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吴地:29、苏州光福为何又称虎溪?

弓长历史 2024-03-17 02:22:15

在苏州城西二十余公里的太湖边,有一个洞天福地一一光福镇。很多人知道,光福自古梅花盛名,梅开时节,去光福香雪海赏梅的人络绎不绝,但不一定知道,光福古代又称虎溪。光福为什么又称虎溪呢?给你细细道来。

光福塔

光福有一座标志性建筑,那就是光福镇龟山上的光福古塔。在塔的北边,有一座隔溪相对的小山,名称虎山。因春秋时吴王阖闾曾在此地养虎,故山称虎山,山南边溪上的桥称虎山桥,桥下的溪称为虎溪。这就是虎溪的来历。

虎山桥东南边曾是东崦湖,与木渎灵岩山下的香溪连通。西边是西崦湖,西与太湖相通,西北边是游湖。游湖因吴王夫差与西施曾在此游湖而得名。

东崦湖北望光福塔

东崦湖南望穹窿山

虎山不高,也不广,顶平。传说吴王阖闾时曾有行宫。行宫废后,又有东岳庙,亦称岱真道院,不知始建何时。宋时(1101年)黄正彦、顾凤重修。后书法家赵孟頫题额"天齐仁智帝殿”。宋徽宗御书"虎山福地"碑现立于庙前。该庙供奉东岳大帝等神,虽经多次毁建,至今尚存。每逢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日,四乡男女集聚此地,香火萦绕,热闹非凡。

虎山岱真道院

宋徽宗御书

山上明代时有座揽胜亭,以供观览湖山之胜。清代时改建为擅胜阁,上层奉观音,下层供关羽。古人登阁四眺,前则西崦湖浩淼,光福居民参差迤逦;后则平畴远布,阳山挺立远方;右则铜井、玄墓,高插云际;左则支硎山隐隐波外。春花盛放,寒香数里;夏暑方酷,凉风四集;秋月冬雪,万瓦妍皎。孤篷荡漾万顷中,游人踞桥多席坐。有诗人叹为最胜之地。可惜阁已废。

虎山南边虎溪上的虎山桥,上连南北两岸,下通东西两崦。桥不知始建于何时,但南宋时已有。南宋诗人范成大《吴郡志》"虎山桥"著录,初为五孔石拱桥,南宋嘉泰初年重建,元代泰定中改为三孔,更名泰定桥。明代重修时又改为五孔,清代重建再改为三孔。明清重建时,光福人徐应祥、徐坚等人和名人申时行带头捐资建桥的善举为人传诵。抗战沦陷时桥坍,据说改建成三孔木桥。1963年改建水泥拱桥。1989年后重建,至今为水泥平桥。

明张宏绘《苏台十二景册·虎山秋色》

虎山桥(清代明信片)

虎山桥

古时虎山桥很有名,也很热闹,是光福水陆要道。再加上邻近光福寺,紧靠光福古镇,在此经过、聚集的本地人船很多。外地人来光福游玩,大都乘船来,都要经过虎山桥,停船湖边。因此,虎山桥两岸自然形成集市,人多,船多,十分热闹。

虎山桥有名,不仅是热闹,还因为古时这里的风景优美,是一个赏景、纳凉的好地方。

西崦湖

西崦湖

站在桥上,西望西崦湖,烟波浩渺,群山环绕,林壑尤美。傍晚时,一轮红日,慢慢地依山而下。多彩霞光,映照湖面,上下灿烂,荡漾似锦,煞是好看。风停时,湖平如镜,只有几处小船在移,点点鸟儿在舞。春风浩荡时,远处浮庙墩似在湖中上下浮动。湖堤上,桃红柳绿时,风吹花落,随水漂流,水面上满是落英。红红的,飘荡在碧水中,铺满桥边湖面,急匆匆穿过桥洞,奔东而去。

若是晚坐桥头,湖水左右萦绕,周水皆田,蛙鸣一片。田外环山,隐隐约约。如浩月当空,繁星满天,湖山寥廓,风露浩然。别有一番情致。清代诗人王撰对此,情不不禁地咏道:"孤村渔火照柴门,寂寞南湖废宅存。只有虎山桥上景,年年到此一销魂。"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称西崦湖不减虎林西湖。明代书画家李流芳游虎山桥后,称其为异境。明代画家沈周多次来游,所画《苏州十二景》,虎山桥名列其中。明代画家张宏绘的《苏台十二景册》,将"虎山秋色"列入其中。虎山桥如此有名,实际得益于桥下虎溪的美丽,正因此,光福才又称虎溪。

如今,东崦湖、西崦湖湖面虽已缩减许多(东崦湖仅存远处南面一片,东边湖面已失,桥上已看不见东崦湖),虎山秋色亦已难入苏州十二景,但站在桥边观看西崦湖,湖光山色,依然美丽。尤其是傍晚时,太阳下山,夕照西崦,尚是迷人。

0 阅读:0

弓长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