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70年代左右,涌现出一批极具时代特征的毛笔书法字帖,至今令人难忘,总想再找回那些当年令人废寝忘食临写,留下许
楷书有了一定基础,如果过渡到行书,大多是从临摹王羲之《圣教序》,或者《兰亭序》,特别是全碑共集2400多字的圣教序,字
明成祖朱棣皇帝继位之初,对当时流行于宫中的欧阳询体书风不满,以为这种强调“瘦劲”的书风,有如织竹编苇,充满衰飒之气。所以
常说书如其人,书学即人学,书法是时代的缩影。同样,不同时期书法作品和刊物,也各具特色,映现着不同时期的审美观,价值观。《
"晋尚韵 唐尚法 宋尚意",总体看,苏轼笔法深得颜真卿精髓,他不但敬佩颜鲁公的忠烈品格,更能将颜体融入自
写字画画付费最早不一定是郑板桥,但将这一文化艺术商业模式形式成门立派,登上大雅之堂,郑板桥是起了推波助澜巨大作用,也表现
“当代巨擘”吴玉如老一生对行草用功最深,感悟最深,他能挹“二王”行草神味于腕底,用自己一生书法探索开悟历练,指出习行草怀
我们印象中的“毛体”书法,通常是指毛笔书法,而毛主席的钢笔书法,同样精彩。其书法造诣是其学识 造诣与智慧的生发,更融入了
此《孔宙碑》临本,是林散之1964年书于元书纸,当时林老年届70岁,正值功力深厚,精力充沛之际,此本虽字大不过二寸,但林
民国初年,国内许多著名学者曾在西北大学任教,黎锦熙(劭西)便是其中一,他是中国文学系教授,并一度担任中文系系主任。他早年
18世纪上半期的中国人口超重,失业率高得惊人,社会面临着全面危机。在这内忧外患之际,政府无计可施,茫然无力。而西方图谋侵
《读者》创刊号,到2015年的全册《读者》,我一直保存到现在,有人否定《读者》的教化和阅读对几代人的良好影响,认为它里面
人们走到天安门广场,一眼见到的就是矗立在那里的雄伟纪念碑,最为美丽壮观的是纪念碑须弥座上下枋上的装饰浮雕。这是以唐风为
华世奎(1863-1942),字思、璧居,自署北海逸民,天津人。晚清举人,官至内阁阁官。他自幼即酷爱书法,从小楷入手,每
苏局仙(1882~1991),苏东坡第28世孙,上海南汇人。15岁中晚清秀才。1979年,在我国书法权威刊物《书法》杂志
《柳如是别传》在豆瓣被列为得分最高的书籍。柳如是(1618——1664),自尽时48岁,是明末清初屈指可数的女诗人,但其
王铎草书,被誉为”神笔”,他的楷书功底也十分出色,这幅楷书是王铎酒后微醺之际,王铎楷书—唐代诗人王维《济州遇赵叟家宴》书
首先,我们要清楚666和555在传统文化里代表什么?古典文化五经之首《易经》,对传统数字都有相应的解释和代表,通俗说就是
任何人或事,有褒就有贬,有正面也有反面,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也不例外。1965年7月18日 毛泽东致郭沫
有人说清代帝王翰墨中,乾隆的书法得以大量流传,主要原因是写得多,他不但珍藏大量的歷代墨迹和碑帖,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