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色列的“三光政策”破绽何在?
以色列终于开始了对加沙的地面入侵,正如前文所料,以色列使用的是类似于侵华日军的“三光政策”。他们一边拆楼,一边屠杀,从目前来看他们是奔着把北加沙地带变成一片废墟的目标来的。
下图三个红色标注的地方,就是以色列地面进攻的占领的区域。其“手法”基本上和工地上的三通一平差不多,先把楼炸一遍,再用推土机平地,不留活口。
先不说地道怎么办,先说炸楼平地的事情。炮弹够用吗?155口径的炮弹原来是1000美元一发,现在张到了8600美元。以色列有过硬的关系,现在大约能买到3000美金一发的,没那么贵。
就按照3000美元一发,以色列全年军费234亿美元,全部买炮弹,打个折,能买800万发炮弹。
当年美军打上甘岭的时候,4天往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扔下了190万发炮弹。每平方米是76发。
按照这个密度十分之一计算,在加沙要扔下大约1800万发炮弹。才有可能勉强完成现在这种打法的目标。应该不算士兵们人吃马喂,不算飞机起飞、坦克出动的油钱,不算防弹衣、夜视镜这些装备。这点军费也只够买三分之一的炮弹。
好吧,有钱。美国刚说要给143亿。以后要多少有多少。可以买。
谁生产?有货吗?本来当时援助乌克兰的30万发,现在已经都空掉了。据说现在的库存是不到两万发。这支持不了这种打法啊。差的太远了。
韩国生产?一年的产能最多25万发。把所有北约国家的产能全部调到这里,也支持不了这种打法。(这其实就是整个北约现在的军力水平)
就算是把钱花完,能造出炮弹,你能把楼都炸平。
炸完以后呢?人还在地道里面。还没有伤到呢。
以色列这么做就是告诉加沙人:你们要是不加入哈马斯钻到地下,就没有活路了。
在现代战争中,杀伤人命并非战争功绩。就以色列现在的这种玉石俱焚的打法,基本上杀伤的90%-95%还是平民。这样会让更多的人失去亲人,与以色列结成死仇,也会让哈马斯吸收到更多的成员。而且在现代化的轻步兵战斗中,无人机、火箭弹是更为重要的“道具”。攻击者需要的更多的是提供具体信息的“眼线”。而以色列在把加沙逼成完全“哈马斯化”之后,加沙地带只要不是无人区,其就不会成为以色列稳定的“后方”。而且,由城市废墟和钢筋水泥森林组成的城市,是很难被快速彻底地拆毁的。比如俄罗斯与车臣的反复争夺的格罗兹尼,比如俄乌争夺的巴赫穆特。
而且,以色列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考虑,那就是这么做的时间周期要有多久。
以色列之所以成为了“拆迁队”,是因为恐惧与哈马斯巷战,因为巷战会拉平武器装备与军力规模的差距。但是从军队变成“拆迁队”,不光是武器弹药,时间资源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以色列一边在南部加沙地带拆楼掘地,一边又在北部部署重兵,因为北线的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伊朗一线,正是大名鼎鼎的什叶派之弧。这一线实际上才是真正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的关键。因为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都是历经战乱的国家,其国内各路武装组织皆非善与之辈,都是见过血的百战之余。如果以色列在南部迁延日久,不但制造出大量的人道主义灾难,更是给了北线的什叶派之弧以战争良机。
二、伊朗的“北伐”——“圣业不偏安,伊以不两立”
中东国家,埃及、约旦这种属于是“日子人”,其政权以维持为主,属于穷但是斗争性不强,因为民不富而且军不强。
沙特、卡塔尔等盛产原油的国家,较为富裕,对西方妥协性比较强,属于尽量想避免战火的国家。民富而军不强。
但是如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也门这些国家,民贫而军强,民贫则社会矛盾大,军强则军方权力大,故其政治首脑没法安逸处之。
其国内强斗争性军事力量的诉求,就是战争。这样军队的成员才有扩张势力获取更多权力和资源的机会。故而这类国家,本来就享受不到和平带来的富贵,自然不惮战争的损失。所以他们才是反美抗以的主力。
伊朗,实际上国内有势力强大的亲西方派,前一任总统鲁哈尼就是亲西方派,在他手里搞出了伊核协议与西方妥协。现任总统莱希,则是强硬的反西方派。而伊朗国内的一部分城市中军民和知识分子,则心向西方,这使得伊朗国内的政治压力也非常大。
而莱希出身司法体系,其军方势力的积累不够充分,这使得他亟需建功立业来在国内奠定自己的地位,亟需培育自己的军方势力。这二者都会驱使伊朗在针对以色列的问题上斗争性增强。
而且由于隔着叙利亚、伊拉克,以色列对伊朗的攻击只能以空袭的形式展开,而又由于叙利亚和伊拉克都是当年苏莱曼尼用什叶派民兵“深度耕耘”过的地方,所以伊朗的陆地军事力量可以毫无压力地透过。所以伊朗陆地军事力量可以攻击以色列,而以色列只能用空军来攻击伊朗。所以二者是制衡的相持之局,并非哪一方能获得压倒性胜利。
所以对于伊朗的决策者来说,即便对西方妥协,也不会降低自己被杀死的风险,如苏莱曼尼将军,而且还会失去军心,但是又得不到民心,这样其政权则有极大的风险。而如果选择对抗以色列,哪怕卷进战争,但是其国内民怨消散,民族情绪升起,内部矛盾转向外部敌人,而军事力量得以驰骋于战场,但是军需粮弹反有求于政府,其对于政治的依赖性反而会增强。而以色列和美国又无法地面进攻其国土,对于其统治没有实质性的伤害。所以伊朗进行对以色列的斗争,对于其国内的统治阶层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事情。
而且人的努力用到哪里,其长处就会在哪里。伊朗这些年来,由于被封锁所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中东的独一份。又派遣兵士消耗物资扶持了伊拉克、也门、叙利亚等等地方的军事力量,其历年所基之功业,恰好是对以色列的斗争中“趁手”的家伙。
所以,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动静搞大了,实际上是低估了伊朗牵动的“什叶派之弧”的风险。这属于是见小利而忘命的战略短视行为,其对于哈马斯的加沙地带,不能雷霆击之、快速而高效地收场,而是像现在这样打算靠“土木作业”来降低损耗,打算把一座城市夷为平地来消灭几个游击战士,其战略上的短视可见一斑。
所以以色列采用“三光政策”来消灭南部加沙地带的哈马斯,但是其真正的对手其实是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组成的“什叶派之弧”以及真主党等民族武装,这些威胁都是在北部。
以色列在几个月前,其战略目标一直就是伊朗。在中东大和解之前,以色列一直打算对伊朗开展一次比较大的军事行动,但是却被沙特和伊朗的“世纪大握手”打乱了节奏。
所以此次哈马斯对以色列的“阿克萨洪水”行动,可以视作是伊朗领导的“什叶派之弧”对以色列的主动出击,其目的就是为了牵制住以色列在南部的军事力量,从而削弱其北部的军事部署。这实际上给伊朗及什叶派之弧的战略动作以机会。
三、美国在中东的秩序逐渐瓦解
面对短视且凶恶的以色列,即使是对美相对缓和的中东国家,也不得不做出表态。
卡塔尔表示,哈马斯的行动最终责任都在于以色列政府,警告以色列政府切莫滥杀无辜。
卡塔尔发表声明称,哈马斯的行动的最终责任在于以色列政府。希望冲突双方保持克制,并呼吁国际社会确保以色列不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对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作出“不成比例”的回应。
虽然卡塔尔人微言轻,穷到只有钱,境内还有美国驻军,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
至于美国人投了大量心血的沙特,也没有按照美国的意愿去谴责哈马斯。
沙特谴责以色列,要为巴以冲突升级负责,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
10月10日(整整摇摆三天,可以想见沙特王储受到的压力),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在接听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电话时表示,沙特将继续支持巴勒斯坦人实现其合法权利,正尽一切努力停止冲突。
与此同时,沙特公开拒绝了美国要求的谴责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的请求,虽然沙特在军事上依靠美国,外交上中美横跳,但在伊斯兰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王储也不敢就这么逆天下之大不韪支持以色列,那将会导致沙特失去在阿拉伯中(逊尼派)的领导地位(参考埃及萨达特),也会导致内部的政局不稳。
于此同时,美国努力了多年的沙特—以色列邦交正常化被无限期暂停,沙特方已然终止所有和以色列的正常化谈判。
然而,美国和这些中东国家的矛盾其实是系统性的,此次以色列的暴行只是一个“催化剂”和另一场更大危机的“导火索”。
美国今日的政坛非常撕裂:
民主党喜欢在东欧搞事,意图是反俄;
共和党喜欢在中东搞事,意图是石油。
如今的美国终于作到要同时陷入两场地区战争。现在的美国也好,以色列也好,都必须靠虐菜来体现自己“刚猛如昔”,嘴上虽然还很狂妄,可实际上中东的反美势力已经就足够让美国把航母调过来“压惊”了,这才哪到哪?大的还在后头。到时候美国还有几个航母编队?战舰没有轮子开不进耶路撒冷,航母编队虽号称灭国,可反而对去中心化非国家的抵抗组织没什么办法。大炮打蚊子已经很过分了,难道美军还要再次上演巡洋导弹打帐篷的壮举?
四、几家欢喜几家愁
据传,此次对于哈马斯大行动的金主名单中,索罗斯也可能名列其中。这不难理解,因为巴以冲突一旦升级,中东局势必然乱成一锅粥,而原油价格必然暴涨。美国现在也是一个产油国,其国内的油气势力,国际的金融投机者们,难保不会下注中东的乱局扩大化。所以纵然不是索罗斯,在此番中东之乱中,其他金融投机势力在其中的浑水摸鱼也不是不可能。
(索罗斯支持哈马斯?听着像一个地狱笑话,但实际上犹太金融财团的风险对冲意识已经刻入骨髓了)
在经济利益上,美国的部分势力可以得益于中东乱局的升级;中国与沙特、伊朗关系良好,可以得到“特供原油”;而欧洲就惨了,不但自己不产原油,还可能被美国拉进反对阿拉伯联盟的以色列一方。这样欧洲的去工业化必然再上层楼。比如现在的德国,一边是内部的绿党奉白左牌位以讨伐工业党,另一面是苦心经营的俄欧联盟被乌克兰绊倒摔碎,现在又面临再一次的原油危机,可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可见美国现在占中国便宜的本事是没有的,但是打欧洲主意的胆子不但有,而且很大。欧、美、日韩都在一条船上,现在船已漏水,美国这个船长的选择是先抛欧洲,后抛日韩。所以基辛格有言:“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盟友却是致命的”,其果然不虚。当此大争之世,唯有独立自主、勇于斗争者方可化危为机,溺于富贵温柔之乡者,难免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