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束,欧盟宣布对华加税,不到24小时,中方连喊四个“不”。欧盟公布的调查结果,反映出了什么问题?而中方连续喊出四个“不”,又表明了怎样的态度?欧盟此举将会对中欧贸易,乃至全球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已完成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并决定对中国实施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于10月31日起正式生效。据悉,此次被抽样的中国出口生产商,将面临不同的反补贴税率。具体来说,比亚迪将被征收税率17.0%,吉利18.8%,而上汽则为35.3%,其他与中国政府合作的公司将被统一征收20.7%的税率。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提出个别审查请求后,仅将被征收相对较低的7.8%税率,这进一步凸显出欧盟的“区别对待”。然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却声称,此举是“适度、有针对性”的,旨在维护公平的市场惯例和欧洲的工业基础。
对于欧盟公布的这一结果,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表示了强烈不满,认为欧盟此举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将对欧洲的繁荣、就业以及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并且此举将导致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成本上升,甚至可能阻碍电动汽车的推广,最终损害整个汽车行业。
穆勒强调,贸易争端应当通过对话来解决,而不是采取加征关税的对抗性措施,她呼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德国作为生产和出口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市场多元化,并鼓励创新,以确保德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继续保持其积极影响力。此外,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再次重申,反对向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表示这种做法只会伤害到德国自身。
在欧盟对华加税的大背景下,欧盟多国官员接连访华,也反映出了欧盟内部在此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作为在欧盟内部对中国产电动汽车持相对理性、客观态度的国家,芬兰总统斯图布近日对中国展开国事访问,展现出中欧经济紧密连接的事实。此外,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理菲佐也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斯洛伐克更是欧盟内部坚决反对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国家之一,这进一步凸显出欧盟内部多国不希望与中国翻脸的意愿。
而面对欧盟无视中方诉求和广大欧盟成员国的呼吁,正式宣布对华加征关税后,中方也在24小时内给予了回应。10月30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用四个“不”字,阐述了中方坚定立场。中方强调,欧盟对华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其实就是以“公平竞争”为幌子,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中方表示对于此次裁决结果,中方不认同、不接受,并已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正式提起诉讼,以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当然,尽管欧盟的终裁结果即将生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价格承诺磋商就此终结。一方面,中方始终秉持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贸易争端的立场,并为此付出了最大努力。双方将继续进行磋商谈判,直至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另一方面,在继续寻求谈判的同时,中方也要做两手准备。此前,中方已针对欧盟多项产品启动了调查,包括乳制品、猪肉产品、化工产品和白兰地等,这表明中方随时可以采取“对等反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做好最坏打算,即便中欧贸易战真的开打,中方也绝不会落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