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王朝史话:司马氏的烂尾工程,让中原陷入长达百余年的大动乱

北雁寄南书 2023-11-16 11:23:32

在光熙元年(306年)的一个夜晚,晋惠帝在显阳殿里吃饼时突然遭遇了不幸,他的生命在一场意外中黯然结束。他的一生,如同一个木偶一般,被人操控着,终究糊里糊涂地走到了尽头。虽然他曾识得嵇绍这位忠臣的真心,但除此之外,他的日子都是在混沌和困惑中度过的。

这位天资不足的皇帝,只能听任皇后贾南风独揽大权,一手遮天。他在贾南风的专横统治下,如同一只无助的小船,在政治的波涛中摇摆不定。甚至在很多时候,他都不得不屈服于各路王爷的胁迫,时常狼狈出走、颠沛流离。他的生活充满了困苦和无奈,如同一个无力的旁观者,只能任由命运的齿轮在自己身上无情地转动。

乱起

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十八位皇子,其中八位尚未封王就已经夭折。以司马炎的聪明,估计他以为即便这些皇子都资质平庸,但如果在大臣们的辅佐下,做个稳定政局,维持皇权的守成之君总是没问题的。但事实证明,他错了,错的离谱!他的皇位继承人不仅将皇权送给了皇后和权臣,并且因此引发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社会大动荡。而这一切的一切仅仅是因为他选择了天生迟钝、智力低下的司马衷作为继承人。

司马衷,是杨皇后所诞的谪子,本也是天之骄子。他的同父同母的兄长司马轨早年便离世了,这使得他在九岁那年,便被立为太子,成了至高无上的皇位的继承人。坐拥天下晋武帝,明知太子司马衷并非承担大任之才。然而,他心中却有着另一番小心思。他深深地喜爱着司马衷之子司马遹,那个自小就展现出聪慧过人的皇孙。为了确保这位皇孙将来能够继承大统,晋武帝至死都没有做出更换太子的人选。

在他的心中,也许有着对未来的期许,对那个能够延续帝国辉煌的皇孙的期许。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命运的轮盘在此刻已然悄然转动。那未来的继承者,那皇孙司马遹,是否能够顺利接管帝位?对于波谲云诡的皇权政治斗争而言,这委实是个难以预测的答案,一切都隐藏在迷雾重重的深宫之内。

太熙元年,那些曾经熠熠生辉的开国大臣们已纷纷随风而去,西晋王朝的脊背一下子塌了下去。朝廷的大权,如今落在了皇后的父亲杨骏的手中,他以国丈的身份,执掌着权柄。然而,野心勃勃的贾后不甘雌伏,她暗中派人联系汝南王司马亮,企图与他联手推翻杨骏的统治。

然而,司马亮却因惧怕失败而婉言谢绝。这时,楚王司马玮却积极响应了贾后的邀请,主动提出带兵从荆州进入洛阳。按照当时的规定,诸侯王是不可以擅自进京的,除非受到皇帝的诏令。然而,杨骏却愚蠢地批准了这一请求。他认定司马玮是个凶暴乖戾的人,留在地方上始终是个祸害,所以不如将他置于自己的眼皮底下,这样就不愁没有办法收拾他了。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恰恰是这个决定断送了他的性命。

在楚王的支持下,贾后于元康元年(291年)巧妙地策划了一场政变。她让晋惠帝下诏,宣布洛阳全城戒严,撤销杨骏所有职务,由司马玮率军抓捕。消息传出后,杨骏的部下朱振建议他先火烧云龙门以示威,然后带着太子进宫捉拿变乱的罪魁祸首。然而,杨骏性格怯弱、能力平庸,犹豫不决地说:“云龙门是魏明帝时期建造的重大工程,历史悠久,怎么能轻易付之一炬呢?”眼见议论纷纷却无所作为,群僚纷纷散去。最终,杨骏在马厩中躲避弓箭时被司马玮的士兵杀死,亲戚、党羽被诛灭三族,受牵连者达数千人。这场政变以杨骏的失败告终,贾后成功地巩固了她的权力地位。

在宫廷的深处,忧心忡忡的太后杨芷,心如火燎,她将写着"救太傅(杨骏)者有赏"的帛书,用弓箭远远地射向宫外,寻求援助。然而,这封呼救的书信,却落入了皇后贾南风的手中。这下贾南风更是有恃无恐,以此为由,用惠帝的名义,宣布太后与杨骏暗中合谋云云,轻而易举地将杨芷贬为平民,并囚禁在冷峻的金塘城。残忍的贾南风丝毫不顾杨芷的太后身份,也完全不念及当年正是杨芷将她指为皇后的恩情,不允许人向被囚的杨芷提供食物。最终,连续八天没有食物的昔日太后被活活饿死,年仅34岁。

而心虚的贾后,为了防止杨芷在死后向晋武帝申诉冤屈,竟然听信巫师之言,下令在杨芷的棺材上贴上灵符。在这场权力的较量中,人性的温情面纱被残忍撕裂,只剩下冰冷的现实与残酷的结局。

一石二鸟

杨骏死后,朝政被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操持。楚王司马玮负责指挥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军,司马玮这个人生性残暴,制定了许多残忍的刑罚而让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很是不得人心。司马亮和卫瓘就建议楚王离开中央,回到自己的封国去,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别在祸害京城的老百姓了。司马玮因此心中怨恨,于是心甘情愿投入贾后的阵营,成了贾后手中的一把屠刀。司马玮的投效并未换来贾后的真心相待,相反,贾后对于司马玮也是非常地忌惮,毕竟刀还是握在自己手中的好。

有天夜里,司马玮收到了一份诏书,大意是司马亮和卫瓘专权、命令自己出兵缉拿。不过这次他有点拿不准了,按规矩,诏书应该是用黄纸写的,但这张命令居然是用的青纸。他正在想该不该当面问问皇帝是不是真的,那个送信的黄门郎说话可硬气了:“这次行动是高度机密,肯定不能大肆宣传啊。你连皇上的字都怀疑吗?赶紧照办吧。”

于是,司马玮调动京城的禁军,稀里糊涂地将司马亮和卫瓘诛杀了。

悲剧的司马玮尚未来得及向贾后邀功,便迎来了杀身之祸。次日,宫中的使者至,手持象征皇权的驺虞幡,如幽灵般出现在司马玮的面前。并宣布了来自皇宫的命令,说司马玮假传圣旨,谋杀了司马亮和卫瓘,但士兵都是无辜的,只要放下武器,不再追随司马玮,就不予追究。

司马玮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就懵了。事情怎么会变成了这样呢,昨天夜里还是率兵诛杀逆臣的王者,今天一大早就成了四顾无助的囚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司马玮仍然困惑于自己的命运,带着无尽的疑问和遗憾,他向监刑的刘颂展示了藏在怀中的青色诏书,但却无济于事。他泪眼婆娑,悲痛且无奈。他始终以为是在履行皇命,为国家尽忠。然而,最终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在这个回合的争权斗争中,贾南风是大大的玩了一把一石二鸟的手段。随着重臣杨骏、卫瓘,藩王司马亮、司马玮如流星般相继陨落。朝政大权完全落入贾后的掌控,她的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等党羽均被赋予重任。然而,将政治玩弄于股掌之中的贾南风未曾想到,她的末日也即将到来。

百日帝王

司马伦,司马懿的第九子,司马炎的叔叔,更是惠帝的叔祖父。当太子司马通因谗言而遭受陷害,从高位上跌落下来时,司马伦本决意起兵为太子报仇,但你要说他纯粹是为报仇而起兵,我觉得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因为当他的亲信孙秀向他提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建议后,他决然打消了马上起兵的念头,孙秀的建议是什么呢?孙秀是这么说的:“太子一直视您为贾后的党羽,如果您此时出面救他,他未必能对您心存感激,更可能对您产生疑虑。依目前形势发展,贾后必然会加害太子,我们不如静待时机,看准风向。等到那时,我们以挽救太子的名义举兵,既可彰显我们的正义,也能为我们的未来创造平步青云的机会。”司马伦听从了这个的声音,马上就放弃了起兵的念头,决定再等等。

终于,在一翻风雨飘摇后,历史的天平似乎在向着他倾斜。司马伦终于等到了那个最佳的时机。他觉得,他的道路是曲折而光明的,他的目标是崇高而神圣的。他觉得,他将为他的家族、他的国家描绘出一幅新的画卷。

司马遹被害后,司马伦马上伪造诏书,带兵进宫,让齐王司马冏带士兵去抓贾后,把她废成平民,并且很快就让她喝金酒送她上路了。顺便说一句,这个金酒呢又名金屑酒,是古代帝王用来赐死大臣的酒。赐死贾后之后,司马伦自封为相国,从此一手遮天,权倾朝野。永康二年(301年)正月,他又逼迫惠帝交出玉玺和印绶,以太上皇的身份搬到金墉城,实际上呢是把惠帝囚禁起来了。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很罕见:叔祖父做了皇帝,侄孙反而被尊为太上皇。

新皇帝为了收买人心,搞了一大堆封官进爵,结果呢,被封侯的人有上千个,连当奴役的都得到了爵位。以前皇帝身边只有4个侍中、常侍,但到了司马伦这儿,人数快到100个了。因为人太多,那些高官帽子上的贵重装饰——貂尾不够用了,只好用狗尾巴来代替,所以后来有了“狗尾续貂”这个成语。还有,因为铸造印章需要很多金银,但国库里的金银不够,只好发一些没有刻字的白版先对付一下,这就又有了“白版封侯”的奇怪事儿。

司马伦其实没什么治国本领,他的那些党羽也是勾心斗角,人心不稳。这个时候远在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一起起兵讨伐他。司马伦派兵抵抗,但是损兵折将,狼狈不堪,在当了一百多天皇帝后,只好满心不甘的宣布退位。惠帝被迎回洛阳,重新当上了傀儡皇帝,而司马伦只好带着家眷搬到金墉城住,最后也赐了金酒,结局跟那个贾南风如出一辙。

八王之乱

司马伦死后,齐王司马冏掌管了朝廷的大权,他得飞扬跋扈,得意洋洋,好像自己已经是皇帝了,这让其他有野心的藩王很就不满,于是就找了个借口就打了过来。太安元年(302年),他在洛阳被长沙王司马乂给灭了。到了永兴元年(304年),司马乂又在一次政变中被锁在石柱上,被通红的炭火活活烤死了。权力是怀有毒的美酒,无比诱人,却又能致人死地,这些藩王们就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场,杀来杀云杀个不停,整个洛阳城是一片血腥,人人自危!

之后,成都王司马颖当上了丞相,还被封为皇太弟,成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但他可能觉得洛阳不太安全,于是回到了自己的根据地邺城来遥控朝廷。但成都王的这一作法又让东海王司马越有了想法,他集结了十几万的士兵,带着晋惠帝去攻打邺城。

双方在荡阴一场恶战,司马越终究棋差一着,被司马颖打得落花流水,狼狈地逃到了下邳。这场战斗中,晋惠帝的脸也受伤了,还中了三箭,情况十分危急。这时,所有的官员和侍卫都脚底抹油,跑得无影无踪,只有嵇康的儿子嵇绍像磐石一样坚守在晋惠帝身边。司马颖的士兵把嵇绍按在马车前的辕木上,准备一刀把他砍了。晋惠帝看在眼里,连忙为嵇绍求情,但士兵们根本就不把这所谓皇帝放在眼里,一刀把嵇绍给杀了。

然而,司马颖的好日子也不长。是年八月,司马颖又被王浚打得一败涂地,带着司马衷仓皇逃到洛阳,一路上只有粗糙的米来填饱肚子。真是世事如梦,人生如戏啊!

十一月的时候,惠帝被河间王司马颙给绑架到了长安。司马颙手握大权,就宣布取消了司马颖的皇太弟身份,让他滚回成都老家去。过了一年,司马颙、司马颖和司马越三家的军队在中原打得不可开交,中央政府基本上名存实亡了。后来,司马颖被被杀,他那两个儿子也跟着倒霉。甚至在他死后好几年,开封那边传说司马颖有个十几岁的儿子流落在百姓家里,结果也被司马越派的人给追杀,非要斩草除根。就在同一年,司马颙接受征召前去就任司徒,但的路上于马车内被人给掐死了,他那三个儿子也同时被杀。这下终于消停了,这些藩王一个接一个的起兵,又一个接一个的死云,整个中原大地被搞的是一塌糊涂。

尾声

最终,东海王司马越成为了“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他掌握了朝政大权。在元康元年(291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期间,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以及东海王司马越等西晋皇族都先后加入了夺权的混战之中。实际上,参与这场动乱的人远不止这八个人,但他们是核心人物,《晋书》将他们汇集在同一篇列传中加以记载,被史称为“八王之乱”。

光熙元年(306年)十一月,晋惠帝中毒身亡,至于是谁毒死的,我也没搞清楚,但是如果从谁最终受益谁最有可能是凶手这个角度来看,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皇太弟司马炽继承了皇位,即晋怀帝。八王之乱告一段落,但这场大动乱在西晋王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从此将晋朝又拖入了另外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动乱之中!从历史上看,西汉王朝也发生了藩王造反的七国之乱,但七国之乱却成为了西汉中央政府实现中央集权的一个契机,并从此让西汉走上了更为强大的发展道路。反观八王之乱,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尾工程,西晋的中央政权反而因此更加衰弱,并激起了胡人对于中原大的觊觎,引发了一场长达135年的大动乱!

自永熙以来,十有-载,人不见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造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因,妃主有高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晋书·列传第二十九)

2 阅读: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