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政协下发征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汝阳八大国营企业建没时期的三亲历史资料启示,触动了我的思绪,让我想起当年初建汝阳县第一化肥厂时运沙拉石的情景。1974年,我在汝阳一高读高二,麦假后刚开学的第二周,6月24日端午节下午,全校师生在教学楼前大集合,潘振玉校长作动员报告。
他说:“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县第一化肥厂(氨水厂)开工建设啦。因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总方针仍以农业为基础,“以粮为纲”,先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和温饱问题。在这个大政方针经济形势的要求下,国家提出全国各县以发展“五小工业”,特别是发展“小化肥”,支援农业的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促进工业及其它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汝阳县委、县革委决策,筹建汝阳县第一化肥厂。由县委书乔良宏挂帅,抽调各部门精兵强将已组成化肥厂筹建领导小组,集全县财力、人力开始了化肥厂建设大会战。我们学校也要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参与会战,为建没化肥厂作出贡献。我们分的是从汝河滩往厂里运送鹅卵石子和河沙,全校停课劳动一周,运沙地点是从离学校10里武湾村南部的汝河滩,挖沙,筛选石子,用人力架子车送到6里外的化肥厂工地。以班为单位,自带劳动工具,希望各班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会后,全校一千多名师生,以班为单位,立即行动起来。我们班主任赵太山,也按排分工:城里的农村同学全部带人力架子车和铁锨,其他城里的商品粮同学和乡下同学想办法到学校附近亲朋好友家借镢头和铁锨。班里的城里人,我和赵军泉、邬建立、刘二虎、程健、姬兴顺每人负责出一辆架子车。
第二天,县城的同学们一大早就吃过早饭,带着架子车和其他劳动工具,背着干粮(馍),有的同学还带几根黄瓜,早早赶到学校集合。学校里住校的同学也提前吃完早饭,带上花卷馍(红薯面和白玉米面)严阵以待。七点半钟,我们班六辆架子车,临时编成六个小组,准时出发向10里外的武湾大河滩赶去。
一出校门,同学们像放飞小鸟,又说又笑,三五成群,浩浩荡荡,非常壮观,那时,我们风华正茂,加上比学赶忙,在路上基本都是一溜小跑。别看扛着工具,拉着车子,不到一小时,我们就到大河滩,挖沙筛石子的地方。河里、岸上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全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有的班车辆已装滿沙石向化肥厂进发。那时的汝河滩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的沙滩和石子。水流冲刷出的粗沙、细沙、鹅卵石子取之不尽,我们班选了一处沙坑,大家把干粮挎包挂在柳树上,就开始装车。车装滿沙后一人架辕四人拉捎,在火热的太阳下,不顾酷暑闷热暑,挥汗如雨,一路跑向紫逻口外的化肥厂建没工地。班里余下的同学,在河滩也没闲着,继续搂鹅卵石子备料。从武湾到化肥厂6里长的公路上,除钢厂拉矿石汽车和客运班车行驶外,来来回回的全是我们学梭同学的拉沙和石子的身影。
紫逻口外的县化肥厂建没工地,红旗招展,插着木牌红字标语“全县齐心建没化肥厂,粮食生产丰收有保障”劳动场面如火如荼,各乡镇参加大会战的民工有的挖地基、有的搅拌沙子水泥、有的站在脚手架上垒砌车间厂房的墙。加上我们学校的运沙队伍,工地上劳动场面十分壮观。一上午,我们紧跑慢赶,往返运两次沙就响午了。
到了中午,肚子咕咕叫的时候,我们还是赶到武湾河滩柳树林里休息。在树荫下,三五成群蹲下来,各自从挎包里掏出干粮,花卷馍、窝窝头、烙馍,就着咸菜,或黄瓜吃。同时,同学们还互换食物,吃的津津有味。渴了我们就在附近的沙滩上,挖几个脸盆大的水坑,使水泉往外冒,待混水澄清。我们就两手扶地爬在水坑上,轮流喝水解渴。嘴里念叨着:“不干不净喝了不害病”。那时,同学们年轻,啃干粮,喝凉水,是家常便饭,丝毫不影响身体健康。稍事休息后,继续往化肥厂运沙石,下午的任务还是两趟,成任务后,我们拖着疲惫赶回县城已是万家灯火。星期二和星期一日程一样,一连六天热火朝天的会战劳动,我们学校往县化肥厂建没工地,运沙100余方,运鹅卵石子60多方,圆滿完成了任务,有力支援了县化肥厂建没。
光阴似箭,时间如梭,一晃五十年过去了。想当年,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也为县化肥厂的建设出过力流过汗。那时候虽生活穷,但精神富有,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热火朝天的时光真让人怀念。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满满的感慨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