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苏联人先上太空,为何美国后来居上?美国“偷星”计划揭秘

曼安聊国际 2024-06-25 07:44:3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编辑|李冕智

冷战时期,尽管两极对峙的局面相当紧张,实际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科技,却能通过某种非常规手段互通,而这种所谓的非常规手段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偷!

比如美国1945年成功研制原子弹,仅仅四年后的1949年8月26日,苏联就成功试爆原子弹南瓜,其成功的秘诀不仅仅依靠苏联科学家的呕心沥血,还仰仗于克格勃从美国人手里偷来的绝密情报。

就在“南瓜”试爆成功的十年后,美国中情局终于找回场子,他们这一次偷的并非研究资料,而是一颗实打实的人造卫星。

不仅如此,对于这次惊天盗窃案苏联一无所知,直到苏联解体多年后,CIA解密档案时,此事才为世人所知。

中情局为何要偷窃苏联卫星?他们又是如何在苏联人眼皮子底下成功完成计划?接下去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苏联航天大获成功

1957年10月4日夜晚,位于苏联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热闹非凡,近万名研究人员在奔走于发射场的每一处角落,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在这最后时刻,有人惴惴不安,有人心潮澎湃,也有人壮志满怀,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是宗教人士眼中的亵渎之举,倘若成功,上帝从此再无栖身之地,地球对人类再无秘密可言。

随着倒计时浮现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当指针走到尽头,霎时间,随着一声如山崩似惊雷的轰鸣,承托着人造卫星的巨型火箭底部迸发出耀眼的烈焰,雪白气流如海啸般向四周涌去。

在巨大的推力下,火箭腾空而起,朝着无穷高处飞去,直至火箭凝结为一个细小的光点最终消失在大气层中。

这便是人类历史上首颗成功发射至外太空的人造卫星,这颗直径只有0.58米,重83.6千克的铝合金密封球体,代表着人类终于摆脱引力的束缚,向浩瀚银河迈出了第一步,自此人类进入太空时代,而这颗名为“卫星一号”的人造卫星,也成为人类历史不朽的丰碑。

当卫星成功发射的消息公布后,顿时引起举世震动,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为苏联缔造的成就喝彩,因为这不仅是苏联的成功,更是全人类的福音。

此外,卫星一号的成功升空,还令科幻文学成为美国文化新潮,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沙丘》、《2001太空漫游》等科幻巨著皆是在这个航天的黄金时代涌现。

与此同时,美国社会也掀起了对麦卡锡主义(美国反共热潮,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的诸多科学家遭受政府打压迫害)的反思,对苏联及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愈发尊重。

就连当时对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最为排斥的《芝加哥论坛报》都不得不承认:“俄国人是远征宇宙的哥伦布,这是公正合理的骄傲。”

毫无疑问,从政治宣传的角度来看,“卫星一号”大获成功,令美国本以为坚不可摧的思想堡垒出裂痕。

而美苏的“外空差距”危机也引起了美国高层的警惕,但包括艾森豪威尔和五角大楼高级官员在内的一众军政要员依旧傲慢地认为,人造卫星升空不过是人类科技发展中的偶然事件,并不代表人类能够正视仰望星空。

他们关注的重点在于苏联既然能把人造卫星送上太空,意味着苏联的导弹技术可能已经赶超美国。

再进一步说,苏联能把卫星送上太空,也就能把原子弹直接送到华盛顿,这种猜想令美国高层不寒而栗。

而事实上,美国人猜的也不全错,因为苏联运载火箭打一开始,就不只是用来运送人造卫星。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立刻为许多在斯大林时期遭受迫害的航天专家和火箭专家平反,给予他们优越的生活待遇,大力推动火箭技术发展。

赫鲁晓夫如此说道:“我们认识到,如果要制止敌人对我们发动战争,我们需要拥有比轰炸机更可靠的、能把炸弹投到敌人目标上的手段。简单说, 我们需要发展远程战略导弹。”

而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可以理解为科技树同一根树枝上的两个分叉,一方的发展可以带动另一方进步。

在1957年8月26日,R-7弹道导弹试射成功的基础上,不到两个月后,“卫星一号”成功升空。

因此,美国高层所恐惧的是苏联隔着太平洋投送原子弹的能力。

而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苏联的成功同时也是向美国下战书,无论如何美国都必须作出反击。

美国航天阻碍重重

实际上,早在1955年8月4日,美国国防部就批准了一项名为“先锋”的卫星计划。

但“先锋”计划之所以成立,并非是国防部对探索太空有多大兴趣,完全是因为弹道导弹研制任务有人员溢出,所以才另外成立项目安置这些闲散人员。

而且当时的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特别叮嘱承接该项目的海军部长:要求先锋计划不能干扰正在进行的导弹研制计划,不能借鉴导弹研究成果。

当然,这其中是包含了许多复杂的政治博弈与保密措施,此处便不再深究。

总而言之,一系列因素导致先锋计划从一开始就面临重重阻碍,许多技术难关无法突破,一些研究人员甚至已经开始摆烂。

直到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卫星一号”,美国航天界迎来大地震,而先锋计划也受到了来自美国政府的直接压力。

1957年10月9日,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电视讲话中项苏联道贺的同时,又装模作样地公布了先锋计划的进展情况,表示美国卫星计划也在顺利进行。

艾森豪威尔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打肿脸充胖子,自己没有金箍棒却非要兰瓷器活,吹完牛逼后替他收拾残局的还得是先锋计划项目组。

迫于政治上的巨大压力,项目组只好赶鸭子上架,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提前进行首次先锋火箭试验。

结果在1957年12月6日试射时,火箭仅仅上升了两米高就突然爆炸。

与此同时,苏联却在航天方面突飞猛进,不仅在1959年连续发射了三科探月卫星,还在1961年将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太空。

试射失败令项目组多少有些心灰意冷,苏联的不断成功又令美国政府高层心烦气躁。

这时,CIA(中情局)站了出来:既然一时半会儿没法追上进度,那不如偷现成的吧!

于是,一场针对苏联卫星计划的偷窃计划正式启动。

偷星计划

这场“偷星”计划的保密程度之高,使得美国部分高层和苏联克格勃都对此一无所知,直到2005年3月15日CIA解密档案时,才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

在这份解密文件中,叙述者并没有言明计划的实施时间,只是用“a nubmer of years ago”糊弄过去,根据苏联探月卫星的着陆时间和语境,大致可以判断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

当时苏联为了向全世界展示人类科技的最高水平,将许多先进科技产品作为展品在全世界巡回展出,其中就包括苏联最先进的探月卫星。

这颗探月卫星被装载一个长20英尺,宽11英尺,高14英尺的大型集装箱中,出于美观考虑,苏联还特地将卫星重新油漆,为其安装基座,并在鼻部切割出一个窗口便于观众观察卫星内部景象。

起初,CIA并不认为苏联会愚蠢到将真正的探月卫星拿出来展览,以为这仅仅是一个等比例还原的模型。

但一些情报分析专家却提出异议,并派遣出一个行动小组进行甄别,万万没想到苏联真的狂妄自大到拿真家伙出来展览,也不知该说苏联是格局大还是心大。

在CIA发起的调查的同时,探月卫星也随着苏联人巡回展览的足迹来到墨西哥,与美国本土咫尺之遥,绝佳机会摆在眼前,CIA心想此时不偷更待何时!

但CIA也注意到,苏联人还没愚蠢到随便让探月卫星招摇过市,他们派遣了精锐部队对展品进行24小时看守,他们的存在就如同一堵密不透风的高墙,堵死了CIA展览期间行动的可能。

于是,摆在CIA面前的只有一条道路——在展会结束后,展品运输期间行动。

计划敲定后,由四名CIA特工组成的行动小组立刻赶往墨西哥,为了掩人耳目,他们特地换上当地服饰,并成功与火车站的内应接头。

时间来到展会的最后一天,在CIA分部的安排下,一群风情万种的墨西哥美女将部分负责看守展品的苏联士兵带去酒吧,使得留守兵力锐减,为行动争取更大操作空间。

同时,CIA特工对专门运送探月卫星的那辆卡车动了手脚,导致卡车迟迟无法启动,不仅如此,卡车司机也被CIA提前收买。

司机一边劝负责押运的苏联士兵稍安勿躁,替换零件很快送到,一面竭力拖延时间,等到卡车维修完成时,恰好赶上当天的晚高峰,运送至火车站沿途堵得水泄不通。

就在卡车即将进入火车站之际,CIA特工又安排了一场临时的铁路维修,卡点在卡车进入火车站的那一瞬间,将苏联士兵乘坐的押运车辆阻隔在火车站外。

按照规定,负责押运展品和火车站接应的苏联士兵是两拨人,押运展品的士兵见卡车全部进入车站,便自以为使命完成,可以放心大胆地找墨西哥女郎共度春宵。

可在火车站接应的苏联士兵却对展品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他们只是随意清点了集装箱的数量发现没有问题,便不再一一打开检查。

而那辆载有探月卫星的卡车早已在驶入火车站的那一刻,被CIA特工成功掉包。

特工们立刻将卡车开入提前准备好的废品回收厂,五名航天专家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事不宜迟,他们立刻对探月卫星进行拆卸分解以及拍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当卡车驶入回收厂时,周围的街灯突然两起,突如其来的情况令CIA特工们心惊胆战,以为这是克格勃设下的圈套,差点就准备拔枪射击。

结果发现只是虚惊一场,纯属巧合。

而在开展拆卸工作时,专家们发现要想深入研究,必须破坏一道一次性封口,倘若被苏联人发现封口被破坏,计划势必败露。

此时CIA又展现出强大的处理问题能力,潜伏当地的CIA成员立刻动用关系,加班加点为行动小组打造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零件。

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们发现这极有可能是苏联探月卫星的备份,因为内部许多关键的零部件都完好无损,估计苏联人自己都没想到美国人能通过这种手段窃取卫星关键技术,因此才如此大意。

凌晨4点左右,行动小组完成了拍摄工作,将卫星原封不动地组装并送回集装箱后,小组率先离开现场。

凌晨5点,被收买的卡车司机按照约定时间前来接收卡车,将其开回火车站。

两个小时后,前一天负责押运的苏联士兵来到火车站,发现昨天的那辆被突发事件截断的卡车仍在原地等候也并没有起疑心,只是简单打开集装箱检查后,按流程将其送上火车。

在神不知鬼不觉中,CIA成功偷天换日,为美国窃取了卫星研发的宝贵情报。

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踏足月球的人类,至于当初从苏联窃取的科技情报,在其中起到多大的作用,便不得而知了。

而苏联人在纳闷美国航天技术赶超自己时,永远也不会想到自己家的探月卫星曾被美国人劫持。

参考文献:

1.《Document-15-Lunik-Spacecraft-Sydney-Wesley-Finer》

2.《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争夺战─...美苏早期导弹与卫星政策分析》

3.《人造卫星,美国和苏联_Е·但尼斯》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 2024-06-25 13:13

    苏联当时最牛的一个火箭专家被个小小的手术给弄死了,你说有没有阴谋?

曼安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