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价格战的风,吹乱了智能驾驶的秀发

指臻汽车十年 2024-03-29 09:38:54

价格战这事的影响,那可是说来话长了…

上个月,全国各地比亚迪经销商的销售人员忙的是口干舌燥,他们一遍遍重复着相同的话:

“您放心,不会降了”

“我问问,应该能谈”

“差不多,没准能送”

只要能促成订单,销售愿意使出浑身解数。他们背后的信心源头当然是车企,在比亚迪用荣耀版吹响价格战的号角之后,曾经一些“天价配置”也顺理成章的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无疑是智能驾驶。

1年时间,智能驾驶0元购的车企数量已经从之前的一家,增加至如今的四家,且所有头部企业都没有停手的意思——只要降的动,那就继续降。

尤其是王凤英开始发力之后的小鹏汽车,直接官宣,XNGP全面免费。虽然方法简单粗暴,但在生死存亡面前,拼配置、拼价格、拼诚意,是治病的唯一良方。

说来唏嘘,曾经代表着车企最高研发能力的智能驾驶,如今已经沦落到需要靠吆喝才能送出去。这再次证明了,2024年的汽车市场终究不会被一些过于超前且无法预测的配置动摇,你白送我可以要,但你选配我指定不买。

为什么,曾经风头无两身价不菲的智能驾驶会以如此贴地的方式示人?除了价格战,用户的消费心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消费者的付费意愿正在下降

今年这轮价格战没开始的时候,智能是各家车企掐架和抢客户的关键话术。

去年12月,理想汽车辅助驾驶正式发布OTA 5.0,理想将覆盖全国所有高速公路和城市环路,以及110个城市的城区道路。

今年2月2日,华为鸿蒙智行宣布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送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区智能辅助驾驶(部分用户)。

2月4日,阿维塔宣布,阿维塔12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阶智驾,已全量开启城区NCA所有城市可用。再加上1月底宣布全量推送243个城市的小鹏XNGP,也就是说目前有着高智能属性的头部车企,本质上只剩下特斯拉和蔚来两家,还没有深度卷到城市级辅助驾驶领域。

按道理说,智能驾驶的成熟会伴随着一批尝鲜顾客的涌入,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想体验智能驾驶的人变多了,愿意为之付费的人却变少了。

据《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各类自动驾驶功能的兴趣正在提升,但愿意为之额外付费的意愿却在下降。其中,一线城市的付费意愿下降尤为明显,受访者中愿意付费的占比从2022年的42%断崖式降到了2023年的28%。

这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随着大部分车企把高级自动驾驶方案作为标配选项,其它收费的车企很难再让消费者产生付费的动力。

以特斯拉为例,目前Model 3后驱版的起售价为24.59万元,马斯克凭借超级工厂的制造体系优势将成本打了下来,这是他成功的地方。然而,其FSD(完全自动驾驶)的选装价格高达6.4万元,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也高达3.2万元。

虽然特斯拉的智能驾驶有其独到之处,但如何说服用户掏1/4的车价去选装一个可能买来根本用不了几次的功能,是一个摆在科技平权和消费理念面前的巨大难题。要知道,连订阅制的视频收费模式都难以在国内推广开,更别说这种动辄大几万的“软件解锁”了。

此前,有外媒爆料FSD Beta进入中国的时间初步定为2024年夏天。那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FSD现在6.4万元的售价不会维持太久。

在目前全球的FSD价格中,日本的FSD价格最低,折合5837美元,约4.1万元人民币;韩国和澳大利亚区的FSD价格折合人民币分别在4.9万元和4.7万元上下;法国与英国FSD价格与国内价格相近,折合人民币约5.8万元和6万元左右。

除了美国和中国,大多数FSD与车价的占比在15%~16%区间,而国内车型占比却达到了24%。参考此前的部分国产品牌,高阶智能驾驶在融入车价后已经拉开了3万元的差价。FSD想要拿到高性价比的定价权,至少要降4万。甚至以当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即使降了4万,它的价格还是偏高。

既然特斯拉放不下身段,那就不能怪国产品牌贴脸服务了。

上面说过,国内目前有四家实现了智能驾驶0元购,分别是小鹏XNGP、理想AD MAX、极氪ZAD、以及存在感略低的极越。情况比较复杂的,是蔚来和问界。

目前,问界M5的5.7万元促销权益中,包括2万元的华为ADS2.0城区NCA智驾包权益金、1万元的智驾感恩补贴;问界M7的4.2万元促销权益中,包括2万元的华为ADS2.0城区NCA智驾包权益金、1万元的智驾感恩补贴。

名号虽然很多,但说白了做的还是一件事。不过问界不断调价的背后,还有着华为车BU和鸿蒙智行之间的博弈关系,此前车BU一直想将软件价格促销进行回调,而鸿蒙智行则是想先快速抢下订单,保一张关于生存的护身符。

这事说不清是非对错,只能说企业的部门越多,合力做好一个项目的成本也就越高。

至于蔚来,当前的订阅制模式其实逻辑很清晰,一个月380元的支出倒也算不上多贵。但要注意的是,目前NOP+已经完成了全国99%城市覆盖,下一步蔚来就要推出首个名字中真正带着自动二字的NAD功能了,预计第二季度就会开始推送。

按照此前蔚来官方给出的消息,NIO NAD可以逐步实现高速、城区、停车、加电等场景下点到点的自动驾驶。换句话说,这和L3级别的智能驾驶已经无异。

考虑到蔚来在NIO IN 2023上分别公布了自研芯片杨戬,900V等技术,今年第二季度,无疑将是决定付费订阅模式要不要在用户之中出现改变的关键时刻。

总体来看,无论是问界还是蔚来,两者在智能驾驶上的保价空间已经十分有限,那随着市场风向的转变,一个新的、由技术衍生而来的问题就会呈现在车企眼前:当智能驾驶赚不到钱,视觉方案要不要回归纯视觉妥协成本?

●智能驾驶的路线之争,恐怕要强制落下帷幕了

让我们抛开刺刀见红的市场,来看一些硬核的产品技术。

去年9月,百度发布了Apollo纯视觉高级别辅助驾驶产品,它百度在Apollo Lite基础上,用4D BEV Transformer全新升级第二代纯视觉感知系统,同时配合占用网络OCC技术,对静态环境做端到端实时重建,获取比激光雷达点云分辨率更高的三维结构信息,以此实现对激光雷达的替代。

事实上,激光雷达成本高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2016年,以色列公司innoviz曾经放出一句豪言,要在2018年之前推出100美元的激光雷达。结果直到2023年,大部分激光雷达供应商新推出的产品价格也只能控制在1000美元左右。其中,承担主要的前向驾驶信号感知工作的激光雷达仍然高达800~1000美元。

技术发展到这,一些供应商就开始打退堂鼓了。

去年9月,德国最大的商业与经济类报纸《商报》报道,博世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已经完全放弃开发自动驾驶激光雷达。而就在不久前的几个月,另一家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也退出了激光雷达的竞争。

激光雷达令他们望而却步的核心原因,还是研发和生产成本太高导致的。

今年3月,汽车科技圈有两场大型盛会,一个是英伟达NVIDIA GTC 2024,黄仁勋信心满满的表示下一代汽车智能芯片DRIVE Thor是专为Transformer引擎设计,将被比亚迪,昊铂、小鹏、极氪、理想等汽车企业使用。

第二个,就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场的除了车企大佬,一些供应商也透露了相当多重要信息,比如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首席研发架构师、IDG技术委员会主席王亮,他在百人会期间就对“去激光雷达是低成本智驾方案”的说法进行了回应。

他表示:“支撑百度自动驾驶视觉大模型发展的背后,是我们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虽然百度和百度的客户都投入了相当大的成本去跑通纯视觉之路,但消费者将付出更低的使用成本。

言外之意,百度目前也并不完全看好激光雷达的发展,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制造出Apollo纯视觉高级别辅助驾驶产品的原因之一。

而除了百度,国内供应商中还有一位隐藏大佬就是大疆。

在百人会期间,大疆公布了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宣称该方案以低至32TOPS的算力,7V/9V的纯视觉配置,通过“强视觉在线实时感知、无高精地图依赖、无激光雷达依赖”实现了包括城区记忆行车(32TOPS)/ 城区领航驾驶(80TOPS)在内的L2+智能驾驶功能。

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表示,将在7V+32TOPS智能驾驶方案基础版配置之上,推出7V+100TOPS及10V+100TOPS两种更高配置。其中7V+100TOPS配置方案,系统硬件成本约7000元,这套方案有可能让15万元级别的乘用车都拥有在全国能开的城市领航功能。

如果说特斯拉曾经看不上激光雷达是为了给纯视觉方案做背书,那一众国内外供应商的退出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在汽车智能,尤其是辅助驾驶这个领域,市场正在慢慢回归理性。

黑芝麻智能的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表示:

“中国汽车市场现在发展很快,大家在保证芯片功能性能的同时,成本的压力也很大。在传统降本方式不能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只能从架构方式上寻找办法,把原来四颗芯片的功能放到一颗芯片里,这样芯片成本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此番话,无疑是给黑芝麻智能的武当系列C1200家族提前做个预告。但有趣的是,英伟达DRIVE Thor的研发逻辑和黑芝麻智能非常相似,两者都是希望实现“一片顶过去五片”的效果,在集成度和中央计算架构上玩出一些新花样。

说到这,大家也许就明白各大车企和供应商的真实意图了。

前些年自动驾驶赛道火热的时候,车企和供应商一窝蜂的追赶L4,巅峰时期每年融资金额达到近千亿元。然而这些美丽又空洞的泡沫,如今已经在破裂的边缘徘徊,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做L4的公司面临很大挑战,开始转型做量产项目,供应商也开始扣成本,甚至不惜放弃激光雷达。

目前人工智能芯片行业有一家公司叫爱芯元智,其车载事业部总裁龚惠民在与媒体的交谈中有一番话很重要:

“价格战带来的成本问题,在今年尤其突出。因为整个价值链的传导,它会从车企传导到Tier 1,再传导到我们芯片厂商。我认为成本的改善,绝对不是牺牲利润,去降低成本。因为这样整体的企业的发展是很难持续的。这里面很关键的一点,是怎么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成本。”

是的,用技术手段降低成本,才是突破行业桎梏的唯一出路。

至于价格战导致的智能驾驶配置下放,进而引发的视觉派方案重回主流…你说当人们看到得克萨斯州刮起了一场龙卷风,有没有人会想起那只在巴西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的蝴蝶呢?如果没有,那智能驾驶如今的现状,顶多是被风吹乱了秀发而已,它该帅的地方,还是帅的。

●写在最后

雷总有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

如今猪飞没飞不知道,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是真的可以放飞了。目前,智能驾驶已经下探到了10~15万元市场,人民群众可以轻易感受到智能驾驶的无限魅力。

不过当智能汽车进入科技平权时代之后,最难做的就不是“千元机”,而是“旗舰机”了。

0 阅读:1

指臻汽车十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