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质:哈马斯对我们其实还行;西方媒体:不,你们下了地狱

南叔历史堂 2023-10-25 15:06:40

约切韦德·利夫什茨,一位现年85岁的以色列老太太,这两天一下子成了西方、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上的网络红人。

当地时间10月23日晚,哈马斯对外放出消息,宣布释放两名以色列人质,除了利夫什茨之外,还有一位名叫努里特·库珀的以色列妇女,和利夫什茨一样,她也是年事已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释放利夫什茨和库珀的过程中,哈马斯武装人员还把他们和她们的互动过程给拍了下来,并且还发布到了网络上。通过哈马斯公布的这段短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位以色列老太太和哈马斯之间的关系,似乎并没有很多人——尤其是很多西方人和以色列人想象得那么剑拔弩张,至少从利夫什茨的表现上来看,她对陪同她的这帮哈马斯武装人员还是相当客气的,临走时也不忘和他们握手道别,并且还和他们说了一句:“沙洛姆。”(Shalom)

“沙洛姆”是一个希伯来语单词,单就字面意思而言,它可以被翻译成和平、平安、和谐或安康等词语,基本上都是些吉祥的好词。以色列人一般是把“沙洛姆”当成相遇或离别时的问候语或赠别语来使用的,这就有点像是我们中文当中的“最近身体还好吗?”“一切都顺利吧?”“吃了吗您?”,以及“您多保重”。

如果换做是在一般情况下,“沙洛姆”这个词利夫什茨说了也就说了,没人会把一句口头的问候语当回事的。

可问题是,她这话是在和哈马斯武装人员分别时和对方说的,而且还一边说一边和哈马斯握手。

这一下子就让利夫什茨那句简单的“沙洛姆”和那个普通的握手的内在含义变得复杂了起来,尤其是对很多早就恨不得在舆论场上将哈马斯打上“非人哉”标签的西方和以色列主流媒体来说,利夫什茨的那句“沙洛姆”,在他们听来可能反倒更像是“下地狱去吧!”(GOTOHELL)

我在这里之所以要这么说,是因为包括BBC、CNN、路透社、《纽约时报》和法国第24频道在内的许多西方主流媒体本来就是这么报道的。不信?那我们就来瞧瞧它们对于平安回到以色列的利夫什茨是怎么报道的:

CNN:《“我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获释的以色列人质讲述了她在被哈马斯俘虏期间的相关情况》(‘Iwentthroughhell:’ReleasedHamashostagedescribesbeingkidnappedandtakenintotunnelsystem)

顺便一提,CNN这篇报道还是几位华人女记者写的

BBC:《被哈马斯释放的85岁人质说:我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Iwentthroughhell,says85-year-oldhostagereleasedbyHamas)

《纽约时报》:《获释的85岁以色列人如此形容她在加沙的地下囚禁经历:我下了一趟地狱》(‘IWentThroughHell,’FreedIsraeli,85,SaysofSubterraneanCaptivityinGaza)

路透社:《获释的以色列人质说:“我下了一趟地狱”》(FreedIsraelihostagesays'I'vebeenthroughhell')

那么问题来了,利夫什茨到底有没有说过这话呢?

答案是有的,不过她所说的“地狱”或“鬼门关”,指的并不是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关押她们的地下牢房,而是指哈马斯在“阿克萨洪水”行动期间,针对利夫什茨夫妇当时居住的尼尔奥兹基布兹(一处靠近加沙地带的以色列殖民定居点)发动的突袭行动。

据以色列媒体《以色列时报》援引利夫什茨的说法,内塔尼亚胡当局花费了大价钱和大力气修建的加沙隔离墙根本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因为这些隔离墙在哈马斯闯入她们所居住的殖民定居点时,根本就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哈马斯轻而易举地就把隔离墙给炸开了,然后直径就杀到了尼尔奥兹基布兹,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至于被哈马斯武装人员俘虏到加沙之后的情况,利夫什茨对哈马斯和加沙的评价反倒是没有很多西方主流媒体描绘得那么糟糕,远远没有。她在获释回到以色列之后,接受了包括英国天空电视台在内的一众西方主流媒体的采访,而面对着西方记者的话筒和镜头,利夫什茨给出来的说法非但没有让很多西方媒体和以色列政府感到满意,甚至还可以说让它们大跌眼镜。

“我当时是从尼尔奥兹基布兹的家里被哈马斯抓走的,哈马斯的人把我横着放在摩托车后座上,穿过了一片庄稼地后将我带到了加沙。期间我还遭到了他们的殴打,连身上的珠宝和手表也被他们拿走了。虽然他们没把我的肋骨打折,但这也足够让我难受了,我一度连气都喘不过来。”

“到达加沙之后,我先是被他们带到了一处隧道入口。这个入口是一个大型地下网络的一处出入口,那里头复杂得就跟盘丝洞一样。进去之后,我和另外4名以色列人质被集中关押到了一个单独的小房间里,他们也是哈马斯从尼尔奥兹基布兹抓来的。哈马斯对我们的看守很严格,每名人质都有至少一名警卫人员负责看守。”

“在被关押起来之后,哈马斯给我们安排了大夫看病。大夫给我们开了药,这些药和我们在以色列吃到的是一样的。而在吃的方面,哈马斯提供的是皮塔面包、硬奶酪、低脂奶酪和黄瓜,这些东西足够我们吃一天的,我们没有饿着。”

“除了这些东西之外,哈马斯还为我们准备了洗发水和护发素。他们基本上满足了我们的日常所需。我能看得出来,哈马斯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了,他们可以在地道里生活很长一阵子,我们这些人质也是。”

“另外,哈马斯把他们的地方收拾得挺干净的,连厕所都不让我们打扫。他们人挺友好,也很细心,对我们非常关照,我们提出的需求,他们能照顾的就尽量照顾。说实在的,他们对我们其实还不错。”

综合一下前面提到的信息,我们基本上就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利夫什茨对于哈马斯的整体印象了。坦白说,我认为这位老太太的说法还算是比较客观公允的,不少西方人和以色列人可能会觉得她的这番声明过于偏袒哈马斯了,但我觉得她只是把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切身感受说了出来而已。她把她所认为的哈马斯做的好与不好的地方都提到了,并没有一味地贬低或吹捧哈马斯。

真正让老太太大吐苦水的,反倒是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政府,尤其是他们在过去这些年来斥巨资修建的那面号称“固若金汤”的加沙隔离墙。利夫什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身子还很虚弱,人都得坐在轮椅上才能开口说话,但即便如此,我也还是能感受得出来,这位老人家对于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满腔怨念。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连压抑都不太好压抑的对特拉维夫的怨念,以及在向媒体描述哈马斯时过分客观公允的评价,所以在利夫什茨发表的个人感想见诸报端之后,以色列那边有不少媒体,以及一部分以色列官僚政客和媒体人,均纷纷对利夫什茨展开了口诛笔伐。

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TheKanpublicbroadcaster,具有以色列政府背景)说:“以色列的公关专家认为,允许利夫什茨在公开场合接受媒体采访并发表声明是一个错误。因为现在国际上的主流舆论都把焦点给到了哈马斯一边,都在渲染哈马斯是如何如何善待以色列人质云云。”

希伯来语媒体《今日以色列》(和内塔尼亚胡过从甚密)的专栏作家埃迪·罗斯斯坦说:“这次采访毫无疑问是哈马斯的宣传胜利。利夫什茨无疑是一个勇敢且开明的女人,一个我们认为在以色列都已经绝迹了的女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却是如此地拙劣。这种事情你就算不是公关专家也应该知道,有些话是不能当着电视直播的面说的,更别说还开新闻发布会了。”

以色列第12频道的记者达芙娜·利尔(DaphnaLiel)则在推特(现在叫X)上抱怨:“利夫什茨的声明本可以发表得更得体的。她对于自身遭遇的描述很是令人震惊,我觉得任何尚存的人都应该明白,哈马斯之所以宽待她不是因为善心大发,而是为了把他们养得健健康康地好跟以色列讨价还价。”

同样就职于以色列第12频道的另一位以色列媒体人达纳·韦斯(DanaWeiss)说得更干脆:“利夫什茨的这场新闻发布会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以色列对于这类活动实在太缺乏监督管制了。”

而《以色列时报》著名时政记者塔尔·施耐德(TalSchneider)也忍不住出来吐槽。她倒是没有将矛头直接指向利夫什茨,而是批判了收治利夫什茨的那家医院。她在推特上抱怨,院方不应该在这种时候把利夫什茨推到媒体的镜头前面,“利夫什茨的家人不懂事也就算了,你们身为医生怎么也这么不懂事呢?”“从专业角度来看,医方这事干的实在是太尬了,太跌份了。”

这些以色列媒体人对老太太的怨念虽深,但是和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丹尼尔·哈加里的一比,我觉得还是差了点。在哈马斯释放利夫什茨之后,这位老兄在以色列国防军的新闻发布会上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固然是为她们的平安归来感到高兴。但与此同时我想提醒各位一下,利夫什茨和库珀她们的丈夫可还被哈马斯扣押着呢。而像他们这样的以色列人质现在还有220名,哈马斯只把她们俩放了说明不了什么。”

哈加里还说:“我们的脑子可千万不能糊涂,不管怎么说哈马斯都是一个‘恐怖组织’,他们之所以释放利夫什茨和库珀,说白了就是为了给世人营造出一种错觉,好让所有人觉得他们好像是一个会讲人道主义的组织。但错觉终究是错觉,这些伎俩只不过是哈马斯心理战的一部分而已。我们要记住10月7日发生的事情,不要被哈马斯放出来的视频蒙骗了。”

毫无疑问,利夫什茨在被哈马斯释放之后发表的公开言论,如今俨然已经在以色列和国际舆论场上演变成了一场大型罗生门。西方媒体、以色列媒体和以色列政府,都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和需要,对老太太的言论进行解构与解读。所有人都想借她的口,或是借来渲染哈马斯的残暴不仁,或是借来凸显哈马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又或者是借来攻讦如今正在重重危机中内外交困的内塔尼塔胡政府。

但我觉得这件事情的本身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老太太至少是没有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她很清楚自己经历过什么,她在和什么人打交代,以及她说的是什么话。

以色列有些人可能觉得老太太是被哈马斯带了节奏,被哈马斯给洗脑了。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想想,这么多年来,被以色列从加沙抓走的巴勒斯坦人,那不比被哈马斯抓到加沙的以色列人多多了。然而那些被抓的巴勒斯坦人,即便是有幸被放回去的,他们之中又有几个人,可曾出来当着媒体的面,说过以色列国防军多少好话的吗?

有多少被抓的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国防军释放之后,能和对方握手言和,并在分别时和以色列士兵说一句“沙洛姆”的?

伤害这个东西,是对比了才有的。如果利夫什茨是一个住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她是被隔离墙另一面的以色列国防军给抓走关起来了,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今的她会是一个什么状态?她还能像现在这样身体基本健康,而且神志清醒地接受媒体采访,并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全世界听吗?

我不这么觉得,因为那从来就不是以色列政府和国防军做事的风格。他们手上可以把巴勒斯坦人的脑浆子都给轰出来的炸弹,他们哪还用费那个精力去给你巴勒斯坦洗脑啊?也正因此,所以就连哈马斯给以色列人质提供洗发水这种小事,都能把他们的形象烘托得无比高大。

以色列政府、国防军还有一群西方媒体咒骂哈马斯如何残暴不仁,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恐怖组织”,他们尚且都能把人质当人看。而你以色列国防军呢?你们总不至于说比恐怖组织还恐怖吧?

现如今很多以色列人,尤其是以色列的媒体人都在反思,说让利夫什茨出来接受采访是个错误,是长哈马斯的志气灭以色列的威风,是哈马斯一次莫大的宣传成功。

可我不这么看,我觉得这起罗生门事件与其说是哈马斯的成功,倒不如说是以色列的失败。以色列似乎把重点给搞混了,总觉得是他们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好,不够卖力,所以才弄出了今天那么多幺蛾子。

但在我看来,事实恰恰相反。我觉得并不是以色列在宣传上使的力不够,而是用力过头了,过到连把解决主要矛盾的精力都给搭上去了。

你利库德集团和你手底下那些以色列暴力机器平时但凡能做个人,加沙那边都不会孕育出哈马斯这种武装组织来,也不会有后来的“阿克萨洪水行动”,更不会有利夫什茨等人在被哈马斯俘虏、看押、释放之后说出来的那些让以色列人自己也觉得面上无光的大实话。

这件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哈马斯的宽待俘虏还不是真相,真正的真相是以色列对加沙老百姓的麻木不仁。凡事有果必有因,没有以色列政府和国防军平时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大缺大德,又怎么会有利夫什茨如今当着全世界的面的“胡说八道”呢?

宣传是什么?宣传不是扭曲事实的真相,宣传只是把真相用大众能够接受的,又或者说愿意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大家。宣传只是个添头,它可以是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可以是次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它不是,也不应该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你得先做个人,你得先把事情做好了,宣传才能起作用。否则,扯什么都白搭。

哈马斯的宣传机器不会比以色列的更强大了,而如今反倒是以色列觉得自己在宣传上碰了一鼻子灰。我觉得这个中的深层缘由很是值得我们思考。

宣传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太看得起所谓的宣传。因为坚持和尊重事实相比,其他一切宣传手段都不过是次要的。

因为在出事之后,真正能起到救命作用的安全绳,只有真相。

0 阅读:1

南叔历史堂

简介:有历史,有文化,有南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