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财经
又到了财报季,南京银行也发布了半年报。
息差承压的大环境下,银行的日子过得不容易,但也有一些银行靠着自身的经营实现不错的增长。
从中报来看,24年上半年,南京银行的业绩表现还不错:营收增长7.8%,净利润增长8.5%,营收利润双增。
客观地讲,这个成绩是比23年中报更好的。
业绩变化,原因在于非息收入增长。24年中报的非息收入比23年增加了不少。
从中报来看,由于净息差仍然承压,虽然营收结构上净利息收入同比降幅收窄,但净利息收入同比依然是负增长。业绩不靠净息收入而靠非息收入也不难理解,毕竟上半年债市大热,而南京银行多债基半年净值增长就超过4%,所以非息收入大增也是自然。
这一点从非息净收入变化中也看得出来,财报显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477%。
那么问题来了,债强贷弱的南京银行,能不能持续增长?未来的增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
值得深究。
不良率下降的背后,核销额大增,不良额大增?
资产质量,是银行持续增长的基础。
先来看资产质量。
截至2024年Q2,南京银行的不良率为0.83%,比2023年Q4降了0.07%,不良率稳健的同时略有下降。同期,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降到了345.02%,而Q1为356.95%,23年Q4的拨备覆盖率更好,为360.58%。
逾期率方面,从23年末的1.31%降到了1.25%,90天预期率从23年Q4的0.8%降到了0.68%,关注率从1.17%降到了1.07%。
整体资产质量非常稳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上半年核销及转出70.2亿,去年上半年只有27.44亿,而且去年全年也只有78.63亿。
什么意思呢?
上半年,南京银行核销额大增。
一般来说,银行不披露新增不良,但根据计算逻辑,期初不良贷款余额+当期增加额-当期核销额=期末不良贷款余额。结合今年上半年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仅比年初增加了1.83亿来看,上半年,南京银行新生成不良贷款至少有72亿。
以相同的计算方法可得出,去年同期南京银行的不良余额最少有37亿。
由此可见,虽然不良率表现稳定,但南京银行上半年产生的不良并不少。
财报之外,上半年监管部门也曾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贷前调查不到位”“个人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对南京银行宿迁分行进行处罚。
由此可见,虽然上半年靠着非息收入获得了还不错的利润表现,但对于不良的控制,依旧是个问题。
除了不良增长的问题,存贷增速差的拉大也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增长。
从财报来看,到今年6月底,南京银行的存款总额为14184.3亿元,相比年初增加了3.58%。相比存款增速,南京银行同期的贷款增速为9.79%。与此同时,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的增速分别为8.5和8.84%。
也就是说,南京银行的存款增速是不足的,下半年的揽储压力会进一步增加。
这个问题在二季度体现得更明显,财报显示,二季度银行的存款规模比一季度末下降了0.12%。
从总资产规模来看,根据中报数据,上半年南京银行总资产24828.21亿元同比增长11.71%,贷款总额11751.84亿同比增长14.12%。资产扩展的速度并不算慢。
同期,南京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比一季度下降了25bps,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8bp。下降到了8.97%。
接下来,如何拉动存款业务,及时补充一级资本充足率,为接下来的增长注入更多动能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体来说,上半年南京银行财报虽然看起来还不错,但仔细一看也有些潜在的问题,毕竟不是大型国有银行,做不到“六边形”战士。
作为一家将近3万亿规模的城市银行,南京银行也可能很快就会面临一个选择:如果继续快速规模化扩张,那么“债强贷弱”的局面就必须改善。
因此,接下来如何拉长板,补短板。颇为重要。
脱“虚”向“实”的路,南京银行必须走
长期来看,南京银行的业绩不能一直依赖“债牛”,长期来看“贷牛”才是一条能够持续增长的道路。
银保监会很早就提出,银行机构要坚决摒弃偏离主业、脱实向虚,盲目扩张。
也就是说,当下行业息差承压,银行固然需要做大中间业务以及非息收入来保业绩,但长期来看,还是要回到以“贷”驱动的增长路径。
好的一面是,南京银行的存贷业务主要对象是企业客户。
从贷款的结构分布上看,其中,大部分为公司贷款和垫款。
还是那个问题,要做大对公业务,就必须要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不仅要控制不良率,更要加强贷前管理,提高风控能力。
天眼查APP行政处罚信息显示,近几年,南京银行也曾因各种问题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市场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多部门处罚,处罚总金额达846万元。此外,宿迁分行等分公司也曾被处罚。
南京银行收到的罚款不止这些。
2020年6月,南京银行淮安分行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罚款35.38万元;,南京银行被罚73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0.88万;2020年6月4日至5日,南京银行连续收到了来自江苏银保监局的21张罚单,罚没总金额超1400万。
据悉,这些处罚涉及的事项包括“违规放贷、伪造存单、勾结外部人员骗贷”等。总之,还是业务、人员的管理问题。
今年1月份,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同意选举谢宁担任该行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掌舵南京银行长达10年之久的该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升荣到龄离任。
谢宁能不能解决旧问题,带领南京银行走上新增长,值得关注。
从业务上,找到新增长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动能。
中长期来看,利率走低的趋势可能还会持续,所以,债牛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对于南京银行而言:债牛不是业务牛。
总而言之,“脱虚向实”的路,必须走,即便可能会带来短期内稍差的业绩表现。
实际上,为了应对成本上升以及净息差压力,改善业绩表现,南京银行也在压缩成本,比如减少员工薪酬。
财报显示,南京银行共有16260名在职员工,去年同期为16085人,相对应的职工薪酬却从47.31亿元减少到45.41亿。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薪酬减少了,8月初,南京银行人均月薪4.66万元的消息还是上了微博热搜。
当然,人均月薪肯定是有失偏颇的,最新的半年报中没有披露高管薪酬,但参考23年的年报,包括离任的高管,23位高管合计税前年薪接近2989万,超200万年薪的高管有11人,副行长宋清松,税前年薪为231.63万元。
员工的薪酬降了,高管的薪酬是不是也会跟着降?未来还有多少成本下降的空间?这点值得持续观察。
整体来看,上半年,南京银行的成本管理做得很好了,非息收入极大地缓解了净息差的压力,因此表现出了不错的业绩增长。
但正如南京银行董事长谢宁在业绩说明会上说的,南京银行要“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中实现自身价值”“让增长的继续增长,让该降的尽量下降”。
在赋能实体方面,今年,南京银行启动了有效客群三年倍增计划,希望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将服务的实体客群翻一倍。
在贷款业务上,科技企业贷款户数量同比翻了一番,非小实体用户数也增长了27%。未来,南京银行如何加强管理,降低风险,走好“脱虚向实”这条路,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说实话做为南京银行老股民这个价位不适合介入!已经是低指数时的相对高位了!7块左右还是有投资价值 10块不要考虑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