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奇清1911年出生,湖南平江人,他的一生可谓极具传奇色彩,作为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副部长,在保卫中央领导这个方面,立下了赫赫功劳。
他曾救下毛泽东,也曾力保过周恩来,被誉为新中国的守卫者。值得敬佩的是,他虽然屡建奇功,但默默无闻,甘愿居于幕后。
那么,杨奇清做过什么?他又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图|杨奇清
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一辆“专列”说起……
一、开往苏联的专列1949年11月,斯大林发来电报,邀请毛主席访问苏联。
这一次的访问,可不是普通的外交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取消国民党签订的一切卖国条约,当时和国民党签过条约的国家,主要是苏联和美国。所以毛主席才要亲自去苏联,把这事给谈明白。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让新中国的利益受损,但又不能太过决绝,毕竟正在发展的新中国,还需要苏联的援助。
就在毛主席思考这件国家大事的时候,以杨奇清为首的一个“主席专列保卫小组”,也在秘密筹划当中。毛主席和代表团要前往苏联,那么所乘坐专列的安全,就是首要问题。现在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想要谋害毛主席的反动特务,可大有人在。周恩来在出发前把杨奇清等人召集到中南海西花厅,并说道:“保卫毛主席的安全,就是捍卫我们新生的共和国,你们肩上的责任很重哩!”
杨奇清等人纷纷站起来,敬了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有些人可能不了解杨奇清,杨奇清能成为这个“主席专列保卫小组”的组长,完全和他的经历有关。1930年,杨奇清拿着一封秘密的党组织介绍信,带同乡的伙伴们,踏上了寻找红军的道路。加入红军后,杨奇清因为聪慧机灵,便被党组织推荐进入了保卫局。
谁也没有想到,从那时起,杨奇清将要谱写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杨奇清先后担任执行科科长、侦察部部长等职位,在红军反围剿时期,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后面保卫、反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红军开始长征后,杨奇清主要负责保卫首长和关键部门安全的工作,在长征途中,杨奇清经常不畏饥寒、艰辛,主动承担起最关键的、最危险的任务,哪里最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1937年8月25日,杨奇清成了八路军锄奸部部长。杨奇清“保卫”生涯中,又拓展了一样的新的“业务”——锄奸。反叛徒、反奸细其实就是保卫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以前的保卫,是防止敌人的破坏,随着形势的发展,防止“内部奸细”的加害,也逐渐成了主要的保卫内容。
当时杨奇清做过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他以一己之力粉碎了,戴笠王牌间谍“骷髅”刺杀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阴谋。
所以在毛主席即将出访苏联之际,周总理才会找到杨奇清,让他全权负责专列安全。
图|周恩来
杨奇清作为小组组长,很快根据情况,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护卫计划,首先是调动3个师的部队参加护卫,杜绝大部分意外,此外还要准备3条一样的专列,迷惑想要刺探情报的敌人。
最重要的一步是,要暂时把所有客货列车调离、错开,给专列形成了一个暂时的“真空”。当然专列上和沿线的车站人员,全部进行严格审查,所有的人员确定,必须由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签字后,方可通过。最后,此次护送任务列入最高级别保密文件,非核心人员不得接触。
但正如那句老话说的:“该来的总要来!”
毛主席要动身前,杨奇清接到情报——一部潜伏的国民党电台露头。在毛主席出行这种关键时刻,国民党的电台突然露头,这不得不让人有所联想,杨奇清亲自指挥公安部和和京、津两市所有的侦察人员,寻找这个电台。当时杨奇清手中只有很少的情报:破译了的密码,还有几张电报记录,以及一个神秘特务的代号。
虽然只有这些少得可怜的情报,但杨奇清已经猜到了大概。这肯定是海外国民党特务毛人凤的手笔,他们撤出大陆后,做梦都想反攻回来,撤退前,他们京、津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潜伏特务。虽然建国后,大部分特务都被他们抓住,但还是有个别的潜藏得深的特务,没有被找出来。
比如说杨奇清就知道,国民党特务中有一个所谓的”全能电台”,就是发报、接收、破译都是由一个人来操作,这样就避免了暴露的风险。
杨奇清估计这次毛主席出访的事情,就是被这个国民党特工透露出去的,要是按照平时,只要给他一点时间,他绝对能把这人“揪出来”,可毛主席马上就要出发了,他必须随身紧跟,所以这里的事情,他没办法亲自督办了。
不过新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他很快就找到了当时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作为以前的中共王牌特工,他对这种反特事件,肯定是有经验的。
杨奇清临行前,找到李克农把自己的想法大概说了一下:“这些特务在北京潜伏,肯定是需要经费生存的,现在这个特务弄到了一个这么大的情报,国民党那边肯定要嘉奖,所以我觉得,可以从近期来京的大额汇款查起!”
“近期这个特务肯定还会有行动的,到时候就直接让技侦人员进行捕捉定位,这样双管齐下,这个人就跑不了……”李克农说道:“奇清,你放心!在你们回来前,我肯定把他们揪出来!你就放心跟毛主席去吧!”(事后,代号0409的特务计兆祥,在南岔道7号院被抓获)
12月6日,雪至。北京西直门火车站里肃静异常,3辆列车静静停在轨道上,没多久列车轰然开动,疾驰而去,消失在远处……
二、救下毛主席专列在铁路上飞驰。
毛主席看着周围神情肃穆的人们,突然噗嗤一笑:“唐朝的太宗李世民,他出行的时候,都是带两员大将尉迟恭和秦叔宝护驾,我毛泽东今天是第一次出国,现在却有好几十名‘大将’护送,这不是比太宗李世民还要威风吗?”
图|毛主席
听到毛主席幽默的话语,在场的人不由得被逗笑了。
杨奇清虽然也抿嘴一笑,可他悬起来的心,始终没有放下,他一直在脑海中思索保卫方案,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漏洞,就在这时,火车到达天津站。
杨奇清顿时紧张起来,列车到站的站台是他最担忧的地方,这里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最大。这时,车站负责警卫的战士,突然报告:“在前面的铁轨中间发现一颗手榴弹!”
战士这话一出,列车上好几个人站了起来,罗瑞卿发怒道:“你们的保卫工作怎么搞的?简直是乱弹琴!”杨奇清稍微冷静点,他慢慢问道:“怎么回事?之前不是早就检查清理过了吗?怎么这个关头才发现?”
战士知道他们的保卫工作不到位,低着头说道:“我们其实检查了,但...但这个是刚刚发现的,我...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
杨奇清让战士把那个手榴弹拿过来,众人一看,才发现这是一颗长满铁锈的旧手榴弹,早就不能爆炸了。众人一时间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这时罗瑞卿决定在天津站下车,他要去查清这件事情。下车时罗瑞卿说道:“警卫工作你就多费心了,一定要保证毛主席的安全!”
杨奇清敬了一个军礼。
火车继续开动,夜色逐渐褪去,红日慢慢从地平线上升起,火车抵达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毛主席站了起来,有些兴奋地对杨奇清等工作人员说道:“天下第一关在面前,我们岂有不下车之理?”
杨奇清没说话,毛泽东笑着说:“怎么了?觉得危险?”杨奇清苦笑一声:“毛主席,我们都是为了您的安全着想,您不是也常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您忘了,咱们出行前,中央制定了十分严格的保密纪律,我们不能违反哩!”
毛主席叹息一声:“诶,好吧!看来这一次,我也就只能在火车上看看哩!”
但就在这时候,一条“毛泽东抵达山海关”的情报来到了保密局特务的手里,同时,美国在莫斯科的间谍,也获悉苏联准备接待毛泽东的情报,蒋介石立即下令:动用所有“棋子”,不惜一切代价干掉专列。
接到命令的毛人凤,任命高级间谍张大平,作为此次行动的特派员,并用专机把他投放到了指定的机场。张大平和国民党地下技术纵队接头,并且很快制定了三套方案。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情报,被公安部的电讯组成功截获,并传送给了杨奇清。
杨奇清接到电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上报毛主席,毛主席要思考和处理全国的大事情,不能让这种事情打扰到他,杨奇清之所以有这底气自己解决敌人的刺杀,那是因为他已经把敌人的把戏看清了。
现在毛主席已经在专列上了,那些保密局特务能做的,无非就是动用地面潜伏的特工,加上所谓的空投特务罢了。只要立刻电令东北各地的公安局,在所管辖的地区铁路火速布控,只要有可疑人员靠近,直接一网打尽……再发动发动群众,来一个全面监视,如果国民党空投特务的话,绝对是没法躲藏的。
果然如杨奇清所料,那个特派员张大平直接被哈尔滨公安局一举抓获,尤其是在突击审问下,公安局又把国民党东北地下技术纵队一举歼灭。杨奇清把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整理了一下,然后向毛主席汇报,毛泽东风趣地说:
“这就叫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嘛,这些保密局特务绞尽脑汁,可碰上你们公安部,就不灵了。看来,今天晚上我能睡个好觉喽!”
很快,列车经过3天3夜的飞驰后,抵达了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站。
……
如果说,杨奇清在此次专列任务中保卫毛主席,是人生中立下的一次大功,那么他在1955年力保周恩来的故事,则可以记录在新中国的里程碑上。
三、力保周恩来2004年,中国外交部对外开放了首批解密档案,其中杨奇清在亚非会议前,力保周恩来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即将举行一次亚非会议。这次会议极为重要,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降临,周总理对此次会议极为重视,他刚刚因为阑尾炎住院,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但他依然坚持参加会议。
不过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国民党反动势力得知消息后,派出了大量特务,准备阻挠会议,并且制定一个所谓“消灭中共政府代表团”的计划。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中央把这安全重担交到了杨奇清的手中。
杨奇清先是把所有会议的资料都查看了一遍,然后根据代表团包租的客机资料,制定了一个详细而周密的保卫计划,不过这时候,杨奇清手下的技术部门,截获到一份敌人的情报。
那上面说,美国特工和蒋介石反动派,勾结在一起,准备破坏中国代表团所乘坐的飞机,直接“谋杀”出席会议的所有中共代表。周恩来知道后,说:“这些人啊,本性难移,就爱搞这一套吓唬人的东西!”
不过就在这时候,一架飞机的爆炸,让所有人的心头都一震。
4月11日,一架名为“克什米尔公主号”的飞机抵达北京,这是中国代表团准备的两架飞机之一。飞机从北京出发,大概中午11点的时候,抵达了香港启德机场。
飞机落地,开始清扫、检查和加油,这些过程中都有专门的人监督,飞机还按照要求,提前起飞了,后面飞行的四个小时内,地面指挥系统仍然能和飞机正常沟通。
可就在下午6点半左右,机舱发生爆炸,很快大火蔓延了整个飞机。数分钟后,飞机的雷达信号彻底消失在地面系统的屏幕面前。
飞机出事了!
这个消息如同海啸般,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当时飞机上有11名乘客和4名机组成员遇难,不过不幸中的万幸——周总理并不在上面。
本来按计划,周总理会带着一部分代表团,在那一天登上“克什米尔公主号”,可那天周总理临时有外交事务,于是杨奇清便安排周恩来先停留了一下,乘坐第二架飞机去参加亚非会议。
就是这个巧合,意外救下了周恩来。据后面调查,飞机之所以会爆炸,是因为反动特务们,动用了“香港情报站”特务周梓铭这枚棋子,在飞机降落到香港的时候,他在机翼油箱中,放置了定时炸弹。
当然这是后话。第一架飞机出事后,杨奇清好几天都没有睡觉,他觉得自己的安保工作,还是没有做到位。很快,将要带周恩来去往亚非会议的另一架飞机——“空中霸王号”抵达北京。
中共的代表们好像还好,并不慌乱,但那上面的机组成员却有些恐惧,他们实在是怕第一架飞机的“命运”重演在自己身上,有的成员更是拒绝送中共代表去会议现场。
这时候,杨奇清带翻译从机长再到机组成员,一个一个都去谈话了,杨奇清用和蔼的声音,令人信服的语言,安抚了这些机组人员。最后大家都认识到,自己有职责完成这次飞行任务,这事关到整个亚洲以及他们国家的利益与发展。
“空中霸王号”出发了!
这次飞行意外的顺利,旅途没有一点波折,不过杨奇清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的,那些特务肯定又在暗地密谋什么计划。果然,在飞机抵达万隆机场的时候,外面聚集了很多捣乱分子,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标语。
杨奇清敏锐地环顾四周,他敢保证这些人里面有蓄势待发的特务,准备刺杀。事实也如他所料,国民党特务在摧毁第一架飞机后,并没有预料到周恩来没有在上面,当第二架飞机起飞的时候,他们已经来不及准备,只好在目的地召集人手准备刺杀。
当时那群机场外面的捣乱分子里,其实已经有几个“保密局”的杀手,他们都带着手枪,更有行动的指挥者——国民党督查室主任叶翔之,在一旁亲自督战。
杨奇清在上面俯瞰这些人,他手一挥,突然从旁边涌出了大量的军警,把机场围得结结实实,那些捣乱分子看到这个情景,立即不敢动弹了。
叶翔之看到这个局面,也是有些慌乱,如果他下令强攻的话,恐怕伤不到中共代表团,同时在这么多守卫力量的情况下,一旦开枪,恐怕开枪的人就逃不了了,这要是把保密局供出来的话,那蒋介石就得承担一个破坏亚非会议的罪名。
叶翔之不敢承担这个天大的责任,所以也就没有下令刺杀,而是临时改为,在代表团下榻途中行刺,不过杨奇清早有准备。
他之前就要求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准备了3台一模一样的轿车,当那些想要刺杀的特务,看到三辆车出来的时候,也是傻眼了。有眼尖的特务记住了周恩来,进的是哪辆汽车,可车队在杨奇清的指挥下,不断变换队形,没一会,特务就分不出了。
分不清目标,反动特务们也不敢暴露,于是只好放弃了,就在他们想要进行下一次刺杀的时候,杨奇清终于发力了。
他这几天以“防守”为主,一是为了安全着想,另一个就是为了钓出这些图谋不轨的人,这些天,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刺杀特务小组的全部情报,现在该轮到他进攻了。
此次跟到万隆的刺杀小组一共26人,每人一把无声枪,一把匕首,已经开过了4次会议……杨奇清主动出击,通过外交途径,调集大量安保人员,根据信息对这二十六个人,展开调查与抓捕,让这些人疲于奔命,没有其他精力准备刺杀。
图|杨奇清
此外,杨奇清动用所有中方人员,采取 “人人都是保卫”的方法。新闻记者负责外围警戒,代表团成员负责中层警戒,最后的警卫人员和翻译负责第三层,务必保证所有中央领导人的安全。
杨奇清自己是最后一层,周恩来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绝不离开一步……万隆会议开了7天,杨奇清总共加起来睡了十几个小时。
最后会议顺利结束,中国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
1978年11月,杨奇清因病去世,享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