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应该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大爆发的一年,也是汽车开始数码化的一年。
在2020年之前,汽车都还只是个单纯的汽车,但是随着智能化程度的快速迭代提升,现在的汽车不仅仅是汽车了,它已经成了数字化时代最大的承载物体了,它也快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了。
要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那必定会遇到的问题就是隐私和功能性的问题,最典型的隐私安全问题就是设备图像采集和设备音频采集的安全性问题。
笔记本电脑其实是最早遇到这类问题的,扎克伯格之前暴露出来的一张照片里面就是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与麦克风都用胶布粘起来了,实现物理意义上的防隐私泄露防入侵。
但是汽车其实也开始逐渐有这样的问题了。
2019年开始,凯迪拉克CT6上就开始搭载摄像头对驾驶员进行面部监控,检测到驾驶员疲劳的话,就直接闪灯警报。在当时油车产品里面,凯迪拉克CT6的这个主动警报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但是与之而来的就是一个问题,用户觉得你这个摄像头只要我上车就盯着我,看到我累了就滴滴滴,这样会不会泄露我的隐私呀。
除开凯迪拉克,沃尔沃在2019年开始也开始外挂车内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同样是拿来监控眼球运动和驾驶员注意力的。
相同的问题其实也出现在特斯拉这样的电车上,特斯拉的model3都是标配车内摄像头,并且没有任何关闭的可能性。
特斯拉这类电车的车内摄像头都会联动更多的功能,除开监测驾驶员的眼球运动之外,电车的车内摄像头还能去识别不同的驾驶员面部信息,然后实时调节主驾驶位与后视镜等之类的细节,这样带来的驾驶体验会更好。
但是随后引发的问题还是跟笔记本领域一样,你这个摄像头一直持续工作,用户还没有关闭的可能性,那我怎么保证我的隐私问题?
有的企业的回答是:在进行技术开发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和整个完整场景的融合,如果有用户担心所谓的隐私泄露,直接关闭就可以了,甚至是不激活。
而宝马之类的企业回答是:宝马汽车公司无人驾驶资深专家德里克·维塞尔曼 (Dirk Wisselmann) 曾表示,车企明白驾驶员监测技术会引发隐私问题,因此宝马不会存储驾驶员监控的信息。
当年ThinkPad其实给了解决方案,那就是加一个物理滑动盖板,这样的话,用户就不必担心摄像头画面泄露问题了。其实最开始特斯拉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并没有实现,我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
目前国内最早在车内摄像头上使用盖板设计的企业其实还是比亚迪。并且比亚迪是目前极少数的所有车型都标配车内摄像头盖板的品牌,无论是王朝系列还是腾势系列,又或者是海豹这样的海洋系列,不同的车型都有相同的摄像头盖板设计。
我是真心希望别的车企也早点跟上这个设计,这样的话其实更容易打消部分人的顾虑。
其实车内摄像头的优势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如果有人坐在后排,摄像头会识别并自动调整通风口;有乘客损坏车辆时它拍摄的画面将是有力的证据;开启自动驾驶时如果有司机昏倒的情况存在,可以直接通知到医院……更不用说在自动驾驶方向,车内摄像头存在的意义实际上是加强安全保障。如果没有摄像头监控司机行为,车厂们会非常担心司机会误用或滥用辅助驾驶系统,甚至L4的自动驾驶。
其实除开简单的物理盖板设计,深度联网的车也应该关注权限管理,信息安全防御等等。比如我手里的汉其实在车机系统里面针对于APP的权限做了非常多的限制,我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不同的权限管理策略。而更不为用户感知到的是安全攻防,像R155(CSMS)、R156(SUMS)这类安全体系认证过后的系统才是最能保护隐私的系统。
摄像头多种多样的用途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这是大趋势之一。技术本身没有可接受或不可接受,而是说能不能够用更低的成本,达到更高的性能效果,甚至达到更好的使用体验。
我们必须承认,为了迎接趋势,需要放手一些东西,但并不意味着牺牲掉隐私。所以,对于隐私而言,给用户自主选择权只是解决方案的其中一部分,怎样让车企正确使用数据、加强对于数据隐私安全的保障,也是解决方案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