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你断绝联系的人,才会在微信只回复这“几个字

映波聊情感 2024-04-02 09:18:41

你好呀,我是花妖。

现在的人总喜欢在网上与人交流,而微信也顺势成为了缩小版的社交圈。

通常而言,一个人回复的简短与否往往揭露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

比如说,有些人试图与你“断绝联系”,那他们在微信上的答复,便会显得格外敷衍。

恰如一句话所云:“山鸟与鱼不同路。”

他有他的梦要追,你有你的路要走。

当然,在他想要与你断绝联系时,都会给你些明显暗示。

简短回复:断联的前奏

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与某个朋友或同事曾经的聊天记录满满当当,但时间悄悄走,对方的回复变得愈来愈简短,甚至只剩下“嗯”“哦”等简单的字眼。

这种变化并非偶然,它往往掩藏着对方想要“断绝联系”的信心思。

张帆和王增曾是大学时期的挚友,毕业后虽分隔两地,但两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大概过了一年的时间,王增的回复变得越来越敷衍,从最初的热情长文逐渐变为简单的“知道了”“好的”等字眼。

张帆觉得不太对劲,就主动找了些话题,可对方依旧维系着冷漠的姿态。

到了后来,张帆也累了,不再过多分享自己,直至后来,两人彻底断联。

这种简短回复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心与心渐远”的体现。

当疏远感悄然而出,他们就会藏起自己的“分享欲”、然后慢慢“简化回复”,即便你们的过去很甜蜜,可他还是不想继续了。

而这种令人“痛心”的告别方式,虽然避免了“狠心”的标签,但却让另一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被忽视”的折磨。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里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之所以会产生疏离感,无非就是因为观念、价值观、兴趣等不同。

而在微信上,这种疏离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回复冷淡。

当两个人的“道”不再相同,他们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共同的基础,回复的简短与冷淡便成为了一种必然。

回到张帆和王增的故事,他们之间的断联正是因为“道不同”。

毕业后,两人有了不同的轨迹,遭遇了不同的事件,甚至是遇到了不同的人。

在他们的身上,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两个人之间的差异逐渐凸显出来,以至于对于曾经的话题越来越难以产生共鸣。

因为无话可说,所以王增通过简短回复来逐渐疏远张帆,而张帆也在无奈中接受了这一现实。

“快餐式”人际关系的折射

简短冷淡的回复,不仅是个体心理距离的体现,更是当下社会快餐式人际关系的折射。

从前车马慢,如今节奏快,现在的人都很浮躁,总是追求着高效、便捷的交流方式,而在如此的交流之下,也就慢慢忽视了“灵魂上的沟通”。

这种快餐式的人际关系导致人们在面对冲突或疏远时,更倾向于选择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处理,而非通过深入的沟通来解决问题。

毕竟,谁也不想浪费时间在一个“不值得”的人身上。

更何况,在网上,我们可以轻易地添加好友,哪怕是相隔千山万水,也能成为知己。

因为机会多,所以添加又或是删除一个人,成为了“不需要成本”的事情。

当一方不再具有实际价值时,另一方就会慢慢减少回复、断绝联系,进而快速结束这段关系。

他想走,就别挽留了

李大钊说:

“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就越慷慨。”

现有的关系要维系,不值得的人就断联,人的时间是宝贵的,走了的人就别挽留了。

断联或许会让你失去一段感情,可断联从来就不是一件坏事。

因为你可以认识更多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可以更好地打开你的生活圈子。

因此,有人对你冷淡,你也别难过,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毕竟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太过脆弱,即便一个很爱很爱你的人,也可能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就远离你了,否则网上也不会有那么多“断崖式分手”的桥段了。

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或许你曾以为自己是他们心中的宝,可真正面临冷淡的时候,就该认清现实,你要明白:

是你高估了在他心里的地位。

雨果在《悲惨的世界》里写道:

“何必遗憾本不能的事情。”

你不想断去关系,可他想,且你没有办法改变。

人生的列车,总有人要下去,就当他曾为你编织了一场梦,天亮了梦也该醒了。

虽说你们的关系结束了,可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你的未来还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人,他们会陪伴着你前进,帮助你度过每一段时光。

往后余生,别再为与你断绝联系的人流泪了,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吧,一切向前看。

0 阅读:1

映波聊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