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刀书生虞允文: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鸣坚白 2023-11-21 21:38:24
一、南宋危局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意图昭然若揭,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却对此置之不理,不问边备。

国祸将至。

当年十月,虞允文假以工部尚书身份深入金国考察。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示他不同于普通读书人的一面:

十月,借工部尚书充贺正使,与馆伴宾射,一发破的,众惊异之。

孔子射图

在金国馆伴面前,虞允文一箭中的,技惊四座。史书上的记载就这么一句话,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出这个书生不同寻常。在欧阳修《卖油翁》一文中,对神箭术的评价是“惟手熟尔”,由此可以推测进士出身的虞允文虽非武将,但私下必然是专门练习过骑射,而且水平相当之高,即使在游牧民族前也丝毫不逊色。

虞允文此行还看到金国在大肆造船运粮,筹备战争。回程后,奏请高宗加强军备。

二、采石大捷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兵南下侵宋。

九月,金主命李通为大都督,造浮梁于淮水上。金主自将,兵号百万,毡帐相望,钲鼓之声不绝。十月,自涡口渡淮。先是,刘锜措置淮东,王权措置淮西。至是,权首弃庐州,锜亦回扬州,中外震恐。

大军压境,宋军全线败退,刘锜与王权如同儿戏般在金军主力方向几乎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一个多月间,宋军两淮尽失,金兵直抵长江,剑指临安城。

当此关口,作为高梁河车神太宗一系,宋高宗赵构血脉中自带的逃跑技能又一次被触发,“上欲航海”,宋高宗被吓破了胆(或许他已没有胆了吧),想要从海上出逃。不过这次好歹是被劝住了。

十月中旬,朝廷撤回刘锜与王权,派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江淮军马,虞允文参谋军事。

十一月,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兵临采石,另外派兵争瓜洲。朝廷命成闵替代刘锜、李显忠替代王权。叶义问遣虞允文至前线督促李显忠尽快到任掌兵,同时犒劳军士。

当虞允文到达王权部队所在的采石以后,发现了一件很狗血的事——旧主帅王权已经离任返京,而新任主帅李显忠却还没到任。更要命的是完颜亮亲率的金军主力就在盯着采石。而宋军因为刚打败仗,军容不整、士气不振,大概也都在准备着随时跑路。如果金军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长江天险必破无疑,江南将沦为炼狱矣。

虞允文当机立断,不再坐等李显忠,于是招集诸将,向诸将展示了他带来的犒劳物资,以鼓励军将。诸将见到终于有人在此主持大局,也纷纷表示愿意为国死战。不过也有人提出担忧:“您受命前来犒师,但没有受命前来督战,如果将来有人拿这个做文章,虞公您是要担大责任的。”对此,虞允文斥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用后来的话说,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两军隔江相望,据史书载,当时金兵有四十万,平均一人配两匹马,而宋军只有一万八千人。

当金兵进攻时,虞允文命令诸将列大阵不动,把所部戈船分为五个部分,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以备不测。

完颜亮亲自挥舞着小红旗指挥数百艘战船渡江攻来,很快,就有七十多艘抵达长江南岸,直逼宋军。

虞允文也是亲临一线,鼓舞将士死战。中流官军亦以海鳅船冲敌,撞沉了不少金军战船,金军水兵死伤惨重,“半死半战”。双方战至日暮。恰巧这时有一批从光州(今属河南信阳)逃亡回来的溃兵,虞允文给他们发了旗鼓等装备,让他们从山后面制造声势,敲着鼓打着旗绕到江边。金军中计,以为宋军有援军到来,开始逃命。虞允文乘胜追击,大败之。

史称“采石大捷”。

完颜亮无能狂怒,把未死于江战者悉数诛杀。其凶残暴戾由此可见一斑。

宋军迎来了难得的一次胜利,虞允文在犒赏将士之余也保持高度清醒,他料定“敌今败,明必复来”,于是提前部署,次日再战,又大胜金兵。至此,完颜亮彻底放弃从采石渡江,徙兵扬州、镇江一带。

虞允文同样又来到京口,不知道完颜亮会不会感慨“既生虞,何生亮”!

虞允文与诸将积极整军备战,他“命战士踏车船中流上下,三周金山,回转如飞”,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在金军面前大搞军事演习。由此金军普遍认为南宋准备充分,不可轻敌,应该徐图进取,不可冒进。但完颜亮刚愎自用,下令三日之内必须渡江,否则尽杀之。这最终逼反了浙西兵马都统制完颜元宜等人,“杀郎主,与南宋通和归乡则生矣。”

完颜亮遇弑,加之金国内部生变,金军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

此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三、人物评价

高宗嘉曰:“虞允文公忠出天性,朕之裴度也。”,裴度,则是中唐的另一位带刀书生。

宋史中的评价:“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

我个人也是非常钦慕虞允文的,回到采石役之前刻,虞允文有几分把握能带领三军成功御敌呢?如果是我处在他的位置,只是试想一下,即有两股战战、汗涔涔而下之感。

军中无干将,使书生执兵,前途迷茫未知,但义所当为,则毅然为之,不计生死!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真儒者也!

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如船行长河之上,难免遇着些险要关口,倘若没有那些英雄挺身而出扶巨舟于将倾,很难想象我们现在是什么模样。

致敬!

4 阅读: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