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警卫员酒后失言致使抗日局长被判烧死,日军:不能用汽油

稗官会论史 2024-06-08 12:23:33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拉开侵华序幕。

2019年,蒋介石当年不抵抗的电报密令被公开出来,为这桩历史公案划上了句号。但不管是蒋介石的密令,还是张学良保存实力的私心,面对侵略,30多万东北军未放一枪。

蒋介石密令

没有办法,东北人民开始自发组织起抗日队伍,一时间,各路义勇军、自卫军、救国军、大刀会等层出不穷。其中,亦不乏一些爱国官兵,他们忍辱负重委身伪满政府,与日军虚与委蛇演双簧,私下里却联络抗日队伍领导抗战。其中,当时任职沈阳县警察局局长的张凤岐,便是打入敌人内部的代表人物。

1888年,张凤岐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县昌邑屯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家里兄弟多,但重视教育的父母,还是竭尽所能供他们读书。张凤岐也很用功,他考上了奉天高等警察学校。

经过数年积累,1922年,张凤岐被升为东三省兵工总厂的总务科长,在这里,他认识了时任少校营长的黄显声,两人成为至交好友。

张凤岐

皇姑屯事件以后,张学良当上了大帅,黄显声被调去当了卫队旅长,负责保卫沈阳和大帅府的安全。这期间,黄显声受到张学良的信任和器重,1930年,他被升为辽宁省警务处处长,黄显声赴任以后,很快就把好友张凤岐调过来任职。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很快建立起伪满洲傀儡政权。这一下,张凤岐的工作就变了身份,如果继续干,岂不就是给日本人做事的“汉奸”了?

“东北军已经撤离,警卫队现在是重要力量,如果要组织民间抗日,或者大部队打回来,都离不开他们的掩护与策应,你不能离开。”

黄显声

张凤岐一心想要辞职,但黄显声却劝他继续干。在东北军撤离后,黄显声曾率领2000警察,与日军血战了三天三夜,张凤岐也是靠着沈阳的警卫队,支撑了两天两夜才退到锦州,他们都非常清楚在当时环境下,这股力量的重要性。

于是,张凤岐主动找到了沈阳的伪政府,毛遂自荐,请求继续担任职务。日军正需要人来做表率,于是欣然同意。

上任以后,张凤岐便与日本人演起了双簧戏。他表现得非常乐意为太君效劳,以此向日军要武器要支持,扩张警备队伍。而私下里,他利用合法身份,招募爱国志士,组织民团,联络当地抗日武装,配合黄显声组织抗日义勇军,为义勇军提供情报等等。

张凤岐全家福

他们还定下一个大计划,准备利用所有力量,进行官民合作,将民间抗日力量改编统一,待时机成熟,大部队打回来,来一个里应外合消灭日寇。为了将抗日力量最大化,黄显声积极奔走,弄到了很多武器,不管是山匪还是百姓,所有的抗日武装,他都给武器支持。

日本人要求张凤岐去剿灭抗联,因此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带兵出城,消灭几伙打家劫舍还不抗日的土匪交差,同时,还能缴获武器和钱款,为抗日筹资。

到1932年5月,他已经发展出八九千的武装力量,并且摸清楚了日军在沈阳的布防情况,他与黄显声商定,准备3个月后,里应外合攻打沈阳,将日本人赶出去。

当年申报报道内容

眼看胜利在望,紧要关头却突然出了事,因为被叛徒出卖,张凤岐手下的督察长杨春元,在与义勇军进行联络时,被日军当场抓到。

杨春元被逮捕,虽然他受尽折磨至死不肯招供,但本来就疑心张凤岐办事不利的日本人,对他也更加怀疑,大家因此都处在危险的漩涡之中。

就是在这种节骨眼上,因为用人不当,引来了大祸。

张凤岐的手下,有两个警卫员是大酒鬼,一个叫孟宪臣,人称“孟大烧锅”,还有一个叫郭丙泰,绰号“郭大饼子”,这俩人都以能喝闻名,据说一顿三斤不倒。

这俩人在一块做事,那可真是完美的酒搭子,一有时间就出去下馆子不说,他们还经常吃霸王餐。杨春元的事情出来,张凤岐心知危险,也曾对属下三令五申小心些,但是憋了没几天,这俩人便又相约出去喝酒。

酒鬼憋了几天,再喝就更停不下来。眼看已超过了他们的3斤极限,因为这俩人酒品不好,老板担心他们喝醉了又找借口赖账,便出来劝阻让他们少喝点。结果孟宪臣借机发疯,与掌柜的争吵起来,还砸了几个酒瓶子。

因为动静过大,引来了路过的日本宪兵,一个日本兵见有人胆敢闹事,不由分说,上来便一人给了一耳刮子。

这孟宪臣之所以叫孟大烧锅,就是因为像大口锅一样,一眼到底藏不住事儿,这喝了酒更不得了。挨了打后,仗着酒劲,指着日本兵便骂道:“你竟敢打我?呸,你得意个什么,我们局长说了,用不了几个月,就把你们收拾了--------”

日本军官

郭丙泰尚有几分理智,他吓得一个激灵酒意全无,但已是来不及阻止。孟宪臣,当即便被带往马路湾的日本宪兵队,宪兵们向队长大古青堂报告了此事。

第二日待孟宪臣酒醒,他已经被绑在了日本人的刑架上,大古青堂亲自主审。老虎凳辣椒水,扛不住两样孟宪臣便招供了,说张凤岐是黄显声的卧底,还说他们如何拿着日本人的钱和武器,招兵买马联络义勇军,准备里应外合,把日本人赶出沈阳--------

拿着日本人给的武器资助义勇军,这可把鬼子气坏了,此事还惊动了土肥原贤二。他下令彻查队伍里的抗日分子,这一个命令,导致许多人被牵连。

自然,孟宪臣被抓后,张凤岐很快就收到了消息。他在赌孟宪臣知轻重不会泄密,在想怎样能圆了这个谎,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他是坚决不愿逃走的。第二天,他的院子,便被重兵包围。

当年此事报道

张凤岐被捕了,因为他与黄显声及抗日武装来往密切,日本人为了获得情报,对他用尽了大刑,但哪怕被折磨到不成人样,张凤岐也始终不愿屈服,更不会透露一点机密。

日寇恼羞成怒,决定用最残忍的极刑,来处死他震慑抗日分子。1932年7月下旬的一天,日本人将张凤岐押到了沈阳故宫大政殿后面,将他绑在空地上的一根石柱上。

沈阳故宫大政殿

就在准备行刑时,一个日本军官突然叫道:“不能用汽油!换成油漆!”

虽然都是烧死,但区别很大,因为汽油烧起来很快,几分钟就能烧死人,而油漆虽然易燃,但并不是燃料,燃烧的比较慢,这样的死亡时间更长更痛苦。

张凤岐,被以这样悲壮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因为孟宪臣这个酒鬼的一句混话,耿光汉、程云桥、洪德彰、陈范等人,也被日军在大石桥活埋。自张凤岐被捕后,国内外很多家大报社,均连续报道了此事。

张凤岐牺牲后,张家人逃离了东北,他的两个儿子张大飞与张大翔,身负血海深仇,他们全部报考了空军学校,成为空军与鬼子决战蓝天。哥哥张大飞是飞虎队员,1945年5月,他在对日作战中牺牲。

张大飞与齐邦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4年抗战,无数先烈承受过日军惨绝人寰的极刑,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旗帜赢得了胜利。致敬!

作者微信公众号:稗官论史,欢迎关注。

0 阅读:0

稗官会论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