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为了替代性能已经不足的“红旗”-2地空导弹系统,中国开始研发新型“凯山”-1中高空中程地空导弹,它最早是作为外贸型号,以在“红旗”-2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进的思路而研发。20世纪90年代,经过再次改进的“凯山”-1A受到解放军用户的青睐,正式定名为“红旗”-12,成为现役装备。“红旗”-12作为一款性价比突出的新型导弹,性能不错,用来替代当时数量众多的“红旗”-2地空导弹非常合适,同时它与“红旗”-9相配合,成为一体化防空系统中的第二层防空系统。
“红旗”-2地空导弹
“红旗”-12概况
一套典型的“红旗”-12火力单元由一部雷达车、一部导航车、4部发射车(每部有2枚拦截弹)组成。采用车载倾斜发射装置发射。雷达车上装有SJ-202型/212雷达,这是一种相控阵三坐标目标探测/追踪雷达,具备多目标追踪、多目标打击能力。该型雷达探测距离115千米,追踪距离80千米,导引距离50千米。该雷达的工作波段是G波段,可同时导引6枚导弹攻击3~6个目标,具备一定抗干扰能力。“红旗”-12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体制,无线电近炸引信,高爆破片范围杀伤以提高拦截杀伤几率。
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尺寸更为小巧
据悉,“红旗”-12的整体尺寸和重量仅相当于“红旗”-2的一半,而射程、射高等主要技战术参数基本相当。“红旗”-12拦截弹尺寸小巧的主要原因,是其采用了全新设计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相比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而言,固体燃料发动机和燃料箱更小,装填效率也更高,因此在达到相同射程的情况下,其体积尺寸会更小。因此拦截弹尺寸小得多。拦截弹尺寸小,意味着其机动性和过载能力都更强,拦截效率更高。此外,电子技术的进步,也是“红旗”-12拦截弹体积尺寸比“红旗”-2显著变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旗”-12防空导弹
拦截弹体积小型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幅提高了导弹的机动性,“红旗”-2因为拦截弹重量偏大,只能进行固定阵地部署。而“红旗”-12就可以轻松装载在6轮轻型机动车辆上,具备了更快速和灵活机动部署的能力。
导弹气动外形符合中高空中程拦截弹特征
从外形上看,“红旗”-12采用常规气动布局,弹体中部安装有4面梯形弹翼,尾部安装4面小型梯形控制舵,其气动外形与中低空中近程地空导弹“红旗”-7区别很大。这主要是因为中程防空导弹其拦截距离比中低空中近程导弹更远,因此体形质量往往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大翼面面积,使导弹在飞行中有足够的升力面,从而保持飞行姿态稳定。
“红旗”-12目前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性价比高,维护使用简单
采用裸弹发射便于维护
在我军目前装备的国产地空导弹中,“红旗”-7B、“红旗”-16和“红旗”-9均采用发射筒发射方式,采用裸弹发射的仅有“红旗”-12一种。其拦截弹反吊在倾斜式发射臂下,发射臂下设计有通直的槽状导轨,导弹上设计有2个凸起的卡点。导弹装架时,将导弹上凸起的卡点塞入发射臂下的导轨槽内,导弹整体滑入发射架后,再由首尾两端发射臂上的环形卡箍反扣下来将导弹进一步固定。导弹发射时,首先是首尾两端的环形卡箍自动打开,发动机点火后,导弹沿滑轨飞离发射臂。裸弹发射方式虽然较为传统,但便于维护发射,成本较低。而“红旗”-12目前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性价比高,维护使用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