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卫士”张良善,他跑过死亡运输线,却阻挡不了死神带走妻儿

南音聊故事 2024-03-04 14:01:16

1992年10月,一张《英雄探妻》的照片火遍全网,大家都为这名边防战士,感到心痛又惋惜,他从不亏欠人民,却一生亏欠家人、爱人、孩子。

在那条被称为死亡之路的新藏线上,一位挺拔的军人,开着一辆运输车,向着陕西的方向,疾驰而下。

在这条海拔高达4500米的线路上,他已经跑了6年之久,来回上百次,可回家的那条路,不超过4次。

这条山路出奇的险峻,稍有不慎就可能坠落悬崖,粉身碎骨,在这条路上,他曾见过不少死亡战士,尤其在拐弯处,能跑得过死神的,总之没几个。

他就是张良善,从西藏阿里军分区汽车营的一名汽车兵,到运输排长,每年都要在这条死亡线路上,跑十几趟,给高原上的所有守防官兵们,送去过冬的物资。

1992年,或许是个特殊的年份,他与妻子何桂丽,在熟人的介绍下,最终喜结良缘,但结婚后两人只待了10天,他就匆匆赶回了部队,继续干起了运输工作。

一个月后,妻子写信说自己怀孕了,张良善高兴地在屋里直打转,他跟当天每一位遇到的同事通知:“我媳妇儿怀孕了,我要当爸爸了。”同事们也替他高兴,还为此做了一顿贺喜饭,让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张良善回信妻子,让她来部队,他照顾她,可妻子却说部队忙,她去了还得给大家添麻烦,在家挺好的,啥都有,到时候快生的时候,一定得回来看看就行。张良善看到信后眼泪直打转,部队确实紧张,妻子来了,也担心照顾不好她,对于妻子的懂事,他心里的愧疚又增加了几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妻子何桂丽因为感冒住院,有早产的迹象,让作为家属的张良善抓紧时间到医院。可就在这个时候,部队来紧急任务了,一边是老婆,一边是国家,他必须要做出选择。同事们都劝他,请个假吧,回去看看媳妇儿,他却说:“如果不能赶在大雪到来之前把物资送上去,整个冬季山上守防的官兵就要挨饿受冻,甚至要死人的。我是运输排长,要带着上山,在这个节骨眼怎么开口向组织请假呢?”

作为运输排长的张良善,只能暂时将爱人放下,先顾着边防的战士们,送完物资后,他接到留守处打来的电话,医院通知说他的妻子是难产,情况不容乐观。当问及他保大保小的问题,他的眼泪立刻夺眶而出,声音颤抖着说:“都要保,都要保,实在不行,就保大人!”

那一夜的路,对他来说太漫长了,连犯困的心情都没有了,他只想早点看到妻子。张良善心急如焚,恨不能身上装个翅膀,原本五天的路程,他只花了一天一夜,就到了妻子身边。到了医院后,他已经顾不上别的,见到护士就问,在走廊里跌跌撞撞,就像失了魂魄一样。

妻子在产房,他只能在门外焦急地等待着,如果祈祷有用,张良善一定愿意长跪不起。可奇迹还是没能发生,妻子最终难产,大出血而死。他呆呆地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似乎灌进了他的双眼,他跪在妻子死去的病床前,轻轻地帮他盖上被子,眼泪精准地滴在了妻子的手掌心,他再也没有老婆了,还有那未出世的孩子。

张良善买回来新鲜的泥土,亲手为妻子在昆仑山造了一块墓碑,一字一字地刻着碑文,刻到一半时,阿里地区需要运动一批物资,必须要技术过硬的司机,他没有丝毫犹豫,再次主动请缨前往。临走之前,他放下手中的刻刀,摘下军帽,戴上军功章,向爱人和未出世的孩子,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在心里默念:“媳妇儿,我对不住你,更对不住我们没有出生的孩子,尽管没有见到他,我也给他取了个名,就叫‘来生’吧,来生我再报答你的恩情!”

完成任务后,他再次下山完成了碑文的雕刻。可没过几天,又一则消息,给张良善一次重重的打击,他的妹妹意外身亡,陕西老家的父亲受不了打击,一夜之间哭瞎了双眼,一次下楼时不慎跌落摔伤。从他从军那天起,他就知道,这一生注定要对家人背负沉重的愧疚,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小家的男人,更是边防的战士,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利益排在最后。

张良善从没想过,在这条新藏线上,无数次躲过了死神的追赶,却阻挡不了死神带走自己的妻儿。经过了长时间的心里疗愈,他娶了第二任妻子伍菊,但他心里,仍然还存有上一次事故的阴影,他不想再错过妻子的分娩了,便早早申请好了假期,准备回去陪着妻子,给她力量。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伍菊分娩时,因为一次紧急任务,他再一次缺席了,好在妻子挺过来了,为他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虽然每年大年三十,张良善都只能通过视频跟家里人团圆,妻子伍菊也只是一个人偷偷流泪,就是不想让丈夫再新添烦恼,因为她理解边防战士的孤独和艰辛。

在嫁给他之前,她就想好了,作为一名军嫂,就该耐得住寂寞,为丈夫做好后背工作,让他能安心保卫国家。张良善从19岁那年就参军,守卫边疆30年,跑新藏运输20年,共行车60多万公里,上送物资750多吨,被官兵们称为“新藏线上的红细胞”,而他也如自己的名字那般,永远保持着那一份良善。走过的人都知道,新藏线是西藏西部重要的运输大动脉,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有1000多千米,可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也是入藏线路最为艰难的一条。

这条路,山陡弯急,氧气稀薄,气候多变,还经常有暴风雪、泥石流和雪崩,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路”,对张良善来说,这些事情,都是他运输中的家常便饭。他后来回忆说,还记得1987年10月,在一次执行运输任务途中,有一辆车配件坏了,他对运输车辆很熟悉,对于跑的不多的司机来说,这个配件,就是生命的保障。

于是,他就把自己车上的备用配件借给该车的司机应急。但返回途中,张良善的车配件也坏了。他就派副驾驶下山取配件,自己留下看车。

谁知同事还没走多久,附近就发生了塌方,上山的道路被完全阻断,这或许是他距离死神最近的一次了。

那么冷的天,他在雪地里等了一天一夜,冻得直哆嗦,要命的是,车上的补给只有两天的量,干粮都吃完了,还不见同事上来,他猜测一定是路被阻断了,此时此刻,他只能自救。

张良善四处寻觅,终于在几公里外的地方发现一片湖,湖里一定有鱼,他便想办法钓鱼。

他白天一边用铁锹打鱼,一边搜集枯木和牛粪,晚上用枯木和牛粪点火做饭取暖,但高原上的鱼皮有筷子那么厚,放进嘴里难以下咽。

一连吃了一周后,再看见鱼,胃里就犹如翻江倒海一般恶心。

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他扛了十多天,饿得全身浮肿、浑身无力,就在他快撑不住时,他使出最后的力气在烟盒上写下遗书,嘱咐哥哥要照顾好父母,请求两位老人不要为他难过。

一直到第十五天,救援的战友终于赶了过来。当他们看见张良善时,差点都快认不出他来,他已经成了一个“野人”,胡子又长又乱又脏,脸上的皮起了一层又一层, 嘴唇乌紫,双眼深陷,人瘦成了皮包骨头。

当战友见到他和地上的遗书,忍不住抱住他放声痛哭。

这样的情况,张良善经常遇见,但那一次,是真的在与死神抗争,但凡意志力薄弱一点,还没等来救援队,可能就饿死在这冰天雪地里了。

还记得最开始上高原时,张良善的高原反应很严重,头晕恶心,还犯迷糊,但这对他来说是小事,每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后,他都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不算什么,要真死了,那也是命数到了。”

遇到的极端情况多了,渐渐地也锻炼出了张良善的本领,他积累了不少求生经验,每当新兵来到时,就会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如数家珍地讲给他们听,并告诉他们,在这驻守,就是要在死神面前抢命的,一点失误都不允许有。

在守卫边疆的这些年里,张良善先后曾2次荣立二等功,6次荣立三等功,连续两年被评为“昆仑卫士”。

在那祥云之巅上,还有许许多多如张良善一般的边防战士,他们远离家乡,长年驻守雪域高原,以边防为家,与极端天气抗争,在风雪里紧握着刚强,守护着祖国的安宁幸福。

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致敬,盛世脊梁。

1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