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死后可自由选择火化还是土葬,对普通民众而言不知是喜是忧

伟康爱随笔 2024-07-03 15:16:49

之前发过一篇文章(见下方链接),本意是不要让孩子全程参加亲人葬礼,以免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长久的创伤。谁知却意外地引爆了关于火化、土葬的争论。

据悉火化政策开始实行的时间是1985年,首先在部分地区推行强制火葬。来到1997年,除少数有特殊原因的人群外,全面施行强制火葬。禁止土葬是为了应对人口数量大幅增加带来的土地尤其是耕地稀缺问题。

目前,遗体火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一般来说没有选择的余地。迄今为止,公开报道过的一例骇人听闻的“代烧”案件,发生在广东汕尾市。一个智弱者被人谋害后运往火葬场顶替死去的富豪火化,富豪则以完整肉身入土埋葬。毫无悬念,当事人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按现行火化要求,人死后经历了什么?冰火两重天!

首先是冰冻,不然遗体很容易腐化,特别是夏天。记得十多年前老爸去世的时候,恰逢国庆节前夕。为方便所在单位组织人员参加送别仪式,在殡仪馆停留了十来天。期间亲戚前去探望,需要将遗体从冷冻库中调出来,需要付费几百元。

到了举行告别仪式当天,亲人可以前往工作间目睹工作人员为逝者洗身体、换衣服和化妆等。于是,在告别仪式上,亲人朋友们就可以见到栩栩如生的遗体,与如同睡着了一样的逝者作最后的告别。下一步,遗体将被运往火化间,在上千度的高温炙烧下化成骨灰。

如果被允许(可能需要付费),亲人们可以亲自捡拾逝者尚烫手的骨灰,逐一放进骨灰盒里,之后,扛到骨灰堂安放。如果在乡下,也许还可以埋到山上。

于是,有的人质疑为什么火化后又土葬。这样做还是很有意义的,一来骨灰坛占地面积少了许多,二来不会造成土地污染,三来满足了乡下人对逝者入土为安的念想。

不过,在火葬场火化遗体的时候需要用多少度电、多少斤煤油、有没有造成污染,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有的人质疑为什么不能土葬?

有的网友认为火葬是反人性的,因为传统儒家文化讲究“死者为大”、“入土为安”。

有的网友直陈亲人遗体火化,给自己留下莫大的心理阴影。

有的网友说亲人遗体火化让生离死别变得非常彻底,没有一点念想的余地,让人看破红尘。别忘了人们常常企盼逝去的亲人能够死而复生。

总之,网友们普遍认为火化过于残忍,人一死即灰飞烟灭,不够人道。然而,如果亲人死后由强制火化,改为自由选择火化或土葬,对普通民众而言不知是福还是祸。

以往在乡村,亲人去世后一般集中安葬在山上,一般不会也舍不得占用耕地。山上红土层足够厚实,基本不渗水,有利于遗体的长期保存。只不过那时村里很多山丘都有耕作,种植相对耐旱的小麦、淮山等农作物,如果任由村民添加一座座坟墓,的确有与活人争土地之嫌。

不过,后来因为人多地少,养活不了全家人,年轻人都跑深圳东莞打工去了,我们乡下水田都荒芜了好多年,更遑论山地。前几年水田成片承包给专业公司耕种,山地则一直无人问津,任由杂草树木疯长,上山都快找不到路了。

因此,如果在我们那边多山的乡村可以选择土葬,估计不会出现占用耕地的问题。不过如果任由一座座坟墓建起来,可能会严重影响新农村景观,最好是统一规划乡村墓园。

土葬也有好处,一是不用经过火化浪费能源,自然降解即可。一般几年或十几年后,遗体即化为一具白骨。

二是凝聚亲情。以前乡下亲人去世,一般要在本房之内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八人抬棺木上山安葬,还要有一班人马在山顶挖掘墓地,气氛紧张隆重。实行火化以来,殡葬车来了直接把遗体往简易棺木装好搬走,参加告别仪式的亲人们大都无所事事,喝茶聊天吃完饭就走人了。

乡情乡愁其实并不只是牵挂故乡的房子和山水,更有那埋藏着伴随我们成长的亲人的一座座坟茔,让人时时午夜梦回、别泪依稀。

很明显,在是否火化这件事上,多数人赞成将选择权交给逝者的亲人。然而,如果人死后由强制火化改为可选择土葬,对普通民众而言不知是喜是忧。可以肯定,适合土葬的地方毕竟是有限的,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地皮会越来越贵。

各种各样的开销也不会是小数目,对待白事,人们向来敢于花钱,有的人也会互相攀比。这样倒是可以从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乡村发展和振兴,只是到时又会有人高呼“死不起”了!

当然,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计生政策,已经放开八九年了,然而预想中的生育大潮并没有如期到来。

也许只要配套足够科学合理的对策,土葬也可以顺应民意放开。面对繁琐的礼节、昂贵的棺材、天价的地皮,估计有不少人仍将选择简单易行的火葬。

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探讨。

0 阅读:0

伟康爱随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