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的两首佳作,质朴自然,字里行间溢满深情

墨有云水心语 2024-03-28 07:03:06

古代寒门学子胸怀壮志、十年苦读,渴望蟾宫折桂、大展宏图,从而实现人生梦想,也为门庭增添光彩。可是封建社会中等级森严,科举取士又是难上加难,无数文人墨客即使奋斗一生,也悲怨自己终究无法圆梦。

那些能够幸运考取进士的才子,也因为各种原因始终沉沦下僚,最后抑郁终身,着实令人悲戚。赵嘏就叹息尊前尽日谁相对,唯有南山似故人;罗隐也悲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唐代另一位才子前半生一直蹭蹬不遇,直到知天命之年后,命运终于发生转折,所以他也非常能够体会那些在困境中矢志不渝的跋涉者。下面分享高适送别好友,写下两首佳作,没有金句名言,字里行间却溢满深情。

送蹇秀才赴临洮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很多才子才华卓越,却又仕途受阻,他们不愿屈服于命运,于是便希望投笔从戎,前往边塞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盛唐的岑参、王昌龄等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位蹇秀才一定也抱有这样的希望,高适是他的朋友,得知对方即将赶赴边地,便题诗相赠。

诗的大意是:本来期望事业可以蒸蒸日上、一日千里,没想到而今已是鬓发半白,却还是一事无成。您准备路经阳谷(今陕西淳化)西去,那就不要害怕翻越高耸险峻的陇山。

您就像晋代才子袁虎,倚着马背就能写出精彩文章;您虽然随身携带的只有一把宝刀,可是足以显出一种英雄气概。我想您将来一定可以青云直上,临洮就是您建立功勋的地方。

作者在开篇用“日千里、今二毛”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朋友不幸遭遇的同情,其实也是高适前半生坎坷人生的生动写照,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毫无矫揉造作。

颔联中“阳谷、陇山”两个地名,分别代表目的地和途中的高山,也意味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诗人以此鼓励朋友既要积极进取,同时也要做好克服艰难险阻的准备。

第五句指晋代桓温北征时,部下袁虎因过失被免官。后来长官需要写布告,就召袁虎前来,他靠着马不停笔,一会儿就写了七页,文字还很精美。

诗人借此称赞蹇秀才像袁虎一样有文才,同时他还带着宝刀到边疆,说明这位朋友文武全オ。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信任,并祝愿对方早日建功立业。全文用典贴切,情感真挚,值得细细欣赏!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临洮被很多唐代才子们视为建立功业的边塞要地,唐玄宗天宝十一年,一位姓白的县尉奉命护送新兵前往陇右地区。高适特地为他送行,并题赠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题目中的少府,即县尉的别称。

诗的大意是:当那些即将服役的士兵登上陇山,他们一定会回看长安,并充满好奇地眺望临洮。这类运送兵员前往边关之事,该是州县官吏的一项辛苦差使。

军旗迎风飞扬,军容多么雄壮;青绿的树色,映衬着少府您的青袍。今年的太白星会高挂在谁的身上?那一定是在战争中出生入死、并能斩断匈奴单于臂膀之人!

践更,乃是古代的一种徭役,这里代指服役的士兵。陇山指秦岭余脉,因为离长安城不远,所以古代才子离开京城时经常在此回望帝都。临洮位于甘肃境内,那里也是大唐的边塞要地,这位白少府要将送新兵们来此戍守。

诗人能够体会到那些基层小吏的辛苦,同时又赞扬这支队伍的军容风纪。县尉为从九品官,按唐代制度应穿青袍。“赤羽、青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突出了白少府之“州县劳”。最后两句慷慨激昂,既赞美了边关将士的英雄气概,也寄寓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0 阅读:4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