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高考填志愿那些事儿

伟康爱随笔 2024-07-03 15:30:45

近日高考放榜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相信许多考生正在为填报志愿这件人生大事而焦头烂额。我也不由得回忆起当年高考填志愿那些事儿,絮叨几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大约从2010年开始,实行高考之后,放榜公布分数,才让考生填报志愿,相信选择的难度没有那么大。因为,结合学校、专业,可供选择的目标基本圈定了。再结合招生宣导,估计多数考生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十多年前,我们是先填报志愿,再参加高考的。全省最高分定为900分(标准分),分数即反映本人在全省的排名。高考之前,学校已经组织过几轮模拟考试,因此,考生和老师基本都已经心中有底了。只要考生能够正常发挥,基本半差不差,都能够命中预定目标。当然超水平发挥的考生可能就要委屈一下了。

当时只分理科、文科。我们学校有四个理科班,两个文科班。还有两个补习班,文理各一个。我读理科,当时几次模拟考成绩排名,都在年级(含补习班)前几名。特别是最后一次模拟考,居然排名全级第一。虽然我校只是本县次重点中学,这样的成绩也有望远超重点线了。

于是,大哥和老师商量,第一志愿为我填报了华东一所重点大学,第二志愿填报了某所财经大学。当时这个财经大学在大多数省份是属于第一批录取招生的,在广东虽然是第二批,但一般都是过了重点线才投档。

然而,关键时刻掉链子了!我认为平时一向还算中上水平的语文科,在高考中作文居然写得有点离题了。于是,最终放榜分数虽然略超过重点线,但却不多。于是,被某财经大学录取了,录取的专业当然也是人家挑剩的。不过好歹也算是考上了一所211大学。

当时高考录取率低得惊人,公布的数据只有20%,应该是包括本科和大专、中专院校。据我所知,我们学校当年考上本科的就那么十几个人。要知道六个应届班学生人数加起来足有三百人,两个补习班人数也有一百多号人。一些非重点班估计颗粒无收。此外,一部分平时成绩较差的同学,事先已被劝退不参加高考,不然的话录取率会更低。

我平时没事很少过去走廊那端两个补习班,那里气氛相当压抑,几乎令人喘不过气来。一些人反复补习了几年甚至十多年,到头来只考取了大专院校。

当然,在我看来,考上了大学,也只是有了一块敲门砖。今后的路还要靠自己努力走下去,去开拓自己的一片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上了大学,也并不是单纯读好本专业的书本就行了。后知后觉的我是以后才知道的,如今懊悔不已。我们同班同学中,有的人课余钻研数学,有的人钻研计算机软件。于是,当好几年后,我到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开会偶遇某位同班同学,惊讶之余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大学毕业后,同学们就业的单位也是五花八门。以银行证券行业居多,也有留校任教的,有到地方税局、大型国企的。上述那位刻苦钻研数学的同学,后来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

当然并不是一考定终身,我们仍然有许多选择。当然如果能够将兴趣爱好与考上的大学、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结合起来,那是最好的。然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兢兢业业地捧好谋生的饭碗,谨小慎微地认真投入工作之中,工作之余才能兼顾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

因此,填报志愿必须慎重,但那远不是全部,今后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以上碎碎念,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儿帮助,也欢迎大家补充谈谈。

作者简介:扬言潮声,七十年代生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有所悟,有所得。喜欢读书临帖写诗词著文章。愿你开卷有益。

0 阅读:41

伟康爱随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