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近期,印度宣布向中印边境(北阿坎德邦以及喜马偕尔邦)增加1万兵力,这使得中印局势再度引发关注。而印度总理莫迪也悄然前往被印度非法占据的中国藏南地区,这表明莫迪决心改变对华关系中印度的被动处境。
就在上个月,中国与印度才举行完新一轮的军长级会议;增兵此举无疑是对中国的极大挑衅。中印两国最大的矛盾就是边境问题,不仅有“麦克马洪线”也有被印度所非法侵占的我国“藏南”等许多争议地区。
印度为了侵占中国的领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当年我方就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了对印自卫反击战,他们为什么记不住呢?
印度增兵边境
近期,我方关注到有万人规模的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进行部署,此举无疑体现了印度希望借此向我方施压,并希望在未来的边界交涉中增加筹码,为自己争取有利。印度方面透露行动的目的在于预防中国威胁,其关注焦点显然是我国的解放军。
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作出回应,明确表达反对,强调此举影响了双方共同努力缓和两国边境紧张关系的成果。但目前来看,印度似乎并未重视中国的关切,反而加剧了双边关系的紧张状态。
从加勒万河谷冲突开始,中印进行了多轮军长级会谈,但目前来看,这些会谈并没有让印度停止侵占中国领土的野心。这让我们不禁回忆起60余年前发生的对印自卫反击战。
对印自卫反击战
自印度从英国殖民者手中取得独立地位以来,就一直以南亚地区的“老大”自居,甚至理所当然的英国过去在南亚地区的势力范围当成自己应该“继承”的地盘,大肆欺压周边国家。为此印度总理尼赫鲁甚至说出了“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的经典言论。
在把周边小国的土地侵占到没有太多空间后,印度就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因为腐朽的清政府根本无力对西南边境进行管理,让英国人就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妄想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以作为和沙皇俄国的“缓冲地带”。
到了民国,这一情况也没能得到缓解,甚至变本加厉的出现了“麦克马洪线”,有了这些历史,以英国殖民者继承人自居的印度,便开始堂而皇之的侵占西藏。
自1961年以来,尤其在1962年6至10月份,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西段中国境内设立了43个哨所,中国多次表示抗议并要求印度方面撤离,但印度政府将中国的言语认为是无力的,于是更紧了使用武力来威胁中国,同时加紧备战布局。
在东、西两段,印度集结了共计2.2万多名印度士兵,这些军队相当一部分都驻扎在“麦克马洪线”附近。在9月到10月初这段时间里,尽管中国边防部队曾多次发出严厉警告,但仍然无法阻止印度军队进攻;印度军队的挑衅行动最终导致47名解放军指战员伤亡。
面对印度对中国领土的持续侵占以及频繁的边界摩擦,解放军已明确接收到总部下达的指示:整装待发、准备作战。而事件的导火索发生在10月20日,印度出动庞大兵力,正式发起攻势;而中国军队毫不示弱,立即进行了有组织的自卫还击。
在东线战场,西藏边防部队凭借强大的实力,有效抵抗住了印军展开的蚕食,成功占领战略要地,我方军队分成五路向南挺进。与此同时,中国边防部队也成功拔除了印军的许多据点,并收复了易古通和哥里西娘等重要地方。在西线战场,新疆边防部队瞄准印军正面布防较为薄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逐次攻占策略,成功消灭了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区域内的印军。随后,他们乘胜追击,清理掉了该区域附近所有入侵印军的据点。
新疆边防部队冒着生命危险,沿着喀喇昆仑山脉至冈底斯山脉这长达千余公里的路线,转战各地,扫清了足足37个入侵印军的据点。28日,中国边防部队结束了这次自卫反击行动的最后一仗。
为了缓解中印紧张局势,中国政府在10月24日郑重发布三条诚意满满的建议:停火、重启对话和和平解决边界争端,但印度政府却断然否决。第二天,印度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组建应对紧急情況的内阁,准备跟中国长时间抗衡下去。
他们鼓吹反华情绪,打击华裔,关闭中国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并驱逐中国记者。与此同时,印度政府还积极备战,扩充军力,调整部署。随着时间推移,到11月中旬,印军在东西段共部署了超过3万名士兵。
11月14日开始,印军再次在中印边境展开猛烈攻击。面对印方的再度挑衅,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指示军队进行反击。在东线战场,西藏边防部队根据印军的战术弱点,采取了以少胜多的策略,成功歼灭了西山口地区的大部分印军。
随后,他们进一步向南推进,至21日为止,成功收复了德让宗、申隔宗、邦迪拉以及往南的吉莫山口。而在西线战场,新疆边防部队克服恶劣气候条件,成功打退了班公洛地区的印军。此次战役中,我军成功的收复了多处领土,并将实控线推近至中印边境传统习惯线。
结语
民族国家这一概念随法国大革命所诞生,民族主义也因此蓬勃发展,并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立国根本。印度也不例外,印度建国之初就拥有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在其对外扩张侵占领土的过程中蔓延的更为明显。
不得不强调的是,民族主义是一只猛虎,用好了可以凝聚人心爆发极强的生命力,但用的不好就会反噬自身。在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原本在印度一言九鼎的尼赫鲁遭遇到了从议会到全国的广泛质疑,他的统治基础被彻底动摇了。
这次战争的失利对尼赫鲁个人的打击极大,自此尼赫鲁的人生迅速走向低谷,最终也让他郁郁而终。这个案例无疑是给莫迪敲响的警钟,前车之鉴在此,怎能不谨慎应对。最后,我们还是要重提当年我们对印度发出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警告:勿谓言之不预!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