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穷状元,殿试时在考卷上写了8个字,光绪飙泪:状元就定他

哄动这史记 2024-06-09 10:00:47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悠悠历史长河之中,共诞生过649位状元,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传奇人生。

今天来说一说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状元,他堪称史上最穷的状元,殿试时仅用8个字就将光绪皇帝感动到热泪盈眶,当即钦定他成为状元。

那么这个考生是谁?他说了什么?又是怎样打动皇帝的呢?

天选之子,知识改变命运

众所周知,朝廷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这也是寒门子弟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

清朝光绪年间,在四川资中舒家桥有一个叫骆成骧的书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四岁应州考试,他写的论文获得了知州和师生们的高度赞许,后来更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选进成都尊经书院深造。

骆成骧本身机敏聪慧,悟性极高,加之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使得学业大有长进。书院主讲王壬秋十分器重于他,料定他日后定能出人头地。

果不其然,骆成骧在不负众望,在乡试之中获得第三名,成为举人,随即奔赴京城赶考。然而谁的仕途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第二年的京城会试之中,骆成骧落榜了。这使得他十分失落,自觉无颜回乡面见亲友,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幸好在朋友的帮助下,骆成骧进入八旗官办学校担任教师,边教边学,以此维持生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年后的会试之中,骆成骧成功中榜,成为一名进士,获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也正是这次殿试让他得到了皇帝的青睐。

选拔人才,皇帝亲设考题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后,我国就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时洋务运动的开展让光绪看到了希望,但甲午战争之后,随着李鸿章跟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这点渺小的希望之火也被熄灭了。

大清朝不仅要承认朝鲜独立,还要向日本赔偿军费,把台湾岛等地割让给日本,更是被迫给日本开放七处通商口岸。

一个小小的倭寇之国都如此厉害,更别说西方那些列强之国。如此内忧外患之下,光绪帝心中不是滋味,他迫切的寻求救国之道。

所以这一场殿试光绪帝决定放弃原来的八股文考试,改为时政策论,主题围绕着改革变法和治理国家而展开。

这可难倒了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世家子弟。但骆成骧就不一样了,他从小在市井之中,看遍了世间百态,深知百姓的疾苦和社会的鄙陋。

对于政治时局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只见他慷慨陈词,奋笔疾书的在试卷上答题,洋洋洒洒写了数万字。

他在策论中详细阐述了当下的时局和面临的危机,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提议。

骆成骧在策文中指出:“当下的危机应该从这几点着手整治:第一,应当加强军队的整治,只有严于律法,赏罚分明,才能以儆效尤,整顿军中涣散的纲纪。第二,朝廷之上要严厉惩治贪官,完善赋税,方能遏制国库的亏损。第三,皇上应率先垂范,厉行节约,以正社会风气。第四,要重视农业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此为社稷之根本。”

然而这些提议也不算那么的惊人,毕竟历朝历代都是这些问题,那些治国之士都已说烂了。骆成骧又联想到国之现状,想到万岁爷面临的处境和耻辱,不由得心头一酸。最后他铿锵有力的在论文结尾处写下了8个大字:“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八字俘获圣心,破格升级的状元郎

殿试结束后,主考官徐桐和数十个读卷官经过层层选拔,选出了试卷的前三名。

此时骆成骧的策文虽然优秀但并没有拔得头筹,众读卷官仔细阅读答卷后,商定下了考试的前三名。

读卷官之一的李若农指着骆成骧试卷说:“这篇该是状元”,但主考官徐桐却并不赞同,因为骆成骧的书写不规整,字迹略微难看,这可使得试卷的评分大打折扣。最终经过众人的投票,将骆成骧定为第三名—探花。

翌日,读卷官将推选出来的前十名考生试卷呈交给了皇上。光绪帝看到试卷并没有什么表情,岂料在看到探花骆成骧的试卷后,却是激动到双手颤抖,久久不能回神。

过了许久,只见光绪帝飙泪道:“状元就定他!如此觉悟让朕感动,此人正是朕要找的治国之才,朕心甚慰。”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光绪帝不停的念叨着这句话,愈发觉得此篇文章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来。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骆成骧原创的,而是改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对勾践说的话,主忧臣劳,主辱臣死。骆成骧的意思是当君王处境艰难时,作为臣子应该感到耻辱,当君王蒙受耻辱时,臣子应该以死效忠。现下战争失败,结局割地赔款,让大清颜面无存。这是皇上您的奇耻,也是我们臣子的耻辱,我愿意为您分忧,肝脑涂地亦是在所不惜。

这八个字,引起了光绪皇帝共鸣。他虽为九五之尊,却只是一个傀儡,手中没有半分实权。眼看大清的江山即将断送在自己的手中,却是无力回天。

他想要有一番作为,当务之急是通过这次科举考试,选拔出一些可以为己所用的人才。

所以当光绪皇帝看到骆成骧试卷结尾那8个大字的时候,感触颇深,一个如此忠君爱国之人,又能够明白皇帝的苦楚,不正是自己要寻找的人才。

于是大笔一挥,钦点骆成骧成为了状元。

德才兼备,投身教育事业

金榜题名,鱼跃龙门,骆成骧此后的人生应该是大富大贵的。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他甚至被百姓戏称为“史上最穷的状元”,这又从何说起呢?

原来入朝为官之后,骆成骧一直都秉公执法,一生为官清廉,为人坦荡。

成为状元后,他十分注重教育事业,热衷于主持学堂、创办学堂。骆成骧在民国时出任过四川高等学校的校长,甚至还将4千元的巨款赠送给了高校。然而骆成骧自己的生活却是家徒四壁,经常是缺衣少食。

也曾有人在他当上状元后,提议给他在家乡修建一座状元府,却被骆成骧给拒绝了,他并不贪图名利,只想给寒窗学子们更好的教学环境。他曾说过“天下无如吃饭难,世上唯有读书高”。这句话鼓舞了众多学子,勉励了一代又代后生。

然是文科状元,但骆成骧却十分注重武力的培养,他常说:“监阵肉搏之术,不得不讲”。

为此,他还出任了武士会的会长,出巨资在成都创建国术馆。在骆成骧的努力之下,他“强国强种”的策略被大力推行,武学爱好者纷纷响应号召。每年还有比赛,吸引了大批武士来参加。

结语

事实证明,光绪帝独具慧眼,他钦点的状元郎在清末历史上的一束光。骆成骧人民谋福祉,他的精神激励着后世,他给那个时代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资料:

《四川大学:“布衣状元”骆成骧》

1 阅读:5

哄动这史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