东盟的中心地位非常不满。而相比之下在RCEP框架下,东盟的利益主张得到了很好的支持和保障。
只要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稳固,越南没有那个胆量成为主动招惹美国等域外国家搅乱东南亚秩序的“家贼”,越南更没有实力跳出东盟框架站在一众东南亚国家的对立面。
只要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持续发展,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发展之海的夙愿就可以实现。
目前正在夙愿达成前的黎明,求合作以及以斗争促合作的思维及手段我们还要坚持下去。
菲律宾对抗中国越来越大胆,只因美国最后来看看菲律宾的消息。
德国媒体5月14日报道评论认为,菲律宾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越来越大胆。菲律宾在海上与中国海警出现了摩擦的同时,小马科斯政府也强化了与美国之间的合作。
在4月底,美国与菲律宾军队刚刚在南海周边海域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一共有1.7万名士兵参加了该军演,其中美军出动了1.2万人。
有意思的是,在军演的同时,小马科斯本人、菲律宾外交部长在公开场合对中国做出了一些保证,比如未来如果台海方向出现军事冲突,菲律宾将确保美国不能利用自己的军事基地对中国采取行动。
这些保证有多少可信度呢?
至少大侠认为,在美菲关系之中处于相对弱势的菲律宾做出的这些承诺,可信度不高。大侠认为这种事情。菲律宾政府根本做不了主。大家还要注意一点,国外的这些个政客啊,个人发表的观点是一回事,政府执行的主张又是一回事。讲到底,小马科斯政府的承诺形成了可执行的法案了吗?没有。既然没有这种承诺也就是一种观点性表态。
另外,菲律宾国内有个非常不好的历史记录,那就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军政府的历史。在菲律宾,军事部门等强力部门在国内的地位非常高,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强大。更为微妙的是,菲律宾的军事部门的高级军官几乎全部与美国之间存在利益关联,要么就是美国培训出来的,要么就是自己的军兵种过去长期从美菲军事合作之中获利。小马科斯作为流水的总统,面对菲律宾国内铁打的军事利益团体,首先要考虑的是自保,这也决定了小马科斯政府在这些军事外交问题上的话语权有限。
当前菲律宾的军事安全战略一直都是以美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军事同盟为前提,且小马科斯政府与杜特尔特政府显著不同的是,小马科斯政府更倾向于使用平衡外交的方式在中美竞争的大格局下尝试从双方获取利益。
我们还是要正视可能的挑战。
当前美国在菲律宾北部地区新增的基地,距离台海距离非常近,这等于说未来中国将要考虑与美军在台海南部方向进行较量的可能性。同时,在可能的行动之中,美军到来的速度将极快,目前的一些战巡活动需要考虑到美军可能的“刷存在感”的行动。
未来菲律宾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强化后,美军对于南海及周边地区的监控能力将增强,美军的侦察、反潜以及水下力量会更多的在南海出没。
从近期看,美军在菲律宾的力量强化可能会导致一些东南亚国家内部的亲美势力蠢蠢欲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展开的维权行动可能会有美军的介入,对此中国要有清晰的认知。
对中国来讲,菲律宾是我们打破美国第一岛链封锁的重要突破口。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友,美国把它当成遏制中国的棋子。即便如此,中国也要继续坚持中菲关系的主线稳定,即两个之间的贸易合作、人文往来继续以良性可持续的方式展开。
美菲关系的发展不能以中菲关系的牺牲为代价,这就是中国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