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吉祥禅寺碑记》碑位于汝阳县城关镇青气村吉祥寺。 碑高 1.67 米,宽 0.72 米,厚 0.20 米,碑体上圆下方,首中题刻篆书“重修吉祥禅寺”,两侧为线刻二龙戏珠图案。《重修吉祥禅寺碑记》碑文 如下:
文教以传人,必心信而后知所崇尚也,知所宗尚而后有所尊行也。佛之生在于周昭王甲寅(公元前 1027 年)岁,感天俯震,瑞气天祥,天之笃生圣人也 ,如是奇哉。至于教之行之中国也,后汉永平七年(公元 64 年),明帝夜梦金身丈六飞至殿前,因问群臣,有对以:“西方有佛,号曰‘金圣’,其教慈悲无为而化 。” 帝遂命传士往西求教,遇胜高僧传以白马驮经。白氎图像 ,至则宛如梦见。帝欣感灵瑞,于清台译经,洛东营寺,而教始兆。平斯因循,流行于晋宋,而大明,于梁唐。由是,人之习是教者众,而天下之明山广谷,建寺塔者,不啻亿万也。
伊郡之西约有十余里,地名清泥沟,水潆而山幽,堪为释子养身之处。先有师法斌睹斯地而乐之,乃化竹元里信士王泰,于正德庚辰(1520年)岁,创修观音殿一所,名曰吉祥寺。后至 嘉靖壬子(1552年)不能保之,将此寺并周围之地尽弃之。本里民张氏者,名尧臣,号五峰,与其长子名正人、子言顺、幼子事成,同兴信心,大营善业。因其寺无人以居之,乃约僧皈永集诸宾、清德,侣号嵎庵乘宝住持是寺,以为葺修之计。
嵎庵自居之后,见殿宇渐颓,禅堂、水陆殿俱无,乃曰 :“禅堂者,修真养性,无此则不能安其身 ;水陆殿者悬像礼神,无此则不能棲其灵”。于是咨谋于众,集聚资财,置备砖瓦、木材等件,命匠鸠工,旧者修之,缺者建之,焕然一新。如太宗再悬佛日,重补梵天。此嵎庵善继,其及者欲为祝国宁家,虑众善之基,忏悔之处。有能崇尚是教者则可消福,可致以为士,危就安之航梯,庶几不迷 。
代代功业,建亦不负源源说法之心。则张门之建是业者,故自有莫大之福。而嵎庵弘是业者,其功德岂浅浅乎哉。然则是业之建也,其工何所始乎?始于嘉靖癸亥(1563年)之岁。其工何所卒乎?卒于隆庆庚午(1570年)之年。意寺之建者,弘之何也。教之行者,人之作也。有五峰、嵎庵之人作先。而后斯地之教徒,然则嗣是教者,将不有望于后人乎,将来者勖诸。
少室传法祖师曹洞宗派野纳无用门慧全撰书
钧州徽府庆云王门僧常贵篆额
大明隆庆四年(公元 1570 年)岁次庚午秋八月上吉日立
吉祥禅寺地处青泥涧源头,顺沟而上曲径通幽,石奇景秀。登高远眺,汝水两岸,尽收眼底,云峰雾壑、群山逶迤,一览无余,气象万千,美不胜收。吉祥寺座北面南,有山门,进入山门后,大雄宝殿、西侧有观音殿、普贤殿、财神殿等。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入寺庙,好似一阵清凉的山风,吹走了凡尘的俗事,心灵立刻得到净化。明代王越作《吉祥寺》诗云:“石鼎烟消午漏迟,闲情偏与静相宜。老僧斜枕松根卧,云去云来总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