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到历史上的朝代人口数量,是怎么算出来的?会不会算错了?

吕布省愚 2024-06-09 15:17:43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29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9 分钟)

繁花似锦,落入凡尘。不露声色,润物无声。

大家好,还是依然不解风情一般的打油诗开场,还是依然遇见您的老朋友,喜欢讲述历史故事的-省愚杂谈。

时光来到二十一世纪20年代,似乎整个地球到达了一个新陈代谢的关键时期,全球各国,尤其是主要经济体在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激增的现状几十年有余,迎来了人口缓慢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游离时期。

人口的故事

言及此,就不得不慨叹如今人口使用语言的多面性,减少就是减少,居然创造出了“负增长”这样超脱于现实世界的词汇。就如同“待就业”、“欠发达”、“灵活就业”等词汇一样,或许这也是现代汉语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产生的新时代质变。

回到话题本身,作为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文明传承延续至今,中国人的自我认知绵延至今,那么中国人口这几千年来有着什么样的变化呢?前文提及,目前全球人口呈现出一个很难用简单方式去概括的奇特现象。如果可以毫无畏惧地去简述,那么形容为:“经济越发达,人口增量越缓慢;经济越欠发达,人口增量越迅速”也许较为妥帖。那么在这个现象的背后,结合全球人类文明发展,伴随从农耕文明走向海洋文明,未来即将走向宇宙文明的不可逆事实进行思考,历史上人口变化是否有利于当下的人们看准未来的方向呢?

作为好事者的鄙人,不敢轻易撬开这个话题,因为此话题过于庞大,稍不注意就会让自己陷入自证清白的深渊。所以,作为一个历史类的博主,今日,我们就展开一个小话题引入思考,我们从现行的史料去查证中国古代历代人口的估算,是否存在偏差的可能性?拨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探寻其中的奥秘。

·上古时期的人口调查

在如今可查的史料中找寻结果,华夏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调查发生在周宣王时期。这位周宣王的名气着实没有其父其子那么大,其父亲便是国人暴动发生时在位的周厉王,他儿子更是传世佳作“烽火戏诸侯”的男主角周幽王。

夹在中间的周宣王其实也很有故事,不过这并不是今日文章所想要叙述的主旨,周宣王时期第一次对于当时西周全境的人口进行了调查,不过史料仅记载了此次调查事件,对于数量并未有详细记录。后来到了东周的战国前期,各个诸侯国就有详细的人口统计,可惜没有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加之各种原因的影响,人口数据多不精确。

当然,此处咱们可以思绪飞扬一番,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人口资料会不会被始皇帝给一把火焚烧掉了呢?谁知道呢…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有比较靠谱的人口数量记载呢?该问题的答案最早见于《汉书》。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十六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从古至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着当时世界人口较大的比例,这也许也与西汉董仲舒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着直接关联。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观念看来,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我们现在从史料中去推测,中国古代自汉朝开始,所占全世界人口比例几乎一直在20%-30%之间徘徊,但不一定保持在首位。

读历史,看人生

清代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因一些复杂的历史原因,自1980年至2020年这四十年时间,中国新生儿数量仅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前后几年,也曾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

·历史上造成统计偏差的内因

上一段提及,最早人口资料《国语》记载,周宣王时就已有进行过人口调查的目前传世文献资料记载的最早记录。但真正详细的人口调查起源于战国初期,但当时的资料并没有流传下来。

公元前230年,根据当时各国兵力及史料推算,各诸侯国人口总量约3,000至3,500万人。但是这也是估算,其估算的方式有着太大的不确定性。

泛黄的史书,真实的过往

人口资料多见于正史中记录的纳赋人口官方文献为主来源,但是由于因为暴政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流民等原因,有为数不少的人口并不见于正史的记录。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很多僧尼、道士、奴婢等有些时代会略过并不归于此类的人数大量存在,造成统计上偏差。所以,回答本段落问题的答案即是,“造化弄人”,都是当时的时代背景造就当时人口计算误差较大,甚至可能极大。

在战争期间,朝廷和官府对地方的控制不力,人民逃逸而形成流民,所以在统计遇到这种情况下的人口数据需要加入估算才更接近于真实。但是,流民会有多少呢?谁知道呢…

·历史上诡异的人口数下降

《中国人口史》一书中追索发现了历史上三次诡异的人口数下降的实例,分别是“宋金战争”时期、“蒙元灭金时期”以及“明末”三个时期。

宋金之际,中国北方的人口损失高达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上下,当然,此处的北方是绝对意义上的北方,指的是“秦岭淮河”作为分界线的南北绝对意义的概念。诸如“山海关以南算南方”或者“广东以北算北方”的戏谑说法,不在本文论述范围内。

金亡时,金国范围内,也就是相当于如今的北方大部分地区,总人口下降了87%。这就显得有一丝诡异了,从理论上推断,并无任何型态的战争能造成如此大人的杀伤,即使是大规模现代武器的二战已经有燃烧弹、原子弹大举轰炸也远不可能。

另一例子便是明末的公元1630年至1644年,这14年人口损失达4000万,总人口由1.925亿下降至1.525亿,降幅达20.78%也多所怪异。

阳光普照

再者,也有一些数据是波动幅度诡异,宋代历史中也不乏有些和平时期户数在一年内骤然减少超过10%、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以极高的速度再次回弹的数据。所以,省愚对此认为,记录错误的可能性更大。

那么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本质上是什么呢?这就要再次提及农耕文明时期的局限性,这也是农耕时代难以逾越的鸿沟,当时没有条件进行准确的记录。

·统计偏差的荒诞解释

汉朝时东海郡,总人口达到140万人但正规官员才2203人管理一切事务,汉朝主要鼓励地方传统宗族担任地方政府角色,甚至可以执法维护治安、审判纠纷等,官员只在最后阶段背书即可,而人口统计工作也由豪族上报再由层层官员整理上承称为“上计”,此一制度传承甚久以至直到清朝许多人口依然以此法统计。这也是最终各个荒诞数据造就的另一诱因,农耕时代其实并不需要一个扎眼的数字,更大希望在于不发生大规模骚乱与流民四起,这就是统治阶级的终极目标。

所以,历史上的豪族常因各种理由隐瞒人口,例如税务问题、知晓将有战争想避自身辖下被征兵、对皇帝不满等原因。

在《资治通鉴·卷212》中曾纪载唐朝以宇文融清查户籍“凡得户八十余万”表明底层有隐匿人口达12%,而此次清查只是一小部分,尚无全面清查。另外,宋初时由于前朝官吏多认定赵匡胤篡位夺权来位不正,故很多地方豪族并不配合上计,导致统计户籍数由后周262.6万减到宋初96.7万,直到宋朝势力稳定对地方控制力加强后扫荡了不满的分子,户数又快速恢复,并非“改朝换代有战乱导致人口少了三分之二”这种明显荒诞的解释。

所以,行文至此,基本上可以判断历史上那些关于人口数量的记载,本质上存在谬误的可能性极大,造成这种谬误的直接原因在于统计方法的落后,根本原因还是时代所致,不服的内心加上难以跨越的心灵枷锁。这或许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现状若何?

“读史知今世,来者犹可追。读史知未来,鉴往纠昨非。”今日文章结束,感谢观看,还请多指正。

0 阅读:43

吕布省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