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稗官会论史 2024-06-12 11:56:50

1931年4月,在上海的一间民房里,一个年轻女人正在满脸笑意的读着一封信,信中作为地下党的丈夫告诉她自己平安,很快就能回家团聚。

然而,这竟成了丈夫的最后一封绝笔信,妻子陈三发在家苦等30多年,都没有等到丈夫回来。一直到1969年,她在弥留之际,仍对失踪的丈夫念念不忘,给儿孙再三交待遗言:“一定要去找他,找到他----”

14年抗战,无数中华儿女为国捐躯,这其中有许多人,被“无名烈士”四个字全部概括。那么陈三发的丈夫是谁呢?

无名烈士墓

半个世纪寻亲路

陈三发去世后,她的儿子连信保,孙子连光荣,一直没有忘记老人家的遗愿。尤其是连光荣,他从小便时常听奶奶讲爷爷的故事,一直到咽气,奶奶嘴里还在喊“德生,德生”,奶奶一辈子因为爷爷的失踪,吃了很多苦,他不忍心让她的心愿落空。

根据陈三发留下来的信息,她的丈夫名叫连德生,1925年加入我党,之后又参军打仗,在上海呆过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就没有其它线索了。

在上海呆过很长时间,但具体是什么职务做什么工作,却一直没有给家里说。2002年,连光荣决定试一试,背着行囊去了上海。但在当时,上海的人口也有一千多万,没有其它线索,这样的寻找无异于是大海捞针,连光荣从出生起就没有见过爷爷,而且,爷爷说不定已经去世了。

上海

他在上海也呆了很长时间,每日下班之余,便是到处寻找打听,但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连光荣很不甘心,但是想找,他又无从下手,一直到2008年,突然有了一个线索。

我国进入了网络时代,有一天,一个朋友对他说:“你这样跑来跑去的找,又费精力寻找的范围也小,你不如上网找,说不定他是老党员立过功,政府有记载,说不定哪个老战友写了回忆录----”

这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连光荣听了后,很快就买回来一台电脑,每日在上面搜索关于抗战时期的内容,没想到真的有所发现。

那是2008年的7月,他在一个叫“铁血社区”的论坛里,发现了一本叫《全能卫士》的书,书中第十四回出现了“连德生”这个名字,各项描述,与奶奶所讲的爷爷极为相似。

很快,他又在《伍豪之剑》这本书中,看到了“连德生”这个名字。这本书,是王铁群所著,主要介绍周总理在上海组织特科成员与敌人殊死斗争的故事,其中陈赓所领导的“二科”,有一个成员就叫连德生。为了弄清楚这件事,连光荣想办法联系上了王铁群,从他那里,他得知连德生也是浙江上虞人,曾担任中央特科红色保卫队行动队的副队长。又名连德胜。

连光荣非常激动,他心里笃定,这个特科红队的副队长,就是自己爷爷。

顺着特科红队这个线索,连光荣继续追踪,旧报纸、文献、历史书籍、纪念馆材料等等,都是他查验的途径。

2009年,连光荣在“抗日英烈纪念馆”的“英名永存”一栏中,发现了连德胜这个名字。连德胜,这是他祖父的曾用名,上面记载,他1935年,被杀害于江西赣州的大余县。

既然确定是牺牲在大余县,他便马不停蹄,立刻前往大余县。在大余县政府,他查看了“大余革命史”等史料,在上面找到了关于连德胜的信息。

《绥靖公报》,这是1935年创刊于江西,由驻赣绥靖区司令部印刷的报纸。在上面,连光荣还意外找到了连德胜的照片,这是他生前唯一的一张照片。

连德生

连光荣耗费大量时间多番查找,查遍了所有能利用的渠道,他靠一己之力,终于理清了爷爷波澜壮阔的一生,史书上冰冷孤单的一个名字,被他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悲壮故事-----

红色特工勇就义

1893年,连德生出生于浙江上虞崧厦镇的一个渔民家庭,家里祖上三代都靠打渔为生。但他尚在牙牙学语之时,他的父亲便撒手人寰,打渔的活计母亲一个人干不了,况且还要带着孩子,没办法,只能带着他到上海谋生。

年纪稍长一些,连德生便开始做工补贴家用,他当过学徒店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英商的电车公司做起了售票员。这天,一个姑娘闯入了他的生活。

这个姑娘就是陈三发,她离开家乡,一个人到上海来打工,但上海的高楼大厦,让她没出车站就转向迷路了。当时连德生正好下班,看她拎着大包小包,明显找不到路,便热心帮助了她。

一个身形笔挺又和善帅气的小伙子,让初来乍到的陈三发很有好感,而且她又举目无亲,从此时常来找连德生。两个年轻人很快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结婚以后,他们生了两儿一女,连光荣的父亲,便是老二。

剧照

生活美满幸福,但陈三发很快,也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自己的丈夫,明明只是一个售票员,却早出晚归极其忙碌,甚至会一下子消失很长一段时间。

兵荒马乱的年月,陈三发心里很不踏实,在她的再三追问下,连德生便把自己“地下党”的身份告诉了她,除此之外,再不肯说其它,陈三发也明白问题的严重性,夫妻俩从此都默契的不再提起。

1925年5月,因为日本和北洋军阀镇压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五卅运动爆发,连德生是这次运动英商电车公司的领导人之一。因为这次运动声势浩大,连德生被英商电车公司开除了,不久后“四一二”爆发,蒋介石大搞白色恐怖,为了让他避避风头,组织派他去了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五卅运动

从苏联归来,连德生便进入了中央特科,做了二科红色保卫队行动队的副队长,他的主要任务,是保卫上海交通线路和人员的安全,清除内奸营救被捕人员。能担任这个职位,连德生必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因为身手了得,他还担任了杨登瀛的保镖和联络员。杨登瀛是中统高官特派员,同时也是我党的重要特工,他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连德生的传递亦是功不可没。

杨登瀛

1931年4月,因为顾顺章的叛变,导致了上千名同志被害,上海因此掀起腥风血雨,特科同志只能纷纷转移,连德生也是在此期间离开了上海,转道香港,进入了中央苏区。陈三发收到的信,就是他从香港寄出的,进入苏区以后,为了避免暴露地址,连德生便没有再寄信回家。

在苏区,他担任过红军医院的管理员、交通科科长等职务。

当时,日军已大举南下,一步步蚕食我国,华北危在旦夕。但蒋介石却不顾国难当头,调集百万大军对红军进行大规模围剿,1934年10月,第5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

因为要留下一部分力量坚持斗争,照顾伤员,牵制敌人力量,为大部队长征做掩护,所以有近两万名红军,被留在了苏区根据地,连德生也奉命留守。

当时的苏区,有战斗能力的战士有一万六,但伤员却有三万多,在数次围追堵截中央红军之后,蒋介石又将主要兵力放在了清缴苏区上。

1935年3月4日,连德生与梁伯台、刘伯坚等人,率领机关人员和一部分武装力量,突破了蒋军的重重包围,之后一边转移一边打游击。3月6日,他们与5倍于己的粤军余汉谋部遭遇,再次陷入重重包围,连德生与几名同志,因为受伤被俘。

拖着奔劳数日的伤病之躯,他们在狱中,又经历了数日惨无人道的刑讯折磨,因为始终不愿透露任何消息,3月21日,连德生英勇就义。

连德生牺牲,陈三发从此再也等不来丈夫的消息,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做保姆摆地摊做苦力,愣是在战乱之中,将三个孩子养大成人。英雄就义,却始终活在她的心中,这一等就是近40年-----

2010年,国家民政部,向连德生的家属,颁发了烈士证书。

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在近20年的持续战争中,正是无数先烈与家庭的牺牲与离散,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稳生活,致敬!

作者微信公众号:稗官论史,欢迎关注。

1 阅读:18

稗官会论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