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里爬外,永不回国?她带领30名戏剧演员选择留美,年过花甲归来

李大嘴说 2024-10-30 13:47:21

“京剧天后”齐淑芳,曾是无数人追捧的名伶,就连梅兰芳都用“天才”来评价她,是中国戏剧界未来的翘楚。

然而她却在事业的巅峰期做出让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选择:她带着团队中三十名成员选择留在美国并不再回国,甚至不惜与爱人决裂。此事一出国人对她议论纷纷,甚至有人称其“吃里扒外“,她的声誉也一再下跌。

直到多年后,七十多岁的齐淑芳重新回到祖国,人们才意识到之前的一切都是“误会”。

事业巅峰、背井离乡

上世纪八十年代,京剧界出来一位奇女子,她就是被誉为“梅派传人”的齐淑芳,在那个年代,她的名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一度将事业发展到海外——1988年,齐淑芳和她的团队来到美国演出,推动两国的文化交融,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然而在这次演出之后,齐淑芳却和团队里三十人选择留在美国,没有再回来。当时她在国内已经成家,还因为出国的意见不合产生了分歧,丈夫龚国泰一再拒绝齐淑芳去美国定居的邀请,齐淑芳也没有让步,用离婚证书证明了自己出国的决心。

这让很多人不解,她那样的影响力,完全可以留在国内弘扬国粹,这样一位“国宝级人物”为何在事业的巅峰期一去不返?

就连后代对她的评价也是好坏参半,其中不乏一些说她“吃里扒外”,是“叛徒”的极端声音;齐淑芳的名誉在国内一再下降,甚至逐渐被人们忘记。

所以她到底为何一意孤行?

齐淑芳在美国演出的成功,在她看来是弘扬中国文化的好机会,尽管这其中充满了阻碍和困难。刚来到美国的时候处处都是未知的挑战,语言、习俗的差异让他们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很难做到。

为了活下去,齐淑芳唱戏的同时还要打零工赚钱。可由于中美文化的差异,京剧对美国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一时间很难被接受,在大打折扣的预期中,团队里不断有成员的退出,给齐淑芳身上的压力越来越重。

好在在她最迷茫的时候,一位名叫黄博文的美籍华人出手帮助了她。

身在异国心在艺术

黄博文是一位钢琴家,也许是出于艺术上的共鸣,他在听说了齐淑芳的事后主动找到她并为其团队提供场地和资金,让事情开始有了转机。

1998年,在齐淑芳来到美国的第十个年头,她和团队参加了在美举办的“中国京剧艺术节“,并给观众带来了经典节目《智取威虎山》,这一次的演出让整个团队声威大震,她在美国登台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多。

2001年,齐淑芳获得“终身成就奖”,这是对她在美国传播京剧文化行为的官方认可,齐淑芳最初来到美国的目的已经达成,但她并没有马上回国,而是趁热打铁在美国兴办京剧学院,为美国的京剧爱好者提供任课教学。

三十多年的在美生活中,齐淑芳将自己的初心一以贯之的落实下去,许多学徒从她的学院毕业后都成为京剧演员,这是真正的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国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齐淑芳的年纪越来越大,她对家乡、家人的思念愈发浓烈。终于,在她七十多岁的年纪,她再次回到了中国。

这时人们才意识到这么多年的质疑都是一场误会,可她对于这一切却表示无怨无悔。

面对镜头,她坦言道这都是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出一份力,而她也愿意继续在中国传播京剧文化,让更多人的看见并喜欢上它。

这是一位老艺术家的胸怀和伟大,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齐淑芳以及她背后的故事。

齐淑芳的一生

齐淑芳的身世就决定了她不平凡的命运:她在1944年出生于一个京剧世家,父母甚至连哥哥嫂嫂都是京剧演员,家里也激荡着艺术的气息,而齐淑芳更是在出生后就与京剧打交道,给她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她的唱腔技艺求学于兄长,又跟随嫂嫂学习武旦技巧,在没上幼儿园之间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像压腿、踢腿这些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她都坚持了下来,每天早晨主动扎马步,锻炼身段。

家庭的优良基因加上自身强大的毅力让她吃定了这碗饭。

1956年,齐淑芳第一次站在舞台上演出,那是在京城一家剧院出演的《四郎探母》,她就扮演了其中一个配角。

她那小巧的身段一亮相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而她在台上灵活的表现,扎实的基本功更是让观众赞叹不已,而那时的齐淑芳年仅十二岁。

好巧不巧的是,当时台下的观众席里正坐着一位“戏剧大师“梅兰芳,他在看完这个小姑娘的表现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后,他给出了当时震惊戏剧界的评价”她未来的作为不在我之下“。

在这件事传出来后,很多人都开始关注齐淑芳,大家都很好奇能够得到梅兰芳认可的究竟是一号怎样的人物,可在见到“本尊”后都不由得惊叹于她的表现。

但她没有骄傲,而是循序渐进的进步着,她清楚的明白,将基础打牢方可朝着更远的未来的前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9年她考入上海戏剧学院,那时的她对京剧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跟随着老师系统的学习了更深层次的表演技艺之后,她对于表演京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还接受了现代化京剧的创新形式。

在表现形式上,她追求精益求精。课余时间她就一个人来到排练室练习动作,自己对着镜子学习表情管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努力给她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甚至将影响带到了国外。

1963年,齐淑芳因为她在学校优异的表现,得到了去东欧各国演出的机会,这次演出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是出于站在更大舞台上的激动,二是她坚定了自己将京剧文化带出中国的决心。

等回到中国后,她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活跃在舞台上,而她也一天比一天优秀。1968年,她被导演选中参演了革命电影《智取威虎山》,她在剧中英姿煞爽的女英雄的形象让她走出了“一袭青衣”的刻板印象,新的尝试为他打开了更多的大门。

亏当人们还为梅兰芳的去世而忧心戏剧的未来时,齐淑芳的出现则带来新的生机,让戏剧再一次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无论是唱功还是动作,在齐淑芳的身上,很多观众都看见了梅兰芳的影子,称呼其为“梅派传人”。

然而特别的是,齐淑芳的京剧融入了许多创新,在不偏离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引了更多年轻人,不知不觉间,她的地位已经上升到领军人物。

然而她却在这时选择出国,她的出现让国内的戏剧活了过来,却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选择前往美国弘扬中国文化。三十年的卧薪尝胆,齐淑芳初心不改,在完成“任务”后荣耀回国。

光是文字,就已经能够体会到她的不容易,又何况这不被理解的三十年?

结语:

尽管很多人质疑,尽管困难重重,但齐淑芳从未放弃,她为京剧艺术献身的精神我们不可否定,她对文化交流的推动我们有目共睹,她用最坚定的决心走完了最难走的路。

异国他乡三十年,花甲之年她才回到家乡,才和亲人们团聚。我们应该接受她的回归,并给予鼓励,那些偏执的“帽子”应该被摘下,她是那么的无私、伟大。

0 阅读:23

李大嘴说

简介:一张大嘴带您知道世间冷暖 莺歌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