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夏季消暑与近代社会生活,以1843—1937年上海为例

强强聊历史 2023-03-02 14:09:23

文|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侯博士的笔记

前言

避暑(以下简称消暑)是指人体对高温环境作出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夏季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涵盖了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包括服饰、饮食、卫生、休闲、娱乐、公共设施、公共环境等,是社会生活整体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当前对上海人夏季生活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夏季消遣地的考察,或是对整体的社交生活的考察,而非对夏季生活的考察。

虽然,在近代以前,就已经有了消暑的办法,

但由于社会环境、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尤其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的限制,消暑的办法和空间都很有限。在现代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人们如何消遣夏日?

本文以1843—1937年间的上海为例,从“夏日消暑”的角度,探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影响。

消暑方式的类型及主体

在具体的避暑方法上,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因时间、经济、观念等因素而有差异。

服装的变化。因为古代的服装都是要遮掩全身的,所以在现代服装的变化中,夏天的服装自然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应当注意到,这一时期的服装改革以礼仪等级制度和妇女的身体解放为主,服装改革也的确给人体带来了清凉的感觉。

夏天,到处都可以看到穿着短裤,短上衣,凉鞋的路人,而女人的夏天服装则以短裤,短裙,连衣,丝袜,文胸等。

比如在1917年的夏天,“最近女性世界中有一种新的服装,它的衣服是没有领子的,脖子是光秃秃的”

因为有了新的认识,学校里的孩子们对夏装的接受度也比较高,有的学校甚至把裙子当作校服,一度引发不少争论。

借用一些防暑和防晒的物品,如帽子,防晒油,花露水,香水,电风扇等,都是夏日里很流行的物品。

在现代,随着服装阶级的解体,帽子更多地起到了装饰作用。《申报月刊》上刊登了一则“夏士莲雪花膏,美白皮肤,美容养颜,防晒太阳”的广告,

至于“花露”,则是“夏季使用,既能抵御酷热,又能使人的五官恢复正常,而且材料新鲜,配制精良,比市面上任何一种香水都要好,价格也要公道。

用来擦拭草席的表面,可以让草席变得更清爽,还能消毒,价格比香水和防晒霜要便宜,普通市民都能买得起,是夏天避暑的必需品。

另外,西方的工业化也把电扇带到了中国。《青蒿素》中有一句话:“电扇是夏季避暑的工具,它是用电扇吹风的一种工具。”

西餐饮料如碳酸饮料、啤酒、冰激凌等。

在夏天,凉茶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饮料,也是一种很便宜的饮料,所以上海街上到处都是茶商。

夏天的时候,茶楼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到了1876年,上海光是茶楼就有15个。

事实上,上海英商在1853年开的“老德记”药店就已经有了碳酸饮料的身影。

它的酒精含量很少,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矿物质和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它很受人们的欢迎。

小孩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l9l3年,美国商人海宁洋公司创立,并推出了“美女”品牌的冰激凌。

那个时候,街道上到处都是叫卖冰激凌的小贩,叫卖声吸引了不少对冰激凌垂涎欲滴的孩童。

伴随着运动休闲活动的兴起,啤酒、汽水、冰激凌等大量消费,“尤以夏日佳肴为佳”。“夏日里,网球是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华福麦牛奶是最受欢迎的,在酷暑的天气里,只要喝上一口,就能让人神清气爽。

这些西式饮品,因为价格低廉,所以一般人也能买得起。随着人们渐渐习惯了西方的饮品,

一些像“茶馆”这样的传统消暑场所,也开始供应西方的饮品,一九二七年,上海洪江路的“茶馆”也开张了,不过它的陈设是仿照西方风格,除了绿茶之外,还供应咖啡、可可、汽水等饮品。

在外面的生活,比如“居住在城里,房子太多,空气太脏,整日被关在狭小的房间里,会很容易生病。

港口开放后,一系列娱乐场所迅速兴起,成为市民夏日休闲的好去处。

例如在公园里宴请宾客,饮茶纳凉,甚至有几个妇女还在几个礼拜的日子里相约去兆丰公园游玩”。

酷暑难耐,三五成群,去郊外,去海边,游完泳,在海滩上歇息。”

这些消夏的方法,渐渐成了一种风尚。

不过,想要到海滨或者荒郊野外,也是一件很耗费时间的事情,所以上海的泳池,也在短时间内建成了,“泳池是夏日里最好的消遣场所,所以女人们才会喜欢。”

在夏天,与观赏相结合的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消暑方式。

比如,露天电影以娱乐兼消暑而为一的特征,吸引了众多的关注”,为“每日百万人消纳之所”。

另外,乘船游览也很受到欢迎。“沪埠中、西两国的贵妇人,每逢夏夜,常乘马车到吴淞等地兜风”,其实是“有闲阶级”在夏日里用来消暑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而“与好友相聚,在茶水间畅谈也就成了一般知识份子的闲暇生活。”

可见,各个阶级都可以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消夏,也有适合自己的地方。但要说到避暑,平民们更喜欢省钱省力的地方,而那些既要花费时间,也要花费金钱的地方,一般都是上流社会的人。

消暑观念的嬗变

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轻易地改变,即使是最微小的变化,也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因为,人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也就是所谓的一个地区的人,他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他们的社会观念,都是建立在这个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环境之上的。

所以,在现代,由于社会变化而导致的人们的消夏行为变化,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和认知的转变。

肯定欲望

消夏方法的产生,也是一个人的口吻回归本性,对欲望的肯定。

“消暑”应该是“自然”的,应该是“与自然”的最大契合,是“人的内心需求”的反映。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的这一天性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一是因为古代的礼节,夏天的时候不能露出太多的肌肤,因为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夏天的时候,会有人穿着“不整齐的衣服,露出胳膊,裤子窄如竹筒”的原因。

因为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认为这是一件“太不雅观”的衣服,甚至是“妖服”。

但在现代服装改革中,人们的衣着越来越暴露,这说明,旧的制度已经无法约束人的内心需求了。

另外,古代人很重视人的心理,认为人只要冷静下来,就会变得清凉。

《白居易去夏》说:“何必解忧,一院独坐。”他的面前什么都没有,只有窗外的微风吹过。消散源于内心的平静,清凉源于内心的空虚。

我要保护自己,不能与旁人为伍。”实际上,企图以人的心理功能来调整身体,是对个人欲望的否定,但在此并不否认心理功能在消夏中的效用。古代人的精神调节,以注重自我修养为主。

现代“夏日”中的“暴露”,反映了人们对“性”的认识,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性”的一种满足。

关注卫生与健康

强调卫生与健康的“避暑”理念逐渐得到认同和提倡。

夏天很热,出汗是不可避免的,夏天的流行确实让人的身体得到了很大的释放,不然,一层层的密领就会掩盖住其破旧的领子,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而且,它们都怕热,尤其不利于卫生。

对妇女而言,以往在炎炎夏日,她们必须裹足、束胸,而且往往要好几天才能换一次脚布,可想而知她们的卫生情况。

上海的都市化在让人们在享受着新文化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让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远了。“都市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生活的嘈杂等,这些因素都让人们有了逃出都市的欲望,而旅游以最少的成本为这种短暂的逃避提供了可能性。

在夏天进行户外运动,户外休闲方式的多样化,正是对夏季都市化所造成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此外,健康、卫生与避暑消夏具有一致性,这也是促使人们参与到户外休闲活动中的一种动力。

有一位学者指出了避暑和健康的关系。夏期的假期纯粹是为了健康,不仅对他们的健康有好处,而且对他们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也有好处。由此可见,夏天消暑对人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好处。

重视平等

近代的平等观也体现在消夏的方法上。

这种“闲雅之事”,已经不是文人墨客的“专利”了,每个人都有权去郊游,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夏日的凉爽。

消夏和消费相结合,更凸显了这一平等,“即使是一般的商人,也常常选择远行而居”。

而在这些免费的公众避暑之地,无论贫富,都可以在这里避暑,极大地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在公众消夏的地方,人们既感受到了清凉,又感受到了平等。

在性别的传统观念下,有些地方最初禁止男女同游,但也存在着男女同游的一段时期,直到1926年上海虹口的公共水池对公众开放,男女同游才解除了对纳凉地的约束。

近代消暑方式的特点

在上海,人们的传统生活模式和生存理念不断遭受冲击,新的生活模式和生存理念也在不断地产生,夏天的生活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不仅体现出了人们独特的个性,而且还带有了一些整个社会生活的烙印。

消暑方式的多样性

在原有的消暑方法的基础上,外来的物质与文化,如裙子、短衫、短裤、电冰箱、电风扇、公园及冰激凌等,极大地丰富并满足了人们在夏天消暑纳凉的需求。

人们可以在家里享受到电风扇的凉爽,也可以在“夏日如春,酷暑难耐”的时候找一个凉爽的地方,或者坐上汽车去“兜风纳凉”。

可以一边喝着凉茶,一边吃着凉皮,还可以一边吸吮着清凉的冰淇淋,可以下象棋,聊聊家常,或者打打篮球消磨时光,可以独自生活在“闺阁”里,还可以穿着短衫,“男女杂坐”来看节事。

消暑群体的大众化

中国人接受西方文化,从“外国商品多,到“外国商品先有其价,商人易获利,以贩卖为乐,大则衣食器皿,小则玩具,浙之地,莫能阻”。

当新的消夏方法和理念被大众所接受的时候,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种消费之中。报纸上关于夏日用具、泳装、短衫、短裙等的广传,正表现出人们对新的避暑方法和避暑观念的逐步认同和接受。

夏日的清凉,已经不是只有极少数的贵族才能享受的了,就算是一杯可乐,也能让人心旷神怡。

消暑行为的社会化

近代上海人的消夏生活方式的产生,是一个由家庭到社会,由社交到社交的过程。

个人的消暑纳凉,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群体,在休闲纳凉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自由的过程,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的身体得到了释放。

消夏纳凉更多的是和社交活动联系在一起,而消费则把人们的消夏和市场联系在一起。这一横向的社会内流动,为社会生活与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消暑观念的时代性

上海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所处的居住环境、社会思想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夏日”的安全而存在的。

上海人在夏季休闲活动中所经历的转变,同时也伴随着一种社会思想的转变,这一转变表现在对妇女身体的认识上。

在此过程中,妇女不但实现了自身的自由,而且还充当了消暑的宣传与示范者,诸如“美人牌冰激凌”、“美人泳装”、“美人垂钓”等广告、图册,无时无刻不在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激发了人的夏日消暑行为,并形成了一种消费趋势。

时代的变迁,会对人的思维模式产生影响,消夏的方法,不再只有身体。

社会历史条件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人民的生存模式与生存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上海人在创建繁荣的大上海的同时,上海独特的人文和社会生态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常常成为指导市民发展的目标导向”。

总结

以消费方式为中心,在服装、饮食、卫生、休闲、娱乐、公共设施、公共环境等方面发生了改变,它所反映出来的不只是人们的行为,而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一定会对人们的生活整体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可以说,“炎夏”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时代社会生活与文化观念的一个缩影与映衬。

上海是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排头兵”,它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中国都市生活的面貌。

上海的居民,在生活环境上,经历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变化,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是现代工业和商业的快速渗透,与中国的边缘社会,也是一种很早就开始的现代化变化。

【参考文献】

1.陈朝晖,陈蕴茼.1927-l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对夏都庐山的建设.[J]民国档案.

2.龚志强.近代庐山避暑地开发及影响[J].江西礼会科学.

3.李南.中国近代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建筑活动研究[J].杭州: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4.吕晓玲.近代中国避暑度假研究 [J].苏州:苏州大学礼会学院.

5.佚名.秃颈之鸦 [N].

6.刘志琴,罗检秋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第3卷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0 阅读:1

强强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