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猪芯片“吗?来看看如今”二师兄“的境遇

观察与思考 2024-02-17 19:19:31

中国本土的猪基本都是黑猪,在 1927 年民国电影《盘丝洞》里面,还有就是以前的西游记彩绘本里猪八戒都是黑猪,原型就是中国土猪。放眼全世界,没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喜欢猪,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猪的国家,有 9, 000 多年历史了。“家”这个汉字就是屋顶下养只猪的象形词。中国养了全世界近一半的猪,也吃掉了全世界近一半的猪肉。

1927年《盘丝洞》剧照

但今天,中国的土猪已经成了濒危物种了,四个地方猪种已经确定灭绝, 31 个品种濒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土猪生活了 9, 000 多年,但在最近 30 年时间里,有些土猪却变得比熊猫还要珍稀。而且神奇的是,土猪必并不是被吃到绝种了,而是没人养。土猪也不是不好吃,相反它比外来猪可香多了。

在今天中国市场上最常见的商品猪叫“杜长大”,这是一种混血洋猪。“娘”是丹麦长白猪和英国大约克猪混血的二元猪,"爹"是美国本土猪杜洛克猪,所以杜长大就是丹麦、英国、美国混血的三元猪。但是这种洋猪在肉质和口感上都比不上我们中华田园猪。那为什么杜长大在中国还那么火呢?说到底就是市场选择,中国土猪原本是有优势的,它又能生又能吃,占据了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西方猪很多品种还是从中国引种过去的。

”杜长大“

不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情况就变了。到 2007 年,中国土猪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降到了低于2%,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对肉蛋奶的消费需求上来了。一对比大家就发现洋猪在很多方面都完胜土猪: 洋猪吃2.8 斤饲料,长一斤肉;土猪吃4 斤饲料,长一斤肉。洋猪半年就能出栏,土猪一年出栏。洋猪60% 都是瘦肉,土猪60% 是肥肉,洋猪一斤卖10 块钱,土猪好吃但是要卖 50一斤。

如果你是养猪专业户,你会养哪种猪呢?结果就是低成本高产出的杜长大越来越多,而中华田园猪就被打入冷宫了。根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的地方猪有 88 个品种,其中 85% 的数量都在下降,有的地方已经找不到公猪来配种了,分分钟要灭绝。项城猪、定县猪、龙游乌猪和窄勒黑猪,这四个品种已经确定灭绝了,中华田园猪万万没有想到,坚强生活了近一万年,短短几十年间就要没了……

那以后正宗田园猪是不是要在动物园才能看到了呢?最先感受到猪圈危机的是资深的吃货们,东坡肉色泽均匀,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是杭帮菜的经典。最正宗的东坡肉,材料是浙江本地的两头乌,也就是金华猪,中国”四大名猪“之一了。用它做成的金华火腿那叫一个香,从清朝开始就是贡品了。但大家都养洋猪之后,两头乌生存困难,在 2006 年直接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畜禽品种。除此之外,正宗的四川回锅肉要用成华猪,看这一身黑毛,头方、腿短、背宽、屁股大,肌内脂肪含量高,所以它在两次下锅之后的回锅肉依然是肉香浓厚、松软可口。但截止至 2013 年5月,成华猪只剩下 100 头左右。被饲养在成都的一个保护场内,别说是吃了,连看一眼都很难。

两头乌

 

成华猪

土猪肉炸制的猪油,还是很多中华美食的灵魂,阳春面、猪油拌面,那一勺猪油,就足够在最简单的食材勾出最诱人的味了。虽然洋猪也可以熬出油,但根本就没法比。在八九十年代,谁能在菜里加一勺荤油,那简直就是绝了。现在很多人会觉得猪肉、猪油、大猪蹄子都没有之前好吃了,真不是你口味刁了。那么土猪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刻,我们不应该拯救他们吗?

保卫美食当然是一个方面,同时也是要保持猪品种的多样性,避免生态灾难。大家应该对 2018 年的非洲猪瘟印象深刻,大批进口猪连带着遭殃,养殖户损失惨重,一斤猪肉涨到了四五十块钱。相比之下,中国土猪的生命力和抵抗力要强很多的。在 2008 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有一头猪,它靠着吃木炭、喝雨水、啃泥巴,在废墟里撑了 36 天。被解救之后,大家给它起了个名字”猪坚强“,直到21年6月去世,按人类的寿命理解,它相当于是百岁老人了。

而我们现在引进的白猪,它不是自然杂交的,是长期在条件非常好的环境中培育出来的,它的抗病性要低一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保护中国土猪,也是捍卫我们的粮食安全。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吃饱饭大家才能进城搞经济。猪肉也是我们餐桌上的主角,它再平常不过了,但也有被”卡脖子“的风险。农业农村部就曾经强调过: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猪就相当于是猪芯片。

袁隆平爷爷

国外引进培育的杜长大,它便宜,瘦肉也多。但也有缺点,就是没有继续育种的能力,卖给我们的一般只是育种产的次级猪,一般繁衍个 5- 8 代就该淘汰了。为了猪圈不空,我们只能继续从国外进口前面几代的种猪,也就是丹麦、英国、美国的本土或二元混血猪。所以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买种猪——退化——再买种猪。而且它引进的成本也不低,种猪一般是空运到中国的,一头成本至少要4万块钱,在 2020 年就进口了超过3万头,一年光买种猪,我们就花了超过 12 亿元。万一别人变脸不让我们进口种猪,那猪肉供应就是个大问题了。所以从保护粮食安全的角度,我们也该拯救中华田园猪。

那用什么拯救呢?当然是钱。从 2010 年起,政府就建立了 89 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此外,投钱保护土猪,就比如回锅肉猪——纯种成华猪。经过接近 20 年的保护,现在的数量已经从 100 头上升到了 800 到 1, 000 头。最近几年,中国还储备了 300 多万头生猪和接近 1, 000 万头种猪的基因。保卫猪猪安全,除了国家在努力,民间也在发力,实际操作还是要回到市场这只手身上。

近年来已经有很多企业在研究”杂交土猪“,试图打造出栏快、吃的少、瘦肉多、肉质又香的新品种。土猪和洋猪、野猪杂交的案例也都有。在养殖模式方面,我国养猪的很多都是个体农户散养,很粗放,土猪要打好翻身仗,还是得走现代化、集约化的路线。举个例子,欧洲的丹麦是世界养猪强国,养猪技巧甚至细致到了光照强度,就比如说母猪,它喜欢开灯那啥,光照强度不够会影响配种等等。要玩好这种模式就要技术和人才。现在互联网大佬也开始下场养猪了。比如网易的丁磊, 2009 年宣布养猪,猪住在公寓里,冬暖夏凉,全自动饲喂,配备猪用马桶,吃季节性食材,没有添加剂,听专属的云音乐歌单,每天伙食费 40 块钱,还要定时的奔跑锻炼,有专人陪玩,保持好心情。

智能化养猪

好家伙,还缺猪吗?我可以兼职的!其他大厂也在大展身手。阿里擅长 AI 养猪,研究”母猪的产后护理“,为猪设计成长计划。京东的算法工程师整天泡在猪圈,抱着母猪去配种,扛着公猪去喂饲料,研发出了猪脸识别技术。华为也推出了机器视觉养猪,也是在强攻智能科学养猪方向,养猪再也不是脏乱差了。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讨论,法国有鹅肝,日本有和牛,俄罗斯有鱼子酱,中国有什么顶级食材吗?竟然有人提起了”唐僧肉“,那也别忘了还有本土”二师兄“,如果中华田园猪做大做强,那也是妥妥的中国特色名片。关键是地道的回锅肉、东坡肉、金华火腿,我们也可以保住了。最后,我们常说,只有强大才能保护得了自己想保护的东西。以前吃不饱饭,吃不上肉,必须要进口洋猪。现在我们也有意识,有能力去保护土猪这种本土动物和饮食文化了,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关注我,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2 阅读:1

观察与思考

简介:社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