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代表,商业航天今年将提速!

雪曼谈商业 2024-06-01 06:45:37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行情来讲,今天整个A股和港股的表现略显乏力。实际上,这几天市场缩量明显,题材轮成了电风扇,赚钱效应不显著。

另外,今天尾盘集合竞价时段,市值超8000亿的中国神华突然惊现大跳水,最后一笔成交杀跌近0.7元,该股近期迭创新高,此前走势相当稳健。而跳水的还有迈瑞医疗、华侨城A、东鹏饮料、固德威、江特电机等,这可能与MSCI指数季度调整今日收盘后生效有关。

目前,整个市场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流动性。今天,A股整个成交额仅有7000亿元多一点,这显然不足以引发普涨的大行情,亦不足以支撑热点的持续性。

(商业航天指数走势,来源:Choice数据)

这种情况下,商业航天概念成为今日最强题材,西测测试、天银机电等多股收获20%幅度涨停,其中西测测试已连续两日录得20%幅度涨停。

01

盘点近期商业航天事件

5月24日,商业航天企业蓝箭航天旗下鸿擎科技,向ITU递交Honghu-3星座预发信息,计划在160个轨道面上发射10000颗卫星;

5月27日,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发布声明,宣布成立卫星与太空公司NeoSpace Group(NSG),旨在发展和加强沙特的商业航天业务,并在当地和全球提供卫星与航天解决方案;

5月28日,SpaceX猎鹰9运载火箭将23颗StarLink卫星发射到近地轨道,同时SpaceX发文称星舰的第四次飞行测试最早将于6月5日启动;

5月29日,商业航天企业星河动力航天公司在山东附近海域实施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海上发射任务,顺利将“天启星座”25星-28星共4颗卫星送入850公里近地轨道。

天风证券点评称,蓝箭鸿擎以Honghu-3为名向ITU申请的一万颗卫星星座,是蓝箭航天对标SpaceX和StarLink实现星箭一体布局的重要举措,火箭与卫星从设计到制造都紧密联系,星箭一体化能有效的降低卫星制造及发射成本,助力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走深走实,同时这也是中国实体向ITU递交的第三个超万颗卫星的星座计划,同时,这体现了国内商业航天已经从政府单一主导逐步转变成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格局,未来或将有更多的星座运营商参与。

星河动力此次海上发射运载火箭是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改进的产品,为适应此次发射卫星轨道倾角要求,发射地点海域进行了变换,也是目前民营唯一可以兼顾陆、海发射平台的火箭箭型,星河动力多次成功发射已经展现出其高密度高效率发射能力及多域发射适应能力,能够最大程度地快速满足不同卫星用户的发射需求。

沙特此次成立卫星与太空公司及SpaceX与StarLink一直保持高密度高效率发射,意味着世界主流国家已经深刻理解了太空资源分配与使用的紧迫性,纷纷下场布局太空方向,对太空频谱资源与轨道资源的争夺也或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02

产业今年提速

本月月中的第九期内参中,我刊就对商业航天今年将提速的逻辑做了介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明确提到了三个新产业。于是,在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和低空经济热炒之后,市场最近又开始挖掘商业航天的机会。

商业航天,笼统讲,就是之前写过的低轨卫星或者卫星互联网。之所以这个时候被挖出来,除了两会报告对其明确的定位外,今年产业背后存在强劲的驱动力。

一方面,低轨资源稀缺,商业航天发射必须加快。商业航天的首要目的是打造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是6G的基础。卫星互联网目前只能在低轨,而地球的低轨资源是有限的。近地轨道只能容纳约6万颗卫星,根据国际法规,频段资源是先到先得,申请后的国家对应的运营商需要在未来14年时间内完成卫星组网建设。

中国是2020年才申请了星座的低轨资源和通信频段,2035年前完成全部组网,星座计划有近1.3万卫星,加上其他的卫星系统,我国未来十年至少需要发射2万颗卫星才能避免不被剥夺资源。

另一方面,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较大。首先是进度,美国的星链总规划4万颗卫星,已经发射了6000颗,今年计划达到1.2万颗。而我国才刚刚启动。其次是成本,商业航天讲究成本,Space X的发射成本已经做到接近1万人民币/公斤载荷,且在持续降低中,而我国发射成本高达10万人民币/公斤载荷,将近10倍的差距。再者是盈利,美国的Space公司的商业模式已经跑通,且已经实现盈利,反观国内,还处于政策扶持阶段。

两会对产业的定调+国家战略层面布局+产业建设的急迫性,商业航天接下来有望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天风证券认为,当前我国商业航天或将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我国商业卫星产业发展或将进一步加速,火箭发射能力或将日渐提高,同时卫星发射成本及卫星建造成本或将进一步降低,低成本卫星制造产业链有望优先受益。

提到卫星,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北斗系统,其实北斗属于高轨卫星,2020年组网成功,目前处于第三代建设中。而商业航天主要是低轨卫星,类似马斯克的星链。目前国内已经规划立项并且在建的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

1)GW星座:这是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央企国家队,由2021年成立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中国星网)主导,但前身实际上是起源于2018年的虹云工程,基本上与Space X同步启动。该计划总共发射12992颗卫星,分为两GW-A59和GW-2两个子星座,前者的卫星布局在500公里以下的极低轨道,后者的卫星则分布在1145公里的近地轨道。该计划是2025年前完成约10%的卫星发射,今年上半年会择机完成发射任务。

2)G60星链:这是上海地方国资委主导的项目,也是国内第二个低轨卫星系统,名字来源于上海市的G60科创走廊。相比星座系统,该计划的的进展更快一些,目标是2024年发射并运行至少108颗卫星,初步提供商业服务,到2027年建成能够全球竞争的完整产业链,每年生产300颗卫星,最终总数达到1.2万颗,覆盖全球的宽带网络需求。近期上海瀚讯中标的消息预示着,G60星链已经有实质性进展。

3)银河GALAXY星座:这是由成立于2018年的民营企业银河航天科技主导的项目,雷军参与其中,该计划的实施比国企更早,2020年成功发射了首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其目标是在低轨部署约800多颗卫星,目前至少成功发射了8颗卫星。

4)长光卫星:这是吉林政府支持的项目,2015年就开始将自己的卫星送入低轨道,计划到2025年底,长光卫星在轨数量增加到300颗。

5)吉利未来出行:这是民企吉利控股集团主导的项目,主要侧重于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定位,用于汽车和自动驾驶导航。2022年第一批小卫星共计9颗均成功过进入预定轨道,李书福曾公开表示,将用三年时间部署72颗低轨卫星。

除了上述几个大的外,国内还有高景星座、国电高科的天启星座、灵鹊、九天等低轨卫星网络计划。

总体来讲,国内拟在近地轨道建立由至少2.6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近地轨道资源绝大部分将会被中美两国包揽,只是中国目前多为计划,产业刚起步,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加速追赶迫在眉睫。

(本文完)

0 阅读:0

雪曼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