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宛如书卷,总有一段文字让人感动;时光恰似流水,必有一片浪花令人怀念。青春美好,却又仿佛转瞬即逝;生活艰辛,但也显得跌宕起伏。多少次梦中醒来,脑海里依然会浮现过往的美好画面;无数次希望忘记得失,心湖中还是波涛汹涌。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尘世就像一个舞台,自古及今都在演绎着不舍分离和久别重逢的故事,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杜甫偶遇故人时就曾感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其中的深情可谓一言难尽。下面分享两首表达惊喜之情的五律,层次清晰,情感深沉,令人产生共鸣。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 ·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逄。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益乃是大历进士,初任县尉,因久未升迁,索性弃官客游燕赵之间。唐宪宗闻其名,召为集贤殿学士,不久又升至礼部尚书。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经过十年离乱之后,遇见了失散多年的表弟,他们互诉衷肠,感慨万端。
这首诗由“喜、见、言、别”四个环节构成,作者巧妙地将这些诗情逐步展开,然后又融汇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实属技法高超。首联交代了一对姑表兄弟自小分别,经过长期离乱,有一次竟然偶然相逢,让诗人大喜过望。“十年”虽是虚指,却传达出“一相逢”之不易。
颔联描写了初见瞬间的感受,“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两句中没有描写,也无对话,只是简单的叙述,却透出精练而又可感的效果。一个“惊”字,表达出一种沧海桑田的变化,令人感慨不已。
颈联刻画了兄弟俩客里相逢的情景,他们从白昼谈到午夜,作者没有具体说出所谈内容,只用“别来沧海事”五个字加以概括,显得语言凝练,又给作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语罢暮天钟”,既道出交谈时间之久,又传达出一种亲人相见的温馨气氛。
结尾说明欢聚时光短暂,兄弟俩很快又要洒泪而别,表现出聚首长谈之后的惜别之意。全文层次清晰,情感深沉,也曾让无数读者感动。
奉贺颜使君真卿二十八郎隔绝自河北远归
唐 · 皎然
相失值氛烟,才应掌上年。
久离惊貌长,多难喜身全。
比信尚书重,如威太守怜。
满庭看玉树,更有一枝连。
颜真卿曾是礼部尚书,63岁时调任湖州刺史,他的到来也吸引了很多文人学士齐聚湖州。他们登山临水,赋诗联句,山水之间好像也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诗人皎然不仅有幸结识了这位大书法家,而且亲自见证了一对阔别已久的父子的团聚。
“使君”是对刺史大人的尊称,“二十八郎”是指颜真卿的儿子颜颇。二十年前的安史之乱中,颜真卿为了坚定平卢将领刘客奴异旗反正的决心,曾让当时只有十岁的儿子颜颇作为人质,留在刘将军的军营里。可是不久父子便失去了联系,颜颇也从此杳无音信。
多年之后,颜真卿以为儿子早已不在人世,还在为亲人撰写的碑文中提到过颜颇遇难之事。当颜真卿白发苍苍时,从困境中逃生的颜颇,突然从燕地来到湖州千里寻父,让颜真卿惊喜万分。父子团聚的时刻,作为见证者,皎然激动万分,然后又深情地赋诗抒怀。
诗的大意是:战火硝烟之中,一对父子不幸失散;那时的颜颇非常幼小,堪为父亲的掌上明珠。分别多年,当年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形貌上的显著变化也令人非常吃惊。不过可喜的是,即使历尽磨难,颜公子总算安然无恙。
比起一般人,曾经的礼部尚书最重信义;相较那些威严的父亲,如今的太守大人更有怜子之意。满庭的高树枝干舒展,各自散开,不过细细观察,可以发现其中两棵树的枝干竟然合生在一起。
皎然的这首诗描写生动,情感真挚,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作者首先回顾了当年颜家父子失散时的场景,父亲忠心耿耿,不惜让幼儿作为人质,体现出一种高风亮节。
诗人接下来又通过“惊、喜”二字,表达出父亲与二字重聚之后的表情,极其感人。“重、怜”二字,更传达出这位父亲重情重义的不凡情操。结尾的“一枝连”也具有象征意义,表达出诗人对父子情深的赞美之意。
李益和皎然的这两首诗都极具画面感,前者是普通人家的兄弟团圆,后者是官宦家族的父子相聚,虽然创作背景不同,可是久别重逢的感受却极其相似,所以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