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宗室藩王叛乱,为什么一个影响不大,一个却祸乱华夏百年。

金是水 2024-04-11 23:10:40

历史上宗室藩王王之乱不在少数,而且还有藩王造反成功的,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哪位。可比较著名的藩王之乱就数西汉的七国之乱与西晋的八王之乱。两场战乱导致了两场不同的结局,西汉七国之乱后变得繁荣富强,为汉朝续命百年,西晋的八王之乱彻底动摇王朝根基,让华夏大地遭遇了数百年的黑暗时代。

事件过程:

西汉七国之乱:

汉景帝

公元前155年,晁错向景帝上《削藩策》,再次上陈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六国起兵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

汉景帝最初听从袁盎建议处死晁错,希望以此平息叛乱,但七国并未因此停止行动,显示出其实际目的是挑战中央权威。汉景帝改派周亚夫为太尉,统领军队反击。

周亚夫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七国叛军在进攻梁国时候受到景帝之弟梁王刘武的顽强抵抗,未能前进一步。周亚夫私下却趁机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断绝了叛军的粮道。最终大破吴、楚联军,吴王被杀,楚王自杀。在齐地,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齐都临淄,被栾布击溃,胶西王请降后自杀,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也伏法被诛。在赵地,赵王被栾布与郦寄合兵后打败,遂自杀。至公元前154年3月战乱平息,七王皆死。

西晋八王之乱:

晋惠帝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第一阶段是在贾南风的一手策划下,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楚王司马玮进京杀杨骏开始到六月司马玮被杀为止。三个月中,两个大臣杨骏、卫瓘被杀,两个藩王司马亮、司马玮丧命。最终贾南风掌权执政。

第二阶段是从元康九年(299年)开始到光熙元年(306年)结束。贾南风掌权八年,社会比较平静。但她没有儿子,于是便要废黜太子另立傀儡。赵王司马伦借贾南风之手除掉太子后以为太子复仇名义除掉贾南风,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为帝,晋惠帝被软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联合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最后因司马囧无德,被司马颙联合长沙王司马乂杀害,胜利果实被司马乂摘走,司马颙不满司马乂,于是司马颙与司马颖起兵反抗司马乂,被击败,但司马乂被身边策反将领掳走并杀害。后司马颖独揽大权被立为皇太弟,东海王司马越对司马颖不满起兵,司马颙借机将司马颖废黜皇太弟身份独掌大权。后因张方胁迫晋惠帝迁至长安,司马越再次起兵,司马颙退守孤城,招安时被杀害。最终司马越获胜结束了八王之乱。

区别分析:

西汉“七国之乱”:

背景:起因于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随着中央集权强化和削藩政策的推行,地方诸侯国与中央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爆发吴楚七国联合叛乱。

影响:虽然叛乱声势浩大,但由于汉景帝任命周亚夫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战略,通过切断叛军粮道、避免正面硬碰硬,迅速瓦解了叛军力量,三个月内便平定了叛乱。这次平乱巩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使得西汉王朝能够继续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当时政权的根基并没有造成根本性的动摇,反而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西晋“八王之乱”:

背景:西晋建立后,司马家族分封的宗室亲王握有重兵,政治体制中门阀制度盛行,中央政府权威相对薄弱。晋武帝去世后,继位者惠帝昏庸无能,外戚贾后干政,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从而引发了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宗室王之间的大规模混战。

影响:八王之乱不仅严重消耗了西晋王朝的国力,还造成了社会经济的极大破坏,尤其是大量人口死亡和流徙,国力衰微至极点。更为关键的是,中央政权在这场动乱中几乎丧失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给北方游牧民族趁虚而入提供了机会,最终导致五胡乱华,中国北方进入了长达几百年的混乱分裂时期,中原文明遭受巨大冲击。

终语:

两次宗室叛乱本质上还是藩王和中央政府的权利利益不均。但是西汉皇权明确皇帝也是一代明君,而西晋的皇帝是史上著名的低能儿,所以导致结局不一样。西汉藩王仅仅是清君侧,而西晋的八王目的均是成为皇帝,然而能力不行成为皇帝的后果就是被下一个王杀害。最重要的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开创了史上杀皇帝的先例,所以对这些能力不足的王起了一个负面榜样。

4 阅读:1297

金是水

简介:我要回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