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大臣感慨:许多日本人活在30年前,不愿接受中国富有了!

曼安聊国际 2024-05-21 05:50:3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编辑|李冕智

近期,对日本前大臣舛添要一的专访在日本杂志发表。

面对记者的采访,舛添要一以大篇幅讲述了他在中国的见闻,仅仅三十年间,中国发生的变化令舛添要一为之惊叹。

哪怕他在东京见惯了高楼大厦,但身处中国,他依旧能直观感受到中日之间的差距被越拉越远,和中国城市相比,日本就像过去的乡下。

而许多日本人对两国的差距却毫不自知,对中国印象仍旧停在三十年前,不愿接受中国富强的事实。

舛添要一在中国有何见闻?日本如今又面临怎样的窘境?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遍访西方列国,他的最后一站定在美国纽约。

从纽约港踏上这片完全陌生的异国土地时,眼前的景象颠覆了李鸿章的认知,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在此间随处可见,哪怕是其中较矮的那几栋,也比紫禁城的城墙高出不知道多少。

街道上车水马龙,哪怕是看上去最不起眼的美国平民,都能驾驶汽车自由驰骋,就连老佛爷的皇辇,与之相比都显得臃肿落后。

李鸿章意识到,西方的强大之处并非是坚船利炮,他们的文明发展已经将大清远远甩在身后,这是洋务运动都无法弥补的差距。

此刻的他被洋人包围着,他仿佛感受到一种无声的嘲讽在空气中流动,于他而言分外刺耳,但他只能默默将恐惧、彷徨、无奈掩藏,维护清国最后的尊严。

此时的李鸿章自然想不到,仅仅过去一个多世纪,昔日腐朽落后的中国反而成为洋人羡慕的对象。

东京时间5月14日,日本经济杂志《钻石》更新了前段时间对日本前厚生劳动大臣,前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的专访。

舛添要一可以说是以“特立独行”而闻名的日本政客,他曾分别在安倍内阁、福田内阁、麻生内阁担任厚生劳动大臣。

这一职位相当于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的总和,只有执政党内的实力派议员才有资格胜任,这也侧面反映了舛添要一的能力。

舛添要一虽然是日本右翼分子,还大力主张修宪,但在参拜靖国神社一事上,他却嗤之以鼻,也曾多次批评热衷于参拜靖国神社的安倍晋三。

在蛇鼠遍地的日本政界,舛添要一的正直难能可贵。

2014年舛添要一当选东京都知事后,将北京定为出访的第一站,当时与之接触的中国学者给予他高度肯定,认为他是一位对中国抱有好感,有大局观的日本政客。

而在最近,75岁高龄的舛添要一再度访华,与十年前相比,舛添要一眼中的中国又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在接受《钻石》采访时,他总是滔滔不绝地谈论中国的发展,几乎是三句话不离中国。

舛添要一认为,时至今日,中国经济仍旧保持高速增长,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要知道在2010年时,中国的GDP才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仅仅过去十三年,中国的GDP已经是日本的四倍,日本不仅没能看到中国的车尾灯,甚至还被德国超越,不得不说这是日本社会的倒退。

而在问及中国哪些方面比日本先进时,舛添要一毫不犹豫地指出中国的数字化普及比日本做得更好。

因为在中国,仅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完成生活中绝大多数事情,几乎衣食住行都能通过手机解决。

而且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二维码也广泛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哪怕是偏僻的农村,也能使用移动支付,需要用到现金的地方少之又少。

舛添要一指出,光是这一点,日本就十分落后,许多地方还需要使用现金,过去中国人来到东京会赞叹日本城市的先进,如今再来日本,反而觉得处处不便,并将这种印象带回国内。

最后,舛添要一一针见血地说道:“日本已经被中国拉开差距,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三十年前那个贫穷的中国,不愿接受中国富强的事实。”

舛添要一的这番话,其实反映了日本社会直至今天都无法摆脱又耿耿于怀的梦魇,这就是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实际上,“失去的三十年”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说法,一开始日本将其称作“失去的十年”,以此指代日本在九十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经济大倒退,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GDP增长几近停滞。

如今回望那段历史,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日本无法逃避的一次劫难。

二战结束后,按照雅尔塔协议,日本本该由中苏美英四国派兵占领,其中东京则按照柏林模式一分为四,同样由四国分兵驻守。

但随着世界进入冷战格局,美国不得不放弃肢解日本,反而通过《旧金山对日合约》,对日单独媾和,免除了日本本应接受的惩罚。

不仅如此,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将日本作为后勤基地,大量资金、物资流通于此,令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复苏。

在美国扶持下,在二战结束后的40年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从民众到社会,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形式怀有充足的信心与绝对的信任,认为宏观经济良好的状况将长久持续。

但在资本主义世界,一国资本的崛起意味着它将与其他国家的资本产生竞争,挤压对方生存空间,而在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乘风而起的日本已经成为美国人的眼中钉。

此时的日本还在为经济迅猛增长沾沾自喜,战后四十年的安稳日子使他们忘记了日本战败国的事实,也忘记了日本四岛的真正主宰早已不是日本人自己,那柄悬浮多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将在日本最昂扬向上之际,当头斩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发生严重滞胀,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美国不得不通过贬值货币提高本国贸易竞争力。

而美国选择转嫁风险的对象,正是日本。

本释放讯号,要求日本向美国妥协。

日本作为一个战后被美国阉割的国家,连枪杆子都被美国抓在手中,根本没有与之谈判的资本,只能乖乖俯首,任由美国宰割。

而妥协的内容则是通过其他西方国家大规模抛售美元,令美元贬值,日本升值。

日本政府当时一合计,觉得这份交易还算实诚,毕竟日本向来资源贫瘠,而美元又与石油挂钩,日元升值有利于日本以更低成本购入更多的石油。

此外,日本的精算师们模拟数据后表示,如果日元只是涨个10%至20%,日本也能承受得住。

1985年9月22日,这份关于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的《广场协议》正式签订,美国悄声无息

地为日本植入“金融癌症”,不久后,超级日元的诞生令日本陷入癫狂,也令其通向深渊。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企与日本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幅减弱。

日本政府不得不通过降息、推行宽松金融政策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仅在1985至1987年,日本政府便5次主动降息。

起初,政府降息卓有成效,大量外资涌入日本市场,进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导致日本股市和房市过热,房价飞速增长。

据说日本房价最高时,东京银座的价格能买下整个美国。

但资本始终停留在股市和房市这样的非生产工具,终究是不健康的,随着日本经济泡沫越来越大,日本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却为时已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资产价格无法得到实业支撑,崩溃是泡沫经济的必然结果。

随着东京上空一道沉默的惊雷,日本人的平成幻梦还未开始便已结束。

起初,日本人以为熬过了萧条的十年,日本经济会迎来好转,没想到在2008年至2009年,日本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失去二十年”的讨论随之而来。

因为日本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类似三井、三菱等大企业,势必会选择大规模海外投资,在印度、越南等国家开设工厂,以更廉价的生产成本追求更丰厚的利润。

资本外流下,产业空心化是必然趋势。

受人口老龄化、产业空心化等结构性问题影响,日本经济如履薄冰,面对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的经济危机,更是毫无抵抗力。

归根结底,当一个国家的生杀予夺被另一个国家牢牢掌控时,破局的可能微乎其微,这也是日本这个国家最大的悲哀。

参考:

1.《“失去”的日本经济_事实、原因及启示》

2.《结构性矛盾束缚日本经济》

3.《经济或衰退两成__日本朝野一致同意增税》

4.《日本泡沫经济的表现、成因与启示》

5.《日本预测:16年后被新兴国家赶上》

6.《日本前大臣访华后感慨“日本太落后”:许多日本人还活在30年前,不愿接受中国富有了》

0 阅读:0

曼安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