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满15年就能退休,断缴就要清零?关于养老保险,这些谣言别信!

寂静山林语者 2024-04-20 21:58:44

明知面包已过期一天仍购买,男子状告商家获赔1000元!养老保险缴满15年就能退休,断缴就要清零?官方辟谣!热点热议,重点解析,法保说法,专业支招,生活工作不踩坑。

热议1

男子买过期1天面包获赔1000元

“知假买假”,明知道过期食品还买,可以获得赔偿吗?裁判文书网公开的一则判决书在近日引发热议,广州小伙大壮在当地一家日用品店购物时,发现了过期一天的流心提子面包,还是花费3元买下,但没有食用,而是事后诉至法院,要求商家当面或书面道歉,退还购物款3元,赔偿1000元及承担本案维权支出费用。大壮提交了涉案食品过期的证据,包括支付凭证、购物视频,视频内容为在被告商家货架上选购涉案食品、查看该食品外包装信息,直至结账付款的购物全过程。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商家作为直接销售涉案食品的销售者,在涉案食品外包装上明确标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情况下,未能尽到及时检查和下架过期食品的处理义务,仍销售给大壮,应认定属于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情形,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而大壮明知是过期食品仍选择购买,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人格权受到侵害。综上,法院最终判决商家退还大壮货款3元,支付赔偿金1000元,驳回大壮的其他诉求。

法保说法

不论消费者购买时是否明知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只要食品销售者未能尽到保证食品安全的法定义务,未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自行及时清理,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禁止性规定,就负有法定的赔偿责任。药品也是一个理,在食品、药品类的产品消费纠纷中,消费者“知假买假”的行为,并不当然违法,买假后通过正规合法的途径维权,索要赔偿,很可能会得到法院裁判支持。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总之,作为食品经营者,应当定期检查库存及销售的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以防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作为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应当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若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如问题产品、购物凭证、就医记录、鉴定意见等,和经营者协商和解;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热议2

养老保险官方辟谣

社保是晚年生活的一份保障,我国社会保险目前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社保状态一般分三种:其一,正常缴费状态,坚持缴满15年,符合退休条件的就可以实现退休梦;其二,暂停缴费,近三个月未缴纳社保,及时续交也还是能完成退休梦的;其三,冻结状态,长期欠保,没有缴费,这种情况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要补缴欠费,并续交,才能圆上退休梦。

养老保险是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关键,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日前人社部集中答疑,辟谣了一系列有关养老保险的谣言,如“缴够15年就可以退休了,不用继续白交钱了”“一次补缴10万元每月领1400元”“断缴3个月待遇清零”等。

法保说法

15年只是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申领养老金除了有缴费年限要求,还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如果是在职职工,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即便社保缴费满15年,也还是要继续参保,等到办理退休手续后才能领取养老金。如果是以个人身份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缴满15年后可自由选择是否继续缴费,不建议选择停缴,因为养老金是长缴多得、多缴多得。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没缴够年限,能否一次性补缴要分情况。如果参加的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险法》(2011年7月11日)实施前已经参保缴费的,延长缴费5年后还不够年限的可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实施后参保缴费的需继续缴费至满15年后再领取养老金。如果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户籍所在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满60周岁,且未领取过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不用再缴费;制度实施时,距60周岁的规定领取年龄不足15年,允许逐年缴费至60岁;制度实施时,距60周岁的规定领取年龄超过15年,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才能领养老金。

断缴不会清零,养老保险中断缴费后,其参保记录和缴费年限记录会保留在原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待参保人再次参保后,前后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缴的养老保险费不会白缴。上班族无需操心社保缴纳,如果不再继续到公司制度工作,可以通过当地社保机构或线上平台、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等转移社保关系后,再按照灵活就业人员政策参保。

更多问题可以咨询法保网在线法务,了解更多法律资讯,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注:文中人名为化名,引用热议事件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0

寂静山林语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