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四十多年,再回想过来,还是年轻的时候下乡义诊时收获的最丰富,乡下虽然医疗资源不丰富,工作强度也不小,但是,我很庆幸能遇到不少一心投在治病救人上的资深老中医,这也给了我快速成长的机会。
尤其是在治疗各种脾胃、消化疾病上,我真正学到了很多临床实用的妙方,这在之后我四十多年的从医经历中,帮助了无数的患者恢复健康。
特别是胃食管反流这个问题上,很多人的治疗只局限在吃抑酸药,啥时候有胃酸上反了,就吃点药抑制一下,不那么难受就算了。
但是,你就这样不根治、让问题反复发生,最后的结果也是苦了你自己。明明咱能早点简单治好,何苦要反复难受呢?
尤其是食管反流就是身体环境的破坏,使得能量失衡了,咱只要好好调理,把环境修补好、恢复能量平衡,你就能恢复健康。
我记得早些年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患者,年纪轻轻的,却因为整日忙于工作,一直饮食都不规律,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就让胃“千疮百孔”了。
他经常是感觉烧心、反酸的,严重的时候胸骨后背都是疼的,时间长了之后,他的食欲也越来越差了,没吃多少东西还容易感觉腹胀。
我之所以印象这么深刻,还是因为我给他看诊的时候,那电话都没停下来时不时的就有工作上的事来找,看病也是心不在焉的,还想着这边看完要回去上班呢。
我看他舌苔黄腻、脉弦滑,结合他的整体来看,其实他的问题还并不局限在胃,肝也有不小的问题。
综合来说,其实就是因为长时间的压力大、脾气急,让他的肝气都郁结在一块了,时间长了还容易肝郁化火,而肝木又容易克制脾土,造成一个肝胃不和的局面,再加上长期饮食不好的影响,脾胃之气的协调就容易被打破,使得胃气上逆。
结合他的问题,这在治疗的时候就需要注重从疏肝解郁,调和脾胃、降逆胃气这方面出发了。
最后我想到了从之前老中医那学到的方子:用柴胡、白芍、黄连、半夏、枳壳、厚朴、吴茱萸、紫苏梗等进行加减治疗。
这个方子的用药其实也不神秘,但中医治病的关键就是要对症:
基于患者肝气郁结、有肝火的问题,方中用柴胡、白芍、枳壳这些来疏肝理气,恢复身体气机的畅通,用黄连、吴茱萸来清热泻火。
针对患者胃气上逆的问题,便注重用半夏、紫苏梗、厚朴这些药来帮忙降逆胃气,让脾胃恢复正常的气机流转状态。
这样一个一点也不神秘的方子,却很快就稳住了患者的烧心、反酸问题,也不容易腹胀了,食欲也逐渐恢复了。
随着各种症状的好转,患者本身都想直接停药,我还是赶紧拉住他,不是说为了多挣他点药费,而是这一时是给他调整好了,他自己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不改也是不行的,好说歹说下,他也是愿意尝试去改变了,后续回访身体状态一直不错。
总的来说,对于胃食管反流这个问题,咱不能就图方便吃点抑酸药,要想真的恢复健康,还是要及时找专业医生辨证治疗。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重获健康。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更有不去解決药量如何來而怪别人提出药量如何來,搞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來那才天经地义,知道如何來才叫十恶不赦。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中医竞然有连医者父母心指急病人之病痛都不知道。还能拿钱财为医者父母心,真是人间之极品)
哈。中医的良心就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