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怀孕为身怀六甲,“六甲”代表什么意思?背后蕴含着大智慧

飞鱼史记 2024-06-17 06:19:46

历史漫漫,总有一些过往充斥着迷雾,让我们透过缝隙,也无法察觉到真相。

在很多人看来,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用先进的仪器来解决遇到的难题,但即便科技在发达,也无法让时光倒流,甚至还原不了古人的智慧。

就拿一些历史文物来说,有些直到今日也无法复制,其中所蕴含的高超工艺,至今令人束手无策。

古人的智慧有着今人无法想象的高明,说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智慧下的受益者。

人类文明延续到现在,代代相传的文明也在不断叠加,古人的智慧更是在传承中得到了印证与肯定。

古人的智慧体现在方方面面,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和司空见惯的词语,往往也蕴含了古人的奇思妙想

《东周列国志》中记载了这么一段话:

褒姒曰:太子为母报怨,其意不杀妾不止,妾一身死不足惜,但自蒙爱幸,身怀六甲,已两月矣,妾之一命,即二命也,求王放妾出宫,保全母子二命。

这句话其实就是褒姒在周幽王面前撒娇,以退为进,逼迫周幽王废后,甚至还拿出了杀手锏——身怀六甲。

古人将女子怀孕称之为身怀六甲,很显然,这一词出现非常早,至少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语,想想也是,用身怀六甲来指代古人难以启齿的字词,着实称得上是一种优雅。

那么古人为何会将女子怀孕称之为身怀六甲,这所谓的六甲,究竟代表了什么意思,背后又蕴含了古人哪些大智慧?

纪年之用

说到身怀六甲,有这么一个段子,说的是现在的人对身怀六甲的解释,即:希望将来生下的孩子语数英数理化六门,门门都能得甲,所以是六甲。

还别说,这解释相当炸裂,不过寓意却非常不错,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遥遥领先。

当然在古代并没有语数英数理化六科,所以古人的所言的“六甲”的出发点,自然不是出于这层考虑,而古人最早的“六甲”之说,则是用于纪年。

在古代并没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日历,这就使得古人在时间观念上很模糊,毕竟人类的记忆会随着时间而模糊,那么如果有一天发生了特别需要铭记的日子该怎么记录?

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古人凭借出色的智慧,发明了一套天干地支的纪年法,这套方法很强大,足以称得上是古人的“万年历”。

在这套纪年法中,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组合相配则被古人看成是一个轮回,即古人所称的“六十甲子”,而其中的一甲子则是六十年。

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十二生肖,则是与十二地支相对应,这也就是子鼠、丑牛等名词的由来。

从上述天干地支的组合来看,以天干“甲”开头的前六组,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就是古人所称的“六甲”。

天干地支的纪年法非常强大,即便是现在我们依然还在用,比如说今年就是六甲之中的甲辰年。

当然,天干地支可不是只能纪年,它还能记月记日,再比如说现在的六月份又被称为“庚午月”,至于记日,每天自然也是不同的说法。

身怀六甲

天干地支纪年法蕴含的学问非常大,这自然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掌握的,为了普及这种办法,古人则规定孩子从八岁时就开始学习,正如《汉书》所记载:

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记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

既然古人口中的六甲所指的是纪年之用,那么为何又会用在女子身上?

《隋书·经籍志三》中的《六甲贯胎书》对此做了解释,即:(六甲)谓妇女身怀胎儿。

至于这般解释的依据,是古人认为六甲之日是上天造万物的日子,通常情况下,在这些日子里,比较容易孕育胎儿,渐渐地便有了身怀六甲之说。

这样来看,似乎也很有道理,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

古人的寿命比较短,能够活一甲子便已经算是高寿了,所以六甲还被古人认为是长寿的另外一种说法。

六十年是一个轮回,婴儿出生的时候,满脸皱皱巴巴,好似就像长寿的老人轮回转世,于是古人便用身怀六甲表示新生命的重新孕育,当然也包含了古人希望婴儿能够长寿的美好愿景。

其实想想,这两者都有可能是古人所言身怀六甲的最初意思。

另外说法

除了纪年之说外,古人对六甲还有其它的解释和说法。

有的古人认为,“六甲”和纪年之说无关,而是指代六层盔甲,古人所造的盔甲非常重,穿戴起来非常累,而女子腹中孕育胎儿非常辛苦,就好比穿了六层盔甲。

还有些有古人认为“ 六甲 ”是指代六个神兵神将,古书记载有六丁、 六甲之神之说,也就是说古人总希望女子腹中的胎儿是神仙转世,可以无灾无难活到长寿。

古代的医学条件很有限,他们只能祈祷女子腹中的胎儿能够健康出生,以神仙转世之说自我安慰自然成为了他们内心的渴望。

由此可见,古人将女子怀孕称之为身怀六甲,无论哪种说法,都代表了古人的美好祝愿和对胎儿的祈福。

这就是使得身怀六甲之说,得以流传在现在,毕竟中华民族的传统十分注重传承,对孩子的培育几乎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又富含文化底蕴的国家,上下五千年没有断层的历史,是我们足以骄傲的资本,我们现在依然沿用古人的说法,则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那么,您还知道身怀六甲的其他说法吗,不妨交流一番。

参考资料:《汉书》、《六甲贯胎书》等。

(图网,侵删)

2 阅读:2385
评论列表
  • 2024-06-19 05:05

    语数英数理化,哪有六科?数学重复了,就 5 科 [笑着哭][笑着哭] 理科:语数英物化生,文科:语数英史政地

  • 2024-06-20 11:00

    真啰嗦

  • 2024-06-20 13:41

    说了半天,还是不知道

飞鱼史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