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让“通信塔”变“数字塔”,支撑算力网络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 2024-03-11 11:30:41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贾璇| 全国两会报道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 “人工智能+”行动。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尤其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融入千行百业,有力推动产业变革升级,在全世界掀起一波科技创新浪潮。

“虽然我国在基础理论和原创模型方面仍与世界领先水平尚存差距,但我国拥有健全的工业门类作为基础,还有在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能化方面的迫切需求,可以为大模型的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今年,他提交了多份建议,为行业大模型高质量发展、推动边缘算力协同部署和应用等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

让大模型的使用“普惠化”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正在引发一场全新的产业革命。张志勇认为,相较于通用大模型教育市场、塑造认知等特点,行业大模型能够满足企业更多的场景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张志勇认为,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大模型发展。“我国高度重视行业大模型,各部门相继出台支持政策,从算力支持、场景开放等方面鼓励行业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算力资源仍不充足、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应用部署成本高昂等问题,都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大模型的发展。”张志勇直言。

对此,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首先要提升算力资源的利用效能。张志勇表示:“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算力资源公共调度平台,促进算力资源协同共享。在政策引导、品牌推广、行业采购等层面,加大对国产硬件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建设单体超大规模行业智算中心,提供一体化的训练和推理能力。”

在提升行业数据供给水平方面,张志勇建议制定统一标准的数据架构,鼓励各类企业建设高水平行业数据集,加强数据流通交易;制定数据开放相关政策,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开放非敏感数据,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在降低应用部署成本方面,张志勇认为,应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开放体系,进一步开放算力平台、共性技术平台、仿真训练平台等基础设施。此外,还可打造协同创新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合体,促进破除商业化禁用限制,进一步降低算力成本,使大模型的使用“普惠化”。

张志勇特别提到:“我建议要推进人工智能立法工作,出台暂行办法保障大模型安全发展。构建行业大模型内生安全体系,建立全面的软硬件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安全保障体系。”

他还建议,要加快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注重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满足各行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

“通信塔”变“数字塔”,支撑算力网络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加速到来,算力已经像水、电、煤一样成为关键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国算力网络正在形成‘中心+边缘’的梯次布局,特别是伴随海量终端连接和场景化应用的兴起,预计未来将有超过75%的数据会在边缘侧产生和处理,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也逐步凸显出来。”张志勇说。

履职期间,通过大量的走访和调研,张志勇发现目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大型数据中心和算力枢纽点,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才刚刚起步,而且建设缺乏统筹规划,这导致边缘算力供需不匹配、应用不足、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足等问题。

结合现有算力发展现状及问题,张志勇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议。

首先,加强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应该和城市发展、建筑物建设进行同步规划和设计。研究并制定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在机房结构、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建设标准。”张志勇说。

其次,探索建立算力供需对接机制。搭建边缘算力资源对接和交易的渠道,引导相关服务商实现资源对接和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边缘算力调度平台;规范算力交易和监管机制,为企业提供低时延、低成本的园区、楼宇等边缘算力资源供给。

再次,加大培育边缘算力创新应用。强化政策指导,引导产业链积极开展边缘算力应用试点,聚焦重点领域共性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边缘算力创新应用示范标杆。

最后,促进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鼓励边缘算力基础设施与变电站、基站、通信机房等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健全跨行业规划协调机制,建立共建共享智慧平台,盘活存量边缘资源价值,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

据介绍,目前中国铁塔的站址规模达到了210万,机房超过90万,遍布全国各地,是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商。这些通信塔上有5G、下有光缆,中间有机房和不间断的电力供应,通信便捷、电力完备、配套齐全。

“可以通过持续深化共享,实现一塔多用。把‘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成为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志勇介绍,中国铁塔建设运营的210万站址,紧邻用户侧,覆盖各类业务场景,是天然的理想边缘计算节点,可在基础设施共享、边缘智算服务、算力共享服务等方面支撑算力网络发展,推动实现算力的泛在化、随需化、普惠化。

责编 |郭霁瑶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