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4月份以来,笔者开始在这里分享毛主席的书法手迹;得到了不少朋友们的阅读支持。
一开始分享的是毛主席的书信手迹,其来源为下图里的书籍。
因为这些书信手迹,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且,每篇书信的后面都有主席的署名,所以很多人看了都对主席的书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也不是没有人起疑,说这是别人模仿主席的笔迹仿写的。
没办法,因为网上人口众多,每个人的认知不同,这都可以理解。
关键是,有的人面对认知偏差,看到事实后,很快就纠正了。
而有的人为了所谓的“面子”,哪怕你把事实糊在他的脸上,他还是会说“假的假的,都是假的”。这样的人,那只能“尊重、祝福”了。
毛主席书信手迹选
反过来再说说主席的书法。
其实,在没有深入了解书法之前,笔者对主席书法的了解程度,也仅/限/于“为人民服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向雷锋同志学习”等一系列大众都经常见到的毛体书法手迹;对于其他的,一概不知。
如果在彼时那个认知程度时,突然间有个人指着一张唐诗书法作品,说“这是毛主席亲笔手书的墨迹”时,笔者肯定也会一蹦三尺高地说:“胡说八道,这怎么能是毛主席的书法,一定是别人仿写的,不要拿别人仿写的,来冒充主席的书法。”
毛主席手书王之涣《凉州词》
人的认知,决定了自己的观念。
后来,幸亏笔者在图书市场上淘到了那本主席书信手迹选(本文第/一/张配图);不然,笔者的认知,也就一直停留在原地打转,不会有半点拓展。
看过那本书信手迹选后,笔者对主席的书法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于是又请了下图的这本主席书法全集。
看了这本全集后,笔者对主席书法的认知,可以说是眼界大开。
以前那些对主席书法的认知水平,可以说连皮毛都算不上。
然而,就是在连皮毛都算不上的认知基础上,竟然都敢对皮毛之外的事物,一口否定,大加批驳。
可见,人的认知,有时候反而会成为阻碍进步的绳索。
人的认知,有时候反而会锁住自己的大脑,让大脑躺在认知范围的舒适区里睡大觉。
毛主席手书王之涣《凉州词》
幸亏笔者在主席书法这个方面的认知,没有停留在“为人民服务”等手迹的阶段。
于是,笔者便学习到了——
主席的书法字体,不仅仅有狂草毛体,还有行草、行楷、楷书等字体。主席的书法书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随着时间不断探索和调整的;某一个时期的书体,并不全部代表主席书法的风格。主席书法手迹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手书自作诗词;二、手书古诗文;三、题词题字。毛主席手书《山行》
在笔者分享主席书法的过程中,于主席手书自作诗词和题词题字方面,一般没有什么争议。
唯独在手书古诗文方面,有很多人在看到以后,想都不想,一口就咬定是仿写品,且,在看到事实后还是坚持如初,为什么?
笔者根据自己以往的历程,来说一下原因吧。
一,超出认知范围。这个就是zui主要的原因;因为这些人的认知,还停留在“为人民服务”等手迹阶段(笔者自己也经历过),猛然间看到一幅古诗文书法作品,说是主席亲笔手书的,他们的大脑里、瞬间就会蹦出老四的声音:“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主席作为一代伟人,日理万机,怎么可能去写这些古诗,一定是别人仿写的。”
毛主席手书《赠汪伦》
二,作品没有主席署名(签名)这个原因也是事实,因为在主席书法全集这本书里,收录的将近100幅古诗文手迹里,绝大部分都是没有署名(签名)的。
为什么?
因为主席在书写这些作品时,就是用来练笔的。主席的书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长期坚持练笔的;不签名、不署名,不是很正常的吗?
再者,主席的书法,也不是每一幅都是精品;有些人拿着主席精品书法的手迹,来印证这些古诗文不是主席的真迹,说的头头是道,专/业/名词堆累一片,然而事实却是:自以为是。
用主席的精品手迹来论证主席的正/品/手迹是赝品手迹,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吊轨的罗辑。
然而,在面对事实后,还坚持如此,这就不是真假的问题了,这是认知的问题。
毛主席手书项羽《垓下歌》
事实上,每个人都活在自己认知的范围里。
关键是,有的人能够发现自己的认知有限,从而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认知范围,提升自我。
而有的人,就活在那一亩三分地里,自己筑起壁垒;只要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围,就统统地打为“假的、假的,都是假的。”
笔者无意“教育”任何人,只是用“对主席书法认知提升”之事来警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