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为什么是每个男人绕不开的情怀?不仅因为它承载着我们内心中的英雄梦,更缘于那是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时代:众多性格各异、或俊或丑、或穷或富的男人,都能获得充分展示自己一技之长的机会,在史书中留下或浅或重的一笔,而不是在浑浑噩噩中虚度一生的光阴。
不过,由于某些“明星”的光芒过于耀眼,让许多同时代的精英失去了被关注的机会;更有甚者,还被演义塑造成了凸显主角光环的背景板乃至炮灰。
比如曹魏大将郭淮,在演义的情节里,他于铁笼山一战,被意气风发、文武双全的蜀汉顶梁柱姜维亲手射杀;而在目前的影视作品中,他又变成了间谍头子。
真实的郭淮是什么一副模样?史书称他“方策精详,垂问秦、雍”,与那些公认的时代大咖交手,也丝毫不落下风。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建安年间以孝廉入仕,起初只是在地方任职。公元211年,曹丕出任五官中郎将后,任命郭淮为“门下贼曹”。这个官职看起来不太好听,实际上是长官的亲信,为门下五吏之一,主管防盗、防贼之类的警备事务。
公元215年,曹操抢在刘备之前出征汉中张鲁,郭淮以“丞相兵曹议令史”一职随行。在汉中平定后,曹操东还,留下征西将军夏侯渊驻守,把郭淮配给他当司马。
司马的任务是协助将军管理本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由此可以推测,郭淮必定是在平汉中之战中表现出色,才被阅人无数、眼界极高的曹操相中,让他肩负起协助夏侯渊对抗刘备集团的重任。
但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公元217年,刘备果真北伐汉中,但彼时的郭淮却带病在身、未能随行。经过一年多的鏖战后,公元219年初,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中着了刘备、法正的算计,被老将黄忠临阵击杀。
统帅被斩首,当时的曹军一片慌乱、军心动荡,已经归队的郭淮和督军杜袭整顿军队,其后推举张郃为临时统帅,人心这才安定。
第二天,刘备试图渡过汉水乘胜追击,曹营众将都主张依水布阵、阻止刘备登陆;但郭淮却见解独到:“依水布阵是心虚示弱,不如远离岸边、诱敌渡河,待他们半渡而击之”。随后曹军依照他的部署列阵,刘备看出了这一图谋,放弃了强渡的打算。
没过多久,当战报递交给曹操后,这位久经沙场的行家眼前一亮,对郭淮的临阵反应极为赞赏。因此,当正式任命张郃为持节都督后,他继续让郭淮担任司马。
从上述履历不难看出,郭淮属于曹丕的嫡系,他以参谋身份出征汉中、随后以参谋长的角色留守汉中,都体现出曹氏父子苦心安排队伍交接的用心。
因此,当曹丕掌权后,郭淮也顺利转正、成为一方大员。
公元220年初,曹丕继魏王之位后,立即加封郭淮为关内侯,以征羌护军之职配合张郃、杨秋讨伐关中胡人叛乱。
同年10月,曹丕称帝,封郭淮为射阳亭侯,领雍州刺史。此后,郭淮就驻守在民族关系复杂、叛乱频仍的关陇地区,他刚柔并济,既以雷霆手段打击反叛行为,但对于真心来降的百姓则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因此被人们尊重地称呼为“神明”。
而随着诸葛亮展开轰轰烈烈的北伐事业,关陇也成了最前线。在持续多年的一系列鏖战中,面对一代传奇诸葛亮,郭淮凭借强大的学习能力逐渐进步,甚至上演过扭转战局的神迹。
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他让赵云以疑兵作势出斜谷,实际上自己率主力兵出祁山,出其不意地拿下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一时间,关中震骇。但在随后,防守军事要地街亭的马谡不敌张郃,而高详扼守的柳城则被郭淮攻下,蜀汉军队功败垂成、只能撤退。
随后,郭淮又平定了陇西羌人叛乱,两次战功叠加,被加封建威将军。在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郭淮试图救援被围攻的武都、阴平二郡,被诸葛亮逼退。
公元231年,蜀汉第四次北伐拉开序幕。郭淮曾试图抄蜀汉主力的后路,却被早有准备的诸葛亮击败,并且还被顺手收割了当地的麦子;随后司马懿在压力之下与蜀汉军队展开主力对决,却被魏延、高翔、吴班等人阵斩甲士3000。
不过,蜀汉军队随后因粮草问题不得不撤军。而在当时,曹魏一方同样军粮告急,但凭借郭淮在当地的威望,他们成功地从陇右当地少数民族手中征集了不少军需。
公元234年,诸葛亮展开了第五次北伐,郭淮正是在此战中成了“关键先生”。
战役之初,司马懿率领曹魏主力驻扎在渭水之北。得知诸葛亮兵出斜谷,他极为担心对方立即杀向武功、随后向东迫近长安;但当诸葛亮选择了夺取渭南、并驻扎五丈原后,他大为松了一口气,并且得意地对众将说:“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于是他也率军渡河,背水为营与蜀汉军队对峙,以阻断对方的东进路线。
对于这一局面,当时的曹军众将普遍兴高采烈。但诸葛亮哪有这么简单?明明知道司马懿善于打龟缩战,怎可能跋山涉水专门跑来跟他对峙?假如曹军真的就此部署下去,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也许会获得巨大成功。
但郭淮改变了局面。经过分析,他对众人指出,诸葛亮进驻五丈原,背后有更为远大的战略构想,那就是向西占领陈仓、祁山、天水,断绝陇道,打造一块稳固的作战基地,以此改变以往从益州、汉中往北运粮运人的窘境;随后威胁民族关系复杂的陇西地区,从而实现在西、南两个方向对曹魏形成巨大压力。
因此他断定,诸葛亮一定会争夺北原,主张先行占领。司马懿在经过一番考虑后,承认了自己的疏漏,同意郭淮屯兵北原。
随后诸葛亮果然派重兵渡河抢占积石原,但郭淮已经及时赶到,并且突击修好了防御工事,蜀汉军队进攻受挫,只能返回南岸。
几天后,郭淮再次预判了诸葛亮的计划。当时蜀汉大军突然西行,曹营诸将都认为对方是要攻打西围,只有郭淮认为这是虚张声势,是要调动魏军,随后趁虚进攻阳遂。事实果然如郭淮所料,诸葛亮的计划再次遇挫。
由此可见,在与诸葛亮的多次交手中,郭淮已经慢慢摸清了这位大佬的套路,甚至比老江湖司马懿更为清醒。
徒劳无功、积劳成疾的诸葛亮病逝后,曹魏在前线的对手变成了姜维。面对这位堪称一时人杰的人物,郭淮同样屡有上佳表现。
公元240,姜维出兵陇西,郭淮领军将其逼退,其后迁移了三千多户羌、氐百姓充实关中;
公元247年,陇西众多羌族部落联合蜀汉、发动反叛,凉州胡王治无戴也率众起事。曹魏众将大多主张直接杀向叛军老巢、其后姜维必定撤退;但郭淮断定,凉州是虚,南边的姜维才是关键,对方一定会首先进攻南边的夏侯霸。随后他果断首先率军往南,成功阻击了姜维的计划,随后他再挥师向西,斩俘诸羌数万人。
下一年,郭淮进击凉州时,姜维出兵向西迎接治无戴、廖化在成重山修筑城堡收取诸羌散兵。郭淮力排众议、兵分两路,一部袭扰姜维,另一部主力强攻廖化;他的依据是这样:姜维必然回援,但届时廖化已被击破,蜀汉将一无所获。后来的事实果然如其所料。
在姜维的历次北伐战争中,他屡屡被邓艾、郭淮、陈泰等曹魏将领成功预判动向,总是被抢占先机,劳师动众却一无所获、无功而返,蜀汉政权的实力客观上遭到了削弱。
单单从郭淮这个“不起眼”将领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蜀汉与曹魏的人才队伍存在较大差距。曹魏这边,当五子良将、诸位夏侯/曹氏将领退出舞台后,却有源源不断的军事人才及时补位,从未出现断档;而蜀汉这边,随着以五虎将为代表的老一辈逝去,拿得出手的仅有一个“曹魏降将”姜维,结果只能是双拳难敌四手,处处居于下风。这就不难理解诸葛亮为什么要急着北伐,如他第一次北伐前所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当何以图敌!”话说,这也太难为他了。
至于郭淮,先于公元249年,也就是发生高平陵政变的那一年,被升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随后于下一年被朝廷下诏嘉奖,加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进爵阳曲侯,食邑2780户。显然,这是司马家族的刻意收买拉拢。公元255年,郭淮寿终正寝,追赠大将军、谥号贞侯,由此看来,他堪称那个时代的标准成功人士。
三国后期,郭淮本来就很厉害啊,这有争议嘛?
诸葛亮五次北伐前三次都是被曹真、郭淮和张郃击退的,和演义里写的都是司马懿的功劳完全不一样,司马懿只在最后两次北伐对阵诸葛亮,而且在卤城之战输的一败涂地从此见到诸葛亮就坚守不战,如果不是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司马懿根本赶不走已经在陇西屯田的蜀国大军更不可能让蜀军退兵!
关键是蜀国的人才建设严重断档,曹魏却层出不穷
哪来的争议?后期就是邓艾郭淮钟会几个人在各种推图
蜀汉太难了,倘若荆州还在,还可以操作拉扯,但也很难改变结果。不过说实话,即使整个南方统一也打不过曹魏
其实三国智谋高于诸葛亮的比比皆是,只是汉室的缘故被历代美化神话而已,不然也不可能打不过曹魏
曹魏 保密局局长 ![呲牙笑][呲牙笑]
不能大意失荆州
就几手牌,司马懿说对面会出对,郭淮说对面肯定出三带一[笑着哭]
可惜了,都让施耐庵给黑惨了[呲牙笑]
终究还是紫卡
曹魏好多多边形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