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兮解读】女人要留点爱给自己,才能生出更多的爱流向家庭

王真兮情感 2024-11-06 19:17:23

《次第花开》这本书里写道:“人一生中有两次生命,一次呢为别人活,一次则是为自己活。”有不少女人结婚后,想变了个人一样,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伴侣身上,然后慢慢没了自我。要知道,年轻时候的她们也是爱笑爱闹,有着自己的小爱好。然而,进入了婚姻后,这些曾经的乐趣似乎一夜间没了踪影。时间久了,她们感到愈发疲惫,抱怨也随之增多,到头来发现,生活中除了这个家,自己竟一无所有。因此,婚姻中,不妨自私点,你留点爱给自己,才能生出更多的爱流向家庭。

事实上,许多人的婚姻都存在类似的体验,他们总习惯于迁就伴侣,从而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当被问到想要什么时,他们总以“都行”或“随便”来回应着,好像真的无所求,其实内心却不痛快。或许是怕提了要求显得自己太自私,又或许担心伴侣对自己有所不满。这就变成了越付出越委屈、越委屈从而越抱怨的恶性循环。

而那些懂得适时表达自己需求的女性,她们在照顾伴侣感受的同时,也能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期望,这不仅不会让对方有反感,反而能够增进彼此间的理解让关系更融洽。

朋友小笛就是很会提需求,也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她结婚六年了,愣是没和老公拌过嘴。赶上过节,她会告诉老公下班路上买束花或带个礼物回来,把浪漫带到生活里。遇到恋爱和结婚纪念日等重要日子,她也会让老公腾出一天时间,两人像刚恋爱时那样一起逛街、看电影、吃饭、约会。 

然而,老公没征得她同意便擅自将存款借给了亲戚时,她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心平气和地向老公说着这件事让她心里很不舒服,强调还是希望家里的事儿由两个人一起商量着来。她并不是反对去帮助亲戚,是希望老公能把家看做是两人的家,让她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

慢慢地老公也逐渐在转变,尝试着从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两人的分歧也在减少,意见也愈发的一致。在爱与包容的同时,适度地关注并满足自己的需求,是维系幸福婚姻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段健康的关系,要双方都能坦诚地表达自己,彼此守护好感受和需求。

关于婚姻,网上曾有过这样的讨论:“那些懂得为自己考虑的女性更能够收获幸福?还是默默奉献的女性更容易获得幸福?”一位网友这样说:“那些只顾着奉献付出,却忽略自己的女性,最后会感到迷茫和疲惫,仿佛丢了自己,变得不再认识自己。而那些懂得爱自己,又懂得爱别人的女性,更容易在婚姻中找到平衡,生活也变得风生水起。”

在婚姻关系中,过度的奉献和牺牲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一方长期过度地付出,很容易使另一方有依赖且习惯的心理,从而将这种付出视为理所当然,非但换不来对方的珍惜与呵护,反而更加忽视伴侣的存在与感受。当一个人在关系中持续单方面地付出,且没有得到应有的回馈或认可时,要懂得及时调整自己,重新评估这段关系。在成为妻子、母亲、儿媳之前,不要忘了,你首先是你自己。

一段好的婚姻,应当是各自安好又双向奔赴。幸福的婚姻中,每个人都应尊重对方的趣味和爱好。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堪称幸福的典范。他们初次相遇是在清华大学,两人匆匆点头后便擦肩而过。不曾想,后来他们又在学术讲座上遇到了。

杨绛是一位很有文化底蕴的女人,在文学创作、文学翻译、学术研究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卓越成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一经出版,便作为国礼赠予外宾。钱钟书被她的才华深深吸引。相识之后两人,他们会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也会一同探讨自由,聊文学等话题,思想和灵魂上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碰撞。

在工作上,他们坚守原则,互相激励,共同成长;在生活中,他们亦有不少共同的爱好。例如,当看到一部好电影,便会迫不及待地分享给对方;有新戏剧上演时,也总是手牵手一同观看。即便是在分别的时候,他们也会通过书信传递情感,做到没有缺席对方的生活。

婚姻中的两个人,或许想法各异,有着不同的爱好、志向和性格。然而婚姻的真谛,并非是将对方改变为自己的镜像。相互间尊重为前提,双方一起努力成长,才能够实现1+1>2。

只有建立在理性上的婚姻才能称之为幸福的婚姻。因此,婚姻中不应迷失自我。婚姻中的供求法则揭露了每个人在关系中既是供给者同时也是需求者。我们要在婚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贡献自己的价值,同时从伴侣那里获得所需的支持和爱。理想的婚姻状态,是各自安好又双向奔赴,是各自闪闪发光又能独立的成长。

0 阅读:1

王真兮情感

简介:情感挽回 情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