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处悬崖上的古寺,历经1300年不倒,里面的僧人竟是北大硕士

曼安聊国际 2024-05-18 03:04:5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编辑|知了

在太原市二龙山的汾河悬崖之上,藏着一座历经1300余年不倒的神秘古寺,因地理位置偏僻,且寺院建在悬崖峭壁上,使得这座古寺名声不显。

可这样一座古寺,竟有一位北大硕士高材生的僧人苦苦坚守。他为何要守在这里出家?到底是为了什么?

里面的和尚是北大硕士

2023年12月,“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做客直播间,和俞敏洪展开了深度交流。

在对话中,柳智宇提出自己于2022年春节还俗,后认识志同道合的伴侣,现已结婚。

柳智宇之所以备受关注,还因他作为奥数金牌获奖者,却在24岁选择出家为僧。对于这一高学历者出家,公众对此很不理解。

其实,柳智宇出家的寺庙龙泉寺,有着“小清华”之称,这里的高僧个个都是学霸,其中以清华学子居多。

龙泉寺始建于辽朝,历史十分悠久,因地处北京高校云集的海淀区,成为不少清北高材生的栖身地。

正是这些学霸僧团的存在,使得龙泉寺名声大噪。

对于学霸们出家的目的,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一些人确实有出家念头,但更多人纯粹是一时冲动或另辟蹊径找个“铁饭碗”,他们多选择在名气大的道观或寺庙,没几年就耐不住寂寞急忙还俗。

不过在山西太原的二龙山景区附近,有一座坐落于汾河悬崖峭壁上的古寺,这里却有一位北大研究生的住持在苦苦坚守。

尽管二龙山风景宜人,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可很少有人知晓深山处藏匿着的悬泉寺。

悬泉寺虽然十分精致,但因登山难度比较高,就连本地人也不愿前来,大多数时间,寺庙内空寂无声,让人心生无边萧瑟的孤独感,可能在游客看来这里很是清净,可待久了就迫不及待要回到红尘中去。

那么,这位北大硕士生的住持到底是如何坚守下来的?

历经1300余年不倒

悬泉寺位于太原西北的阳曲县西凌井乡,从山上向下看,汾水环绕在群山之间,形成山水相依的美景。

在大山山腰处的悬崖峭壁缝隙中,一座毫不起眼的古寺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座寺庙是唐贞观年间所建,距今已1300余年历史。

古人选择在险峻的半山腰建造寺庙,其实也是有智慧的。

在这座古寺的西侧就是汾河二库,山脚下有一条宽阔的河流穿过,在古代水利工程不完善的年代,每当雨季来临就会涨水,山脚下的建筑物就会被淹没。

古人考虑了这一点,因而才耗费大量物力人力,将古寺建造悬崖之上。原本悬泉寺高出汾水60-70米,但因常年淤积,水位逐步上抬,悬泉寺目前只高出汾水30米左右,但依旧无需担心汛期被淹。

而想要进入悬泉寺内部,需先沿着只有0.3到1.5米的古栈道盘旋而行,穿越石洞爬上石梯,走到二龙山深处,就可看到名为“七佛洞”的小庙。

七佛洞为天然石洞,洞虽不大,却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出世前的7尊古佛,这些古佛是明朝时流传而来,历史价值颇高。

离开七佛洞后,再穿过一片狭窄而隐蔽的小洞,来到山的前面就可看到悬泉寺。

在寺庙内,一位面貌约四五十岁的僧人正在忙碌着,他眼神纯真,面色平和,一看就是佛门中人,可他却戴着厚厚镜片的眼镜,再加上穿着便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老师,只有礼佛之时他才会穿上僧袍。

经过了解得知,此人正是北大硕士毕业的高材生,他出家前先是在兰州大学学习,后又考上北大研究生,拿到了北大硕士学位。

20年前的北大硕士,其含金量可想而知,有了这个身份,不管他在哪个城市,哪个行业都能混得风生水起。

可有着大好前程的他,却放弃了一切,来到偏僻而又隐蔽的小小古寺出家,显然这位僧人内心十分执着,意志也非常坚定。

当问起这个问题时,这位僧人沉默不语,显然他心中有事,才会放下一切身入佛门。

从和师傅的交流中可见,他内心平和,没有欲望,眼神坚定,不因世俗纷扰而影响,是一位坚持寻求真谛的智者。

曾是明朝皇室“家庙”

当被问道悬泉寺的取名用意,师傅称这座寺庙因是建在悬崖边,石壁上常年有泉水滴落下来,故而有了这个名字。

放眼望去,古寺周围山清水秀、山石峥嵘、碧水悠悠、水瀑潭雾、鸟兽鱼虫,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是旅游佳地。

贞观时期悬泉寺香火十分兴旺,无数人跋山涉水前来礼佛,不少王公贵族也欣然前往。最繁盛时,古寺内拥有300多位高僧,他们说法讲道、乐善好施,吸引了无数香客前来。

尽管朝代更迭,可古寺一直不受影响,但明朝时这一切都变了。

原来,朱元璋一统江山后,为自己的众多儿子封国建藩,而三子“晋王”就被封往山西太原。

而风景秀丽、山林繁茂的二龙山被划为禁山,成为晋王府的“柴炭之地”,民间百姓不得私自上山砍伐、打猎,只有他的近臣才有资格上山。

后来,晋王朱棡发现半山腰处竟有个寺庙,直接将其变为“家庙”,公元1443年,悬泉寺更名为“晋藩国主香火院”,每到各大节日,晋王府都会前来上香祈福。

晋王还请来了多名高僧镇守,使得这座家庙规格提升,可香客们却无法上山烧香拜佛。直到公元1467年,因百姓意见颇大,悬泉寺这才“返院还寺”。

但晋王长期封山,使得悬泉寺就此没落,只有本地人才知晓它过去的辉煌。

直至今日,悬泉寺也没有高僧镇守,不少僧人纷纷出走,只有这位北大研究生僧人还坚持守护。

愿意成为古寺继任者

进入悬泉寺后,可在大门左侧看到30多米长的石壕,石壕内遍布大大小小的木棍,被称为“平安壕”。

据师傅说,清初思想家、医学家傅山先生曾在此修行,因其医术高超,附近山民纷纷找他看病,傅老每每都能药到病除。久而久之,看病的百姓就会将随身带来的棍子丢在山崖下,希望山神庇护其免受疼痛之苦。

悬泉寺内有大雄宝殿、伽蓝殿、经阁楼、观音堂等16间庙宇,占地约800平米左右,每座庙宇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师傅说,他已来到悬泉寺修行多年,很多僧人已纷纷离去,只有他一人还在坚守着古寺,尽管寺庙一直以来香火不旺,也没有什么香客,但他仍会继续坚守下去。

师傅曾带着游客来到古寺的一处观景台,指着下放的大坝说,当年建造大坝时,挖出了不少历代高僧的骨灰坛,后被文物局带走研究。

在师傅看来,正是这些高僧骨灰坛的发掘,让他在修行路上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指引,希望能够成为高僧们的继任者,只要他在,就不会让千年古寺消失。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很难真正停留下来感受路上的风景,而这位北大高材生的僧人,却能够静下心来,在这处净土中寻求内心的执着,这一信念值得学习。

参考资料:

毋世朝主编. 画说太原[M]. 2010

0 阅读:1

曼安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