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预言中国将再度创造奇迹,中国经济为何能引领世界?

曼安聊国际 2024-06-15 05:27:0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编辑|李冕智

随着这些年中国逐渐成为美西方眼中的头号大敌,西方的舆论宣传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从夸大事实,抹黑造谣到无中生有,西方媒体恨不得手脚并用,将反华文章铺满整个版面。

不仅如此,西方媒体还形成了135中国崩溃,246中国威胁的奇葩规律,整得跟人格分裂似的。

与此同时,赞扬中国发展迅猛的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在美国各大社交平台上,颇有种国外版《意林》的味道。

甚至还有美国经济学家发表文章大胆预言:认为中国过去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奇迹,未来还将继续创造奇迹。

这位美国经济学家为何发出这番预言?中国的经济潜力真如他所预料的这般势不可挡吗?接下来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2023年,亚洲时报网站副主编、克莱尔蒙特研究所的美国籍研究员戴维·戈德曼,发表了一篇《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奇迹,它将再次成为奇迹》一文。

该文章从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对外贸易等方面,预测中国继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之后,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再度创造一个经济奇迹。

当然,如果不看文章内容,单从文章标题看,不少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或许会惊叹这个老外还挺懂行,居然还知道中国在近代以前几度成为全球经济霸主。

不说离我们太过遥远的宋朝,只论在我们印象中贫穷落后的晚清,其实也有过经济上的高光时刻。

晚清虽然落后腐朽,但在鸦片战争以前,贫穷却与之相去甚远。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推算,中国GDP曾长期居于世界第一的宝座,1820年占全球总量的33%,比英国及其所有附属国的GDP加起来还要多得多。

尽管麦迪森这一数据经常遭人诟病,但“中国GDP曾位居世界第一”的结论却鲜有人质疑。

当时英国与清政府的贸易中,反而是工业化水平更高、政治制度更为优越的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英国又不得不在中国进口丝绸、瓷器、香料等商品,一来二去,英国及其殖民地反而成为“中国特产”的倾销地,雪花般的白银哗啦啦流入中国。

正因如此,英国人才想出了下三滥的手段,向中国贩卖鸦片,通过毒品才成功扭转贸易逆差。

虽然遭遇重创,但清政府还是手头还是相当阔绰,《南京条约》赔付的2100万两白银直接就打到英国人账上,包括后来洋务运动又是建厂又是买船造舰队,尽管花钱如流水,清政府还是游刃有余,甚至李鸿章还能中饱私囊。

饶是如此,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还是将这份偌大的家业败得一干二净,等到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时,国库里的银子都被掏空了,只能用关税、盐税抵消债务,实在是光屁股——转圈丢人!

尽管时代不同,但同样是在百废待兴的历史背景下开展的改革,清政府推动的洋务运动无奈破产,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却成功创造奇迹,并仍走在创造奇迹的道路上。

正如戴维·戈德曼在文章中指出,目前中国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口接受过高中教育,大学每年的工科毕业生比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同时中国大学的教育质量也在向全球顶尖迈进。

戴维·戈德曼认为,扎实的人才基础,是中国创造经济奇迹最重要的原因,这一看法可谓一针见血。

在一个新政权成立之初,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政权领导人可以迅速制定一套全新的社会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家法律,但唯有一个问题无法快速解决,那便是教育。

一直以来,洋务运动常常为人们所诟病的一个关键在于,洋务派打出的旗号是“中体西用”,认为自身体制完全没有问题,只是武器装备落后于人,所以要“师夷长技以制夷”。

所以在教育方面,洋务运动更倾向于实用主义,比方说创办同文馆是为了培养语言人才,用于外交和翻译西方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是为了学习西方军队建设和造船技术。

从根本上讲,洋务运动还是遵循了清政府的愚民政策,只培养专业人才而不注重教育普及,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的科举制度并没有改变,思想樊笼依旧牢牢禁锢着中国人民。

根据1909年清代统计的新旧学堂学生的数量,其中粗通文墨者仅有300万,倘若再加上地方的私塾、义学学员,清末的识字率也不会超过10%,也就是说三十年洋务在教育普及方面可谓是寸功未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清政府提防教育普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寄希望于依靠一小批人才带领国家走向富强,这显然与客观规律相违背,注定了洋务运动最终会走向失败。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4亿人口中,居然有超过4亿文盲,小学实际入学率不到20%,全国大学生仅为11.7万人。

因此,毛主席、周总理那一代领导人将教育视作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于1950年11月开始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开展大规模扫盲,开启民智。

而这一过程是无法急于求成的,至少需要两代人,跨度长达四五十年的推进才能有所成效。

正因为建国初期奠定的基础,使得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有如神助,大批人才涌入各行各业,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内生动力。

同时,我国仍在推进义务教育普及与发展。

1986年,九年义务教育开始实施,小学学历不再是广大农村地区孩子的终点。

时至今日,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达95.7%,全国在校生2.91亿人,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正在接受教育,文盲率低至2.67%,居世界前列。

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走出校园,他们就如同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照亮中国经济前行的方向,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文章中,戴维·戈德曼认为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另一大原因,在于中国走在世界科技前沿,始终坚持创新,对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前所未见。

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则给出了一份完美的错误答案,这份答案也令新中国提前避坑,少走三十年弯路。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标志着洋务运动正式起航。

当时安庆内军械所打出的旗号是“全用汉人,未雇洋匠”,集结了当时中国仅有的科技专家,以及上百名手工匠人,照着西方机器和满是洋文的书籍,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台小火轮以及各种劈山炮和开花炮弹,亦步亦趋地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

而在另一边,作为洋务运动的另一位“杰出”代表,李鸿章也开始大展身手。

别看现在网络上不少人称李鸿章为“大清裱糊匠”,实际上他是一点人事儿不干,他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让中国百姓对清政府彻底失去信心,让革命成为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

他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主持洋务项目,实际上强的是自家军队,富的也是自己的口袋。

李鸿章对近代工业的认知极其浅薄,与曾国藩、张之洞等人不同,李鸿章极度迷信外国人,而且只任用对自己效忠的外国人,只要忠心耿耿,根本不关心技术水平如何。

比如李鸿章创办的金陵机器局,其首席技术官和管理人员是著名的爱丁堡大学毕业的英国人马格里,但实际上这个马格里的医学专业出身,对工业生产的了解比李鸿章高不了多少。

1875年,金陵制造局为大沽炮台造了两门火炮,结果试射时出现意外,当场造成七人死亡。起初马格里还嘴硬大炮没有问题,是清兵技术不行,等到他亲自上阵“指导”时,大炮同样出现问题,这名洋骗子的谎言才终于被拆穿。

再比如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本是用来制造小型军舰,结果历经十年消耗银两无数,不仅连一艘小铁甲舰都造不出来,甚至连修复船只都办不到。

无奈之下,李鸿章秉持着“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理念,从国外花大价钱购买军舰,成为洋人眼中的冤大头。

纵观整个洋务运动,都是“李鸿章常有而曾国藩不常有,江南制造局常有而安庆内军械所不常有”,对工业化的错误认知令洋务运动未能实现自强的目标,成为官僚敛财的工具。

半个世纪后,中国人民对洋务运动的惨痛教训依旧历历在目。

1944年5月22日,毛主席在延安一次会议上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这为新中国工业建设定下基调。

今天,中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不依靠国际市场供应,独立维持、运行乃至产业升级。

许多人或许对这句话没什么概念,那就以平时最常见的矿泉水瓶为例,全世界90%的国家无法自主生产。

因为生产一个塑料瓶,首先需要塑料,塑料来源于石油,石油需要从油田里挖出来,这就需要一整套工业石油挖掘、炼化体系,而这些工具需要使用钢铁打造,这又依赖于另一套钢铁生产体系,以及后续运输时需要汽车生产体系。

此外,运输时还需要配套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

这一整套复杂的工业体系,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拦在自主生产的大门外。

彼得·克拉斯曾说:“每一块钢铁,都隐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

在如今世界500多种工业产品中,我国有超过220种位列世界第一。

过去江南制造局削尖脑袋也没造出铁甲舰,如今中国却能自主生产航空母舰。

在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生产时,有来自军民532家单位参与,仅用4个月时间实现了舰载机阻拦索的从无到有,成为继美俄英外第四个能研发阻拦索的国家,曾经高不可攀的弹射技术,我国直接对标美国,研制出中国人的电磁弹射系统。

而造船仅仅是中国工业的冰山一角,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高速宽带领域,我国同样引领世界发展。

今天的中国能够向世界提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所有产品,强大的工业体系与创造力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底气。

中国拥有世界最为悠久的历史,最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百折不挠的民族以及最勤劳、最具智慧的人民。

近代以来,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满身泥泞,伤痕累累,却从未向世界低头,哪怕今天的中国取得如此多了不起的成就,但中国人却并不认为中国已经崛起,我们仍旧走在复兴的道路上。

套用周润发在《英雄本色》中的一句台词:“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有多么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

参考文献:

1.《美媒:中国曾经是并将再次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奇迹》

2.《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发展的影响》

3.《洋务运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启示》

0 阅读:5

曼安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