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基于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兴盛起来,先后拍摄了《红楼梦》、《西游记》、《聊斋》等。演员的倾情演绎和剧组的制作赢得观众喜爱。这些作品后来都成了经典。
但是也应该看到,那时候的电视剧有很多局限性。比如特效技术不足。以《西游记》为例,当时央视只有一台特效设备,一个很大缺陷是制作出来的人物没有立体感。
比如在《计收猪八戒》一集中,猪八戒腾云驾雾、飞沙走石的场景就像纸片一样。再比如在鹰愁涧这一集中,孙悟空大战小白龙的场景,由于无法制作出龙的特效,剧组只能先做出一个模型,然后用特效设备进行加工,但这条龙显得很虚假,与画面不协调。
除了特效之外,另外一个很大问题是资金。《红楼梦》和《西游记》都遇到此类困难。那时候电视剧处于起步阶段,电影有票房收入,而电视剧在广告以及商务合作方面处于摸索阶段。往往是这样的情况,投入巨资拍摄,如何收回投资谁也说不清。
当《红楼梦》和《西游记》资金断裂后,后续资金都是基于“情怀”而寻找到的。比如山东潍坊的一个厂家看到《红楼梦》资金断裂,主动支援了一部分资金。《西游记》也是如此,当时中铁十一局的一位领导对剧组说:我们是因为对《西游记》的热爱而做出这样一个决定的!投资者给出的条件很优厚,并不是说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多少钱。
换言之,当时假如没有中铁十一局的资金支持,86版《西游记》也许就会半路夭折。
02阮若琳:没钱了,拍完十五集就结束吧1982年开机后,最先播出的是试集《除妖乌鸡国》,受到观众很大欢迎,要求后续的剧集尽快播出。
但那时候后面的剧集还没有拍,因此86版《西游记》与别的电视剧不同,它是一边拍摄一边播出的:1983年播出的是《偷吃人参果》,1984年播出的是《计收猪八戒》和《三打白骨精》,1985年播出的是《祸起观音院》。
70后或80后的观众应该记得,当时《西游记》都是在春节期间播出,往往播一两集就没后续了,令人望眼欲穿。
1984年播出《三打白骨精》之后,引起很多小观众的热烈期待,小观众们给电视台写信,要求尽快把孙悟空叫回来。当时阮若琳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主任,她找到杨洁说:“《三打白骨精》里唐僧把孙悟空赶走,小观众们都不愿意啦,你赶紧把孙悟空回来的那集弄出来播吧!”但杨洁有自己的看法,《西游记》这样零敲碎打地播出不是个办法,因此她建议阮若琳,在春节前播出已经拍完的前11集,这样就能给观众一个完整的印象,阮诺林同意了。
于是杨洁加班加点剪辑制作前11集,终于在1986年春节期间播出了,各地观众的反响热烈。
对于杨洁和剧组来说,趁着前11集播出的空档第一次放了春节假。元宵节过后剧组成员又回到北京,大家都非常高兴,因为自己家乡的观众对《西游记》评价很高,这让杨洁信心倍增,拍摄后续剧集的劲头更大了。
正月十六这天,电视台召开剧组人员会议,研究后续事宜。
然而,这次会议给杨洁浇了一盆冷水。
阮若琳告诉她:拍完十五集就结束吧!
这是为何呢?
03杨洁据理力争1986年的正月十六日,杨洁高高兴兴来到电视台开会。可在会议室里等了很长时间台长都没有进来,杨洁有一种受冷遇的感觉:《西游记》这么受欢迎,台长应该过来给大家道声辛苦才对,可为什么说好了要开会,台长没有现身呢?大家都觉得奇怪。半个小时后,副台长阮若琳过来了。
杨洁与阮若琳
十几位主创人员高高兴兴地向她说着观众对《西游记》的反应,但阮若琳好像心不在焉,杨洁更觉得奇怪。
阮若琳忽然对大家说:“你们十五集都拍完了吗?既然拍完的话,那就拍个结尾,结束吧!”
阮若琳的话不啻是一个惊雷,大家十分惊讶,《西游记》的反响这么好,怎么忽然不让拍了?
杨洁赶紧问道:“为什么不让拍了?”
阮若琳冷静地回答:“没有钱了。你们已经用了三百多万,现在台里没有钱了!”
原来是因为这个,杨洁道:“这算什么呢?《西游记》这才拍了一半啊!”
阮若琳依旧冷静地说:“没有办法,台里说没钱了,你们拿什么拍?”
杨洁好像有点明白了。
关于拍摄《西游记》的事,电视台也没有说只给三百万就不给了。古典名著的拍摄不容易,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红楼梦》是与《西游记》差不多时间立项投拍的,《红楼梦》剧组的摊子铺得更大,邀请了那么多顾问,还单独拿出十多万块钱来组织了培训班,花的钱比《西游记》还多。拍摄进度也与《西游记》差不多,但台里还是有很多人对杨洁不满。
觉得她多花了钱。尤其是对于杨洁在全国各地的经典取景拍摄感到不满,认为她拿着台里的钱在公费旅游。甚至有人在台里开会时一边哭一边“控诉”杨洁,说道:“必须立即停止《西游记》的拍摄,再也不能让她拿着钱四处旅游了!”这令杨洁哭笑不得,后来上级派了一个审查小组来杨洁剧组查账,结果表明,杨洁非但没有多花一分钱,反而还省了不少钱。
但即便如此,《西游记》竟然要半路夭折了。怎么对得起剧组人员的付出和观众的期待?
杨洁质问阮若琳道:“老阮,你同意《西游记》拍半截吗?”
阮若琳说:“这是台里集体决定的,我也没办法。”
杨洁忽然说:“既然如此的话,那我们自己找钱拍摄,可以吗?”
阮若琳说:“你们上哪里找钱去?”
这时十几位创作人员你一嘴我一嘴地说道:“对,我们自己找钱,一定要拍下去啊!”
阮若琳见大家意志如此坚定,反问道:“你们这么团结吗?”
杨洁坚定地说道:“老阮,我们自己找钱拍摄,那后面的版权就归我们,你看行不行?”
阮若琳不满地说:“版权算你们的,你们算什么?”
杨洁赶紧后退一步说:“我们不要版权也行,只要能拍完就行了。”
阮若琳说:“既然如此,我替你们反映情况吧!你们可以继续拍摄,但前提有一条,如果找不来钱,那就没办法了!”
剧组人员终于高兴起来。
04艰难的找钱路但是,寻找投资方谈何容易?
在80年代,人们的商业化意识不强,电影有票房收入,但电视剧播出后甚至不允许在里面作广告,电视剧的拍摄和播出更像一个公益事业,为电视台增加一个节目而已。
从市场角度来说,人们对电视剧具有的商业功能也不了解。对投资《西游记》的事都不感兴趣。觉得是个赔本的买卖。剧组人员四面出击,谈了很多公司,但都失败了。有的单位有钱,但怕成本收不回来,必定把筹码押在一部电视剧上没有尝试过。有的担心电视台是个重要单位,假如发生什么变故,打官司的话不一定打赢,因此不愿意趟这个水。反正各种原因都有。
那时候,杨洁的妹妹在一家国际信托公司工作。这是个有钱的单位,但杨洁妹妹给公司反映后,开出的条件十分苛刻:可以给《西游记》剧组投资三百万,但三百万需要很高的利息,而且,公司的人到外国去考察销售市场,费用要从三百万里出!杨洁很明白人情世故,当场就拒绝了:这三百万的使用权剧组说了不算,根本无法拍摄,因为钱不够信托公司自己花的。
令杨洁很感动的是,当时有很多小观众得知《西游记》因为没钱拍摄,纷纷寄来了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就有好几大包,但是,剧组怎么能收小朋友们的钱?
经过了各种艰难,终于有好消息传来。
制片副主任李鸿昌找到了钱。他找到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第十一工程局答应以优厚的条件借给剧组三百万资金。电视台与第十一工程局的签约仪式很顺利。当时铁道部来签约的工程师非常高兴,他真诚地说道:之所以答应借给电视台300万资金,是因为对《西游记》的热爱,因此他建议铁道部的领导借这笔资金。正好领导也是个《西游记》迷,这件事一拍即合。
阮若琳与第十一局签约的场景
工程师说:“希望《西游记》完整播出时,能获得更大、更好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西游记》总算起死回生了。
然而终究还是留下了遗憾。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上升,这300万与以前的300万不可同日而语了,原先的300万能用三年,可后续的300万只能用两年,也就是说只能拍摄10集了。
按照计划,《西游记》要拍摄30集,后来只拍了25集,还是没有一次拍完。《西游记》的拍摄可谓一波三折。
05分两次才拍完的《西游记》拍摄《西游记》续集已经是90年代末期了,2000年播出时杨洁已经70多岁了。续集拍摄了16集,增加了过去想拍摄而没有拍摄的很多剧集。可以说,续集的拍摄令《西游记》结局十分完美。
续集播出后,同样引起观众很大的兴趣。但是,随着中国电视剧事业的发展,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续集,观众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拍得好,画面更精致了,特效也更成熟了。但也有人认为,续集没有多大的突破,特效虽然比86版强,但还是显得有些虚假。
不管怎样,分两次才拍完的《西游记》总算弥补了以前的不足,给这部名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结回顾经典,86版《西游记》仍然能给我们很多启发。一个令人深思之处是:当代电视剧的发展如火如荼,无论资金和技术都不是问题,为何诞生的经典不多?我想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急功近利,过去拍摄一部电视剧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西游记》一拍就是六年,精益求精。
可现在的电视剧哪个投资方能让你拍摄那么长时间?一部电视剧往往拍几个月就拿到市场上去,这么短的时间何谈经典的诞生?另外演员的演技也是问题。以《西游记》为例,杨洁从全国各地才找到合适的演员。可现今随便一个演员都可以演孙悟空、猪八戒,演技谈不上突破。
总之,86版《西游记》的拍摄虽然一波三折,但剧组人员还是克服种种困难拍出了经典。
这种专业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你们算什么,充满时代气息[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